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新生力量,在推进市场化、增加社会就业、参与技术创新、创造和引导消费方面表现出强大的能力。但在行政机构设置、行政部门自我定位、行政部门管理模式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以下是民营企业行政管理制度体系。欢迎阅读。
我国民营企业在行政部门管理模式上存在突出问题。
从现有民营企业行政部门的机构设置来看,首先,一些民营企业老板喜欢聘请从政府机构退休的人来负责行政部门或一些撤退部门,雇佣他们来处理企业的外部和内部关系,并期望他们在这方面有超越职业经理人的卓越表现。第二,部门和职能的划分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方法。
一个是把行政部做为第一部门,一个是把行政部(负责后勤、组织会议)和办公室(运行文件、做综合事务、政策分析、规划发展等)的职能进行拆分。).然而,它们的综合功能和地位至关重要。第三,大量民营企业采用现有政府系统的规则来运行文件、会议和处理事务,如遵循政府机构的公文处理系统,使用类似政府部门的标准格式,在会议组织形式和内容上借鉴政府部门。但是,他们在会议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大多数只是开会,没有解决问题。
从现有民营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的自我定位来看,自我定位本应是对与企业经营相关的内部事务和活动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组织效率和管理效率的目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提到的关键词是“服务”,无论是对企业行政部门负责人,还是对企业经理。很多管理人员都有自己的“服务圣经”,就是优先考虑高层领导,然后服务客户,再服务其他领导。
行政部门及其领导能够为高级管理人员和外部客人提供细致全面的会议和物流服务,并以和谐的方式开展一些事务性和协调性的工作,通常会被企业经理认为是合格的,在360度绩效考核中也会获得中上位置的分数。对于一个需要追求更高组织效率的企业来说,很难说行政部门的作用是准确的、经济的。
企业行政部门是企业管理费用的主要产生部门,私营企业行政部门收取的业务招待费、会议费、后勤费、福利费等行政费用占企业管理费用的很大一部分;行政部门因为不直接产生或带来经济效益,而是消耗企业大量的人力、财力,而受到其他部门的批评。与行政管理中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和监督职能相比,服务只是体现了自身的协调和组织职能,而真正能够通过科学管理提高组织效率的计划、控制和监督职能基本缺失。
从现有民营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模式来看,其内涵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从概念上看,大多数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在每一个细节上都被企业负责人视为一种行为管理,很少要求(或不希望)行政部门能够为企业负责人的经营决策提供帮助、支持、咨询和参考。
从结构上看,实行所谓集团管理的传统民营企业多采用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部门负责人管理行政会议(会议、前台)、综合文秘(文字秘书、领导秘书)、行政后勤(车辆、档案、食堂等)等几个部门。),并通过具体的部门团队,履行“办文、开会、办事”的基本职能。
从方法上看,由于传统思想认为行政管理是一项高度执行力和综合性的工作,其管理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个性、才能、经验和综合素质,企业非常重视选择一个成熟、老练、稳定、全面的部门负责人。即使负责人没有在政府或事业单位的经历,但如果他有成熟、稳定或全面的人格特征,也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首先是“利益意识”。效益是民营企业的生命,“效益意识”应该是行政管理的生命。行政规划、行政组织、行政控制、行政协调和行政监督是行政行为的应有内涵,是追求利益的关键环节。具体到实际工作中,要对行政支出的各种费用进行科学分析,把效益意识渗透到行政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的各个环节。比如一般民营企业的行政采购费用由行政部门发起,经领导批准后实施。中间优化分析和监管环节容易缺失,容易成为企业内部腐败的源头。但如果从效益意识出发,很大一部分行政采购可以利用公共平台进行,可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透明采购、减少库存的效果,对提高行政采购效率有很大帮助。
第二,“系统意识”。虽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需要考虑管理者的个人意愿,调整行政工作的重点和目标,但仍然需要考虑“家长制”和“一刀切”的问题,建立行政管理的长效监督制约机制。没有制度意识,仅仅依靠人治意识,完全按照领导的眼光行事,只会损害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活力,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健康、有序发展。只有制度建设才能进行持久的根本性变革,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石。因此,行政管理应加强制度管理对企业规范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积极”意识,而不是深化和加强“官僚意志”、繁文缛节和文坛。
