快好知 kuaihz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对策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对策

    中小企业产品的质量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对此,从企业标准化、质量检验、计量检测、特种设备使用、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对部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和探讨。从而探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下是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对策。

  一、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管理能力滞后。

  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从小家庭作坊转变过来的,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在许多企业中并没有得到高度重视,产品质量的控制还处于初级阶段。比如一些中小企业对原材料没有自检能力,只能依靠供应商的“质量检验单”。原材料是否与所附的“质量检验单”一致根本无法验证。对于第三方的公正检查,企业认为费时费力,增加了成本。结果产品合格率低,不仅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片面追求利润最大化。

  企业为了创造利润而经营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企业没有检验室和检验员,有检验室的企业不进行检验工作,不能保证其制造的产品是合格产品。一些企业为了及时供货,满足客户,随意发布有缺陷甚至不合格的产品,说明一些中小企业缺乏质量问题意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一些企业只是一句空话。企业主受到自身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的严重影响,只关注眼前利益,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直接导致质量下降、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

  3.质量管理意识落后。

  从具体情况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有内部检验室,配备了必要的检测设备,但许多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大多处于“休眠”状态。设备的购置是为了认证考核的需要,一旦通过就搁置了。很多公司都暴露了一个想法:“每批产品都要自检,各种记录都要做好。这些都是大企业的事情。还不如把这些精力投入到生产线上,迅速见效。”由于中小企业多为个体私营企业,具有决策灵活、市场反应迅速的优势,但其负面影响是由于缺乏约束而只是迎合市场,而忽略了内部质量管理。

    很多企业形式主义严重。例如,一些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的目的是为了投标销售和提高知名度。然而,质量管理没有按照ISO9000标准实施,使其陷入了“青蛙效应”的负面陷阱。质量管理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关键点得不到很好的控制,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也失去了企业的诚信和把握市场的机会。

  4.质量标准存在误区。

  很多企业认为:客户需要的是标准,生产的产品再好也没人买。这种观点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市场的巨大影响,但混淆了市场需求和质量标准的概念。片面认为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不能执行产品标准,造成“无标准生产”的局面。有些中小企业总是落后于别人,简单重复模仿,缺乏创新。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生产企业,采取买样拆解的方式,以“葫芦画”的方式组织生产。技术含量极低,受市场影响较大。缺乏标准的自主创新。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主对什么是标准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标准,不认同非标准生产。

  二、中小企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质量控制能力差,无法实施有效管理。

  突出的表现是质量观念淡薄,理解不全面,认为低成本快产出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管理浅,质量控制低,质量缺陷简单退换解决。此外,中小企业的部分员工文化基础差,素质低,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也直接导致质量管理渠道不畅,造成“中阻”和管理失败。

  2.未能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和保证体系。

  所谓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性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的特点选择若干系统要素进行组合,从设计、生产、检验、销售和使用的全过程加强质量管理活动,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是企业为生产符合合同要求、符合质量监督认证要求的产品而建立的质量体系。

  有些企业的产品比较简单,直接采用设计图纸组织生产,技术含量低,缺乏质量管理控制记录,缺乏制度和法规约束,质量控制简单。此外,企业主对质量体系理解的巨大差异也是体系失败的重要原因。有组织、有针对性的质量培训和指导迫在眉睫。

  3.自检能力差,硬件投入严重不足。

  很多企业因为没有检测或实验设备,或者设备的量程或精度达不到检测和实验的要求,无法实现自检,这无疑是质量管理的软肋。更重要的是,企业采用低标准的产品,却不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来提高产品质量。即使是拥有检验检测设备并采用相对较高标准的企业,也忽视了检验检测所控制的产品质量,使得设备和标准成为“强门面”的“摆设”。即使检查仅限于外观和尺寸,也没有人能正确操作检查和测试设备。然后只有出厂检查,忽略了过程控制,往往一个过程的缺陷没有及时发现,导致整个产品报废,反而大大增加了成本。

  第三,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思路和对策。

  1、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指导和培训。

  首先,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证进厂的原材料符合标准,生产加工符合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保证进入市场的产品100%合格,符合标准,符合安全要求。对产品的生产链要求更严格的标准和更负责任的态度,生产出让大家放心的产品,不仅是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

  第二,质量管理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没有人能相信一个不注重质量,生产设备落后的企业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建立强有力的责任管理机制,普遍提高员工素质,是质量管理的坚实基础。

  第三,要注意训练。为员工提供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把培训当成员工的福利而不是负担。提高生产技能和质量意识,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对不同阶段的员工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循序渐进,针对目标,解决中小企业员工素质低的问题。

