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阳之战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唐肃宗至德元年,有关安史之乱张巡的事迹至今仍然在坊间传播。张巡生于708年,卒于757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以安禄山为首的叛军陆续攻克了洛阳,随后又把首都长安给攻克了,唐玄宗逃到了巴蜀。却有地方军站了出来,保家卫国抵抗叛乱,这个人就是张巡以其六千多人抵抗十三万人,这就是安史之乱中著名的睢阳之战。
睢阳之战发生于公元756年,张巡带兵和许远合兵一处。之后,他们派部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北上抗击叛军,并在宁陵北击败杨朝宗,斩叛将20人,杀敌一万余人,投敌尸于睢阳渠中,渠水为之不流。杨朝宗幸免一死,连夜逃去。这次战后,张巡接到朝廷诏书,被封为主客郎中,兼河南节度副使。
琦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许远激励将士固守,从早至午,接战20余次,士气不衰。张巡许远誓死守卫睢阳,在粮草极度缺乏的状况下,张巡和许远一次又一次的打退了燕军,镇守睢阳长达数月。在张巡的指挥下,叛军不得前进一步,保证了大唐王朝南方经济的命脉,为反攻赢得时间。
可是在长达数月的情况下,城中粮草变得越来越少,朝廷的援军将领心生异志,不肯救援。经历了400多次的交战,剩下的士兵都很薄弱,粮食也没有了,士兵饿的面黄肌瘦,根本没有作战能力。这时,两军展开了拉锯战,燕军想要困死张巡。可是城里的粮食已经没有了,随后吃掉了战马,最后城中的老鼠树皮,纸张都已经吃得一干二净了。张巡认为睢阳乃江淮门户,弃之不得。如果弃城,门户大开,江淮将不保,如若江淮失陷,不仅江淮的百姓遭殃,而且国家也面临亡国的危险,于是张巡继续死守。无奈在没有办法的办法的时候,张巡选择了吃人肉,张巡首先杀掉了自己的妾之后,下令让自己的士兵吃人肉,张远也杀掉了自己的家仆,让士兵们充饥。到后来就吃城中的老弱病残及妇女,直到城破之日,张巡和士兵吃人共达三万之多。作为古代最杰出的将领之一,张巡临敌应变,出奇无穷。死守睢阳,张巡以不到七千的兵力斩杀燕军十二万,守城达到十月之久。张巡无疑是一位名族英雄,他想尽办法为保全唐朝政权,保住江淮的百姓而做斗争。
但是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张巡吃人都是不对的,这不需要也没得讨论,这是个很基础的伦理问题。我们主要的讨论就是说,在当时的那种·情况下,张巡下令吃人对不对?可不可以被接受?张巡又何尝不知道吃人是最违反伦理道德的呢,但是他们依然选择了吃人,为什么?因为他们做了取舍,为了国家为了名族大义,不惜背着吃人的千古骂名活下去,远比干脆一死更难,这步迈出去,就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背着千古骂名又如何,此乃真英雄大丈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