第三是“全球意识”。民营企业行政部门作为窗口部门,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客户、领导和全体员工;同时,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行政部门,还经常承担党支部和工会的工作。因此,部门负责人应考虑企业管理的全局,确保行政机构的所有管理环节敏感运行,从而降低整个企业的行政协调和沟通成本,为更高层次的业务服务。比如行政部门接触企业负责人的机会更多,对管理团队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决策有更好的了解。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深刻了解企业整体情况的基础上,直接面对其他部门,安排更加密集合理的会议、接待、沟通协调工作,对内外部宣传和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更加准确的建议,从而体现行政管理的深层次价值。
第四是“人才意识”。民营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甚至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很容易认为行政管理重在事务执行和沟通协调,不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所以很多企业在招聘行政人员时,人员素质与岗位的匹配注重的是实践经验,而不是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际管理中,也不重视部门内部的兼职培训和沟通,使得会议工作人员无法承担部分综合秘书的职责。综合秘书人员无法有效承担和充分理解物流管理的本质,导致行政人员轮换程度低,使行政部门成为最大的部门,给企业带来更多的人事成本。因此,管理者应树立“精简、全面”的人才意识,创造内部员工充分流动、变得全面的机会,在外部招聘中注重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行政事务中渗透科学的管理意识,自觉将自己的部门建设成为企业各方面(如营销、企业宣传等)输送和培养人才的部门。),也为突破瓶颈、晋升职位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
如何做好企业管理?
美国管理学者怀特(White)曾说,“行政是许多人为了某种目的的指挥、协调和控制”。企业在行政管理的帮助下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对企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行政管理提高企业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生存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以下是边肖带来的如何做好企业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依据公司规章制度处理工作。
在公司,行政管理主要是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通常是根据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的,旨在为促进企业的各种核心或非核心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行政岗要适时提醒相关领导。如果文件内容紧急,将收到的文件通过即时通讯或协同平台发送至承办部门;如果有明确的上报时间要求,办公室会在要求的时间内对未处理的节点人员进行提醒和监督。
三、积极总结日常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步。
行政任务复杂,日常工作很多。在复杂的办公室里,人们经常感到不知所措。以我公司为例,行政岗负责公司总经理办公会议。会议是连续的,贯穿全年的工作。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行政是企业管理的基础,而企业行政岗是做好企业行政的基础。企业行政岗要按照公司制度开展自己的工作。企业中的规章制度不仅要梳理工作流程,还要对工作完成程度有相应的要求。在面对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用规则或管理制度来解释,不仅有说服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行政管理以规章制度为基础,就是行政岗位要熟悉自己所负责的规章制度,不仅要了解制度内容,还要了解各项制度的必要性,充分发挥制度在公司管理中的必要性。
二、对工作要有积极认真的态度。
企业的运营涉及到很多环节,很多工作需要行政人员处理,才能维持正常的工作秩序。以我公司为例,公文收发是一件每天贯穿于日常工作的事情。公司成立十年来,机构和部门不断完善,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各种公文信息量不断增加。
为了保证公文和领导指示的快速全面执行,防止因工作繁忙而延误或遗漏,行政岗位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公文的监督和监督,实现全程跟踪和闭环管理。行政岗要全程跟踪文件动态情况。由于领导工作繁忙,每天收到大量公文,工作是阶段性的。第一个月末、月末或季末,有大量业务或管理工作需要总结上报。同时,办公会议的纪要和会议纪要也仅限于在一定时间内准确、按时完成。工作不及时完成,必然会影响业务发展、工作推进等一系列问题,使公司工作被动;同时行政岗还应同时负责其他日常事务,并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面对如此多的事务性工作,行政人员应学会掌握工作的完整性、有序性、连续性和及时性原则,反思自己的工作内容,努力使各种无声、无聊的工作表现出节奏,注意区分日常、阶段性、及时和客观的工作,分清轻重缓急,及时合理安排。
此外,行政管理的服务型职能决定了工作的被动型,但要做好它,就要充分发挥岗位人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有规律、有确定性的工作,需要提前做好准备,主动有序、忙碌地去做。
总之,做好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不断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合适的改进方法。同时,要不断增强综合素质,不断学习适应新的变化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