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二皇帝”和珅是如何创收11亿家产的?

白银都流哪儿去了?全世界都在问,不光中国

英国人说,都流到中国去了——通过贸易逆差。为此,1792年,他们派了马嘎尔尼来中国,想改变一下状况。

马氏来华带了两样东西:一是市场经济原则,要求东西方以此原则扩大通商;还有一样,便是军火。他本想演示一下大英帝国的船坚炮利,顺便推销军火,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军事—商业复合体”的本质。

天朝对此不感兴趣。天朝不是虚的,天朝无所不包,也包括了市场经济样式。以此样式加于世界并证明其合理的是欧人,而向世界提供此样式的却是中国。早在宋代,中国就有市场经济样式的海外贸易。如果马嘎尔尼那时来中国就会看到,有20多处贸易港口,分布在东南沿海“四路”——京东路、两浙路、福建路、广南路。不像清朝只开了广州一处,所设的粤海关,还被当作“天子南库”。

市场经济曾经发达,但市场原则却未确立,为什么?正如俗话所说,中国的市场经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原因就在于市场经济难以突破大一统的王权,市场原则无法改变指令性权力支配经济的局面。

市场原则能在欧洲确立起来是因为各国独立,形成“小国寡民”,因而资源匮乏,依赖市场,这就令市场大于国家,市民多于国民,使得以“军事—商业复合体”为原型的城市和市民社会13世纪就萌芽了。约15世纪,它已有了自己的政治体制,近代国家围绕它而兴起。

反观中国,因大一统而自足,不依赖市场,反而成为最大的市场;而权力支配经济,以反市场原则来运作市场,反而能在市场上占上风。戴逸《中国经济的千年态势与复兴之路》一文指出,乾隆时,中国的GDP最高,占世界32%,英、法、德、俄、意五国仅占17%。还说,唐宋以后,直到18世纪,中国经济实力都居世界榜首。他依据的是英国经济学家麦迪森的《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以此为据,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以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曾建立了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且以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天朝朝贡体系左右了世界市场的格局。然而地理大发现后,西方出现了全球化的帝国主义,足以动摇天朝体系,可天朝还被蒙在鼓里。马嘎尔尼来中国时,正是英国全面战胜荷兰,作为全球化的帝国主义崛起之时,而晚清丝毫不知。

如此巨大的经济体,竟然只开粤海关一口与海外贸易。即便如此,它撑着天朝的架子,看上去还是绰绰有余。马嘎尔尼也好,乾隆也罢,他们都没有对这个巨大的经济体产生怀疑,一个极力想把本国的贸易捆绑在这个经济体上,一个以天朝口吻拒绝自由贸易。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创收  创收词条  家产  家产词条  皇帝  皇帝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清朝

 一个“跳大神”的高人

文革结束后不久,书店开始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一类的古典名著卖了,于是,从说明和注释中知道了金圣叹。仅仅也就是知道了一个名字而已,如同那什么毛氏父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