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启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闻听此诗,常感叹古人同室操戈的无奈和绝情。无论身为父子,亦或兄弟,哪怕是夫妻。只要妨碍了“大丈夫”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的愿望。就会与之无情的决裂,最后决战疆场,再见分晓。三国时期,身在权力中枢的野心家们为自身的利益制造出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和战争,而那些远离机要的忠烈之士、贤达之人,却为保卫汉帝正朔,王朝江山永固,以一己之力独战众贼,大多却因“以兵弱敌强”,最终“烈志不立”,毙命沙场。令人无不扼腕叹息。
二、有异于人
人云: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王朝大厦将倾之时,总会出现几位想要力挽狂澜之人,或谓“少有壮志”,或谓“有异于人”。总之,为保汉室江山千秋万载,他们尽了忠,全了义,真真是做到了“浑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父亲臧旻(音:民),精通政事,是汉朝的良吏,历任徐州从事辟司徒府,卢奴令,扬州刺史、丹阳太守等职,在扬州任上,会稽郡人许昭起兵于句章,自称“大将军”,立自己的父亲许生为越王,攻城伐地,一时间举起数万人。臧旻率领丹阳太守陈夤(音:银)攻打许昭,成功击破。后来许昭又聚结许多人,为祸各地。臧旻等人随即进军与许昭决战三年,终于完全取得胜利,生擒许昭父子,斩杀叛匪数千人,被升迁为使匈奴中郎将。而因为父亲苦征多年立下的不朽战功,刚满十五岁的臧洪被推荐为童子郎,并进入太学读书。
汉朝时,少年参政议政的现象非常广泛。虽然臧洪年纪方幼,但是凭借魁梧的身体和异于常人的长相很快得到朝廷的重视,并被推举为孝廉,补任为即丘长。
不过,自古少年多壮志。臧洪并不贪恋官位,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异于常人的魁梧长相而哗众取宠。他与他的父亲一样,精于实干。中平末年,天下大乱,臧洪自感仅凭一县之地难以实现报复,遂决意弃官归家,另谋出路。
三、酸枣会盟
归家后的臧洪很快被广陵太守张超聘请为功曹。可当时董卓入京,祸乱百姓。臧洪义愤填膺,对张超说:“阁下世代沐浴皇恩,两位兄弟都是大郡的太守。如今皇室陷于危难之中,乱臣贼子祸害朝廷,这正是天下忠义之人报效朝廷的时候。如今广陵境内安定团结,百姓殷实富裕,如果此时征兵纳贤,就能召集两万人。以此来作为各郡的表率,率先举义,诛灭国贼董卓,这才是大义啊!”张超被臧洪的大义之言所感动,与臧洪前往陈留,与长兄张邈共商大计。张邈先对张超说:“听说弟弟担任太守时,将郡中的政事委托给臧洪,不知臧洪是什么样的人呢?”张超说:“臧洪是四海之内的奇士,才情智谋远远高于弟弟啊。”张邈随即和臧洪见面交谈,被臧洪不俗的言论所惊讶。随后,张邈派臧洪与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音:纣)商谈会盟的事情,他们都与臧洪亲善。张邈先定下谋约,与多位州牧、太守会盟于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