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一种与民族文化、社区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经济文化,反应的是企业经济组织的价值观与目的要求,以及实现目标的行为规则及习惯。先进的企业文化,它必然会深刻地影响着所有成员的思想、意志和行为,像呼吸一样促进组织自然新陈代谢,像血液一样渗透到团队的骨子里,真正成为企业的行动指南。可以说,卓越的企业,必然有已经成形的先进企业文化体系;没有先进企业文化体系的支持,肯定不可能成为卓越的企业。有人以为,企业文化就是指已经文本化的一系列文件及规范化的形象元素。譬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很多企业就开始了引入CIS设计,统一了VI、BI、MI等元素,充分地体现在了很多与公司相关的产品、内外部宣传资料以及厂区的规划、包装和设计等方面,当然也会涉及到对员工的常年教育与培训。我们认为,国内企业与现代国际企业最大的差距,依然在于管理,而不是技术和资金等。基于这一原因,也直接导致了本土轰轰烈烈的企业文化建设演变成“形象工程”,仅仅停留于表面,成为一种“洋气”的摆设。实际上,企业文化体系由“精神层、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等四个部分组成,前面的理解,只是讲到了企业文化的皮毛。在我们看来,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精神层”,它包括“企业使命、企业远景、核心价值观、经营哲学、管理理念”等,后面的“制度层、行为层和物质层”都是围绕着“精神层”服务,保证“精神层”能够很好地引导企业的健康发展。那么,要让企业文化在国内企业里产生真正的作用并体现其应有价值,需要注意做好哪些方面呢?一、先进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老板高度重视,但注意不要将企业文化演变为“老板个人文化”或“独裁文化”。我们应该不断对现有的企业文化元素进行梳理和提炼,同时也要不断引进外部智慧资源和启发内部资源资源。
CEO除了要有一份公司的财务报表,更需要一份企业文化的投资回报表。你们的企业文化是什么?“直言不讳的诚实管理、主人翁精神、信任、客户至上、执著、活泼、创新、敢于冒险、效率与危机感,团队精神……”,也许每一家公司都有一些类似的表述。一些企业把口号刷在墙上、挂到公司网站上或写入工作手册,却没有意识到建立和建设企业文化要付出金钱、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创建和维持企业文化的成本究竟包括哪些?是不是每一种企业文化都会产生成本?能否给一名员工执行一家公司规章制度所付出的诸多成本算一笔帐呢?这其中,哪些成本是合理的?为了构建一套完善而有效的企业文化,CEO不仅要花钱给员工置衣、配车、装电脑,要费心思传达公司口号、贯彻管理制度和价值观,更要投入感情地对员工们说“爱”。成本还是投资?对于那些想推进企业文化的管理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来说,杰克·韦尔奇的“无边界企业”是既对又错的理论。常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家公司如果没有一套等级制度、一堆规章法则、一系列商业管理的指导思想,要想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如今IBM的企业文化已经从过去的“尊重个人、追求卓越、服务客户”更新成了“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侧重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尽管有些公司倡导移动办公,搞员工生日聚会,周末乡村别墅度假等等,但这都是企业文化一些常见的外显形式。科瑞集团副总裁郭梓林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游戏的参与者对企业的一种预期。”相对于那些成文的制度规定,郭把那种有别于制度的“隐规则”称为企业文化。最为常见的企业文化无外乎“不拘小节的主张,我们是一个愉快的大家庭”这样的说法,人们直呼其名、穿着T恤和牛仔裤上班的行为。正是这些规则指导着每个人如何做事,从而使企业得到最大的回报。
“企业文化空白”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这种说法并不是否认企业文化的存在,这种说法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以前没有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这是空白的,二是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把那些“可有可无无害无益的文化”当作空白。其实,这一说法的含义远非如此,因为这一说法的背后还隐含了进行企业文化管理的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企业文化能否简单的以好坏来区分?我们可以只关心那些“好”的文化,而对于那些“坏”文化可以漠视吗?企业文化建设可以漠视现有文化存在,尤其是那些“坏”的文化的存在,而建立一套全新的文化吗?对这三个问题的解答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将决定了文化管理的方向和结局。其实,如何认识企业文化,这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文化问题——文化决定了人们对问题的看法,这三个问题的背后也是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也就是说,在剖析这三个问题的同时,我们还要找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因为这样既有利于对问题的解答,更有利于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好人、坏蛋,这是我们最先学会用来区分世界的字眼,也养成了我们长大以后观察世界的思维模式——非此即彼。尽管我们意识到世界并非那么简单,但是对于一个新事物我们还是会不自觉的运用这种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总是先把事物先按好坏来区分。尽管最终我们也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但这个过程将颇费周折。不过,事情总是可以改变的。这不是说要马上去改变这种思维模式,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难改变的,最起码是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的;我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对非此即彼这种思维模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白它在我们思维中地位和作用,我们就可以逾越这种思维模式的局限,进而加快加深我们的认识进程。这也是我们进行文化管理的基本思路。具体到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用好坏来区分企业文化只是认识的初始阶段,我们不能满足于此,我们应该明白这是认识开始,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我们还要不断的持续下去。
中外企业文化交融的关键是实行本土化。零缺陷管理是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至高境界,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真能落实吗?人们在赞赏“好箭!好箭!”的同时,许多人不知朝哪个方向去射!而在清溢精密光电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创建中零缺陷的管理得到了充分落实。清溢公司是把零缺陷管理当作文化而不是管理工具引入的。实现高质量,从“心”做起,创建相应的企业文化支撑,否则就成了好看不好用的摆设。清溢公司把文化管理看成是心灵管理,开创了“心智文化”。--心智文化的哲学基础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人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一个人的物质能量是有限的,如果用力方向错误或发挥不充分就更有问题,人力资源的调节器在心灵之中。所以,清溢公司把清溢文化的宗旨放在启动人的思想上。陈扬菊认为,精神力量源自于社会及企业文化,员工心智的改变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质量之功在质量之外,人的责任心和能力是做出高品质的关键,而责任心和能力发挥的主导因素是人的价值取向。因此心智文化的功能是调整心向,提升心力。陈扬菊通过分析借鉴日本企业的“和魂洋才”,韩国的“东道西器”的成功之道,认识到引入国外先进的东西一定要同本国本企业实际相结合的道理。中国企业是从农业经济为主导的胚胎中出来的,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其各方面的差异。要把这种洋理论在清溢公司扎根,陈总首先从克劳士比的理论中归纳了部分急需先学的36条基本观点,让员工好学易记。员工们通过学习找出观念上和工作上的差距。清溢公司认为,这种洋理论并非空中楼阁,在清溢推行是有基础的,清溢所生产的高科技产品,急需相应的先进管理理念,我们不能脚进了知识经济而脑袋还在农业经济里,而零缺陷恰恰符合这一要求。同时,克劳士比的管理哲学许多地方与中国的古代和现代哲学理论相一致,零缺陷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全新理念,它是哲学思想在现代质量管理的体现,主旨是要求将工作重点放在预防缺陷发生上,而不只是在缺陷发生之后忙于应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