  2.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

  “没有规则,就没有方圆”,针对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对标准化的模糊认识,加强引导,充分发挥标准的规则作用,通过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标准化”过程,提高产品、流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标准的赢家赢得世界”,把企业标准化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比国家标准更严格的企业标准。掌握了标准话语权,才能领先,才能赢得第一,有利于立于不败之地。一是主动制定企业标准化战略,规划未来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发展重点,发挥企业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引领作用。二是积极争夺“话语权”,积极参与标准尤其是区域产品的制定,掌握该领域地方、行业乃至国家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标准化工作与技术开发的有机结合,培养标准化领军人才,提高我市标准化人才队伍整体水平。

  3.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是责任感,另一个是要有一个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法,被实践证明是先进的,但在实施中却良莠不齐。甚至流于形式,“两张皮”。这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也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建立具有自己特点的质量管理体系,而不是盲目模仿别人的管理模式。只有建立一种符合自己情况的质量管理模式,才能为自己所用,从大量的质量信息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从质量的提高中获取利益。

  对于已经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鼓励其按照体系要求积极工作,严格执行各项程序,实现持续改进。对于那些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应该积极引导他们借鉴成功的模式建立自己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应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并与其他管理手段有机结合,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高效性和有效性。没有通过卓越绩效管理和ISO9000认证的能力,就没有必要坚持简单、实用、实用。例如,实施“5S管理”和“QC小组活动”,引导和鼓励员工增强责任感,鼓励所有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永无止境。这是一次旅行,而不是目的地。利用PDCA循环(策划、执行、检验、加工),可以改进产品质量和管理方法,形成改进和提高的良性循环。

  4、严格过程控制,努力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在质量管理中,检验是基础,过程控制是核心,产品标识是窗口。过程控制贯穿于生产和技术的全过程,包括产品设计过程控制、制造过程控制和使用过程控制。其中,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对于大多数没有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产品是否合格直接取决于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需要做到三件事,即不合格品责任人不处理;不合格原因分析不清;未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

  此外,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自检和委托检验体系,就是要打破按关系进货、凭经验判断的传统做法。只有科学的检查和判断,才能避免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只有这样,产品才能通过工厂。同时,要规范产品标识,因为产品标识是企业向社会表达产品信息的基本载体;是企业公开承诺安全责任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是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的有效途径;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体现。

  5.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近年来,各地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多样,特色产品形成了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因此,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第一,事前提示,从企业成立之初,就以“提示卡”的形式一次性告知质量管理相关信息,让企业心中有数;二是通过“承诺函”、“质量记录”等形式对事项进行监督,制约企业的质量活动;第三,事后监管,通过督察员、协管员、信息员的共同努力,完全可以控制企业的行为。根据小作坊小、散、乱的特点,集中统一管理,建立质量保证园,全程控制,发挥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合力。

  6.加强宏观管理,建立灵活便捷的质量控制平台。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突飞猛进。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很多大企业纷纷翻船,中小企业面临的局面可想而知。要改变中小企业质量竞争中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承担信息交流、微观检测和宏观监管三大职能。

  一是以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切入点,搭建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建立包括设计、制造、使用反馈在内的生产流通领域通用信息平台,由专人收集、汇总、汇总、分析质量信息,并与不同类别各行业子平台连接,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质量信息能够被所有企业共享。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管理整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强微观质量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质监部门在检验检测资源方面的优势,推进进货检验、环节控制、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采取灵活形式服务社会和企业。也可以鼓励企业在质量监督部门的指导下相互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回报。

  第三,运用科学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及时发布质量信息和监测预警,将回测改为事前技术服务;二是开展质量调查和竞争力指数评估,编写质量状况白皮书,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第三,进一步推进和落实“3+2”监管模式,“3”即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2”指对原材料和辅料的严格控制;严格抽查,不合格品处置。所以要认真把握“两头”,看重“两点”。即:原辅材料进厂检验;产品出厂前批量检验合格;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每个企业的潜在风险点保证了“发现率”和“处置率”达到100%。同时,加大打击力度,严厉查处人为质量安全事件,维护有法律经验者的权益。第四,建立和完善政府质量管理激励机制,对在建立相对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取得较大进步和改进的人员给予经济奖励、政策支持,特别是荣誉奖励。“发展才是硬道理”。否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的竞争,一些中小企业就会被淘汰。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对策  对策词条  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词条  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词条  不足  不足词条  存在  存在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