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林徽因是如何养成“民国女神”的?

林徽因的诗、文、画、戏剧、建筑成绩斐然。她浓厚的国文功底、出色英文的水平和她那超人的敏锐和才思,堪称“民国第一才女”。她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女神!

攸攸岁月,似流水无情;芳华四射,却暗香远逝。我们已无从寻觅民国才女的靓影,不过,我们可以从林徽因生活的那个时代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探究这位“民国女神”是怎么养成的呢?

 

(一)家庭的影响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这些影响中,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在,让我们从有限的资料中,分析林徽因的成长与性格形成的原因。

1、正面影响:祖父、父亲

林徽因的祖籍是福建,但她却是出生于杭州。

为什么生于杭州呢?那是因为她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末进士,官为杭州知府。林徽因诞生在杭州知府林孝恂的寓所。祖父高兴之余,特为她取名。从《诗经》中有句:“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大雅•思齐》)取“徽音”两字为她命名。其意是希望林徽因能继承古人美德,再引出儿孙满堂。

提起林徽因的成长,必须讲到她的祖父林孝恂。因为,其父亲林长民长期不在家。儿时的林徽因,大多跟祖父生活在一起。林徽因八岁时跟随祖父移居上海。十岁时,她又跟着祖父进京。林徽因跟着祖父相依为命,耳濡目染,也处处也学得了祖父的的胸襟、气度和眼光。

林孝恂是什么样的人呢?林孝恂是福建闽侯林氏。年少清贫,只能给富户坐馆教书,以维持生计。家里贫穷到什么程度?林孝恂买个梨回来,儿女太多,也只好切成一片一片分吃。林孝恂想到靠教书难以养家,必走科举之路。于是他光绪十五年考中了进士,与康有为同科,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林孝恂写得一手好字,从他柔中带刚的字里,可以看出他的为人是外表柔和,内心刚毅。比较开明、也相当务实。他知道在京作官,开销很大,便有意到地方作官。通过对主管一番打点,他如愿到了杭州,代理了杭州知府。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清王朝瞬间被推翻。旧官僚惶恐不安。而林孝恂却看到了新的生机。他没有像大多数官僚一样,跑回老家置田买地,安度晚年。而他却是跑到了时代的前沿都市——上海,与人合股,参与了商务印书馆的经营,传播西方医学、科技、新文化知识。

由于林孝恂接触和传播西方新科技、新文明,使得他的家庭以及他的整个家族,也较早地受到开化风气的影响。林孝恂干脆在家乡开办了私塾,设东西两斋,东斋传授四书五经等旧学,西斋传授地理天文和英文、日语等新学。林家开放的教学风格,使得林家弟子得以中西文化能兼容并包。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比如林徽因的堂叔林觉民、林尹民慷慨为国,参加黄花岗起义,为推翻满清,复兴中华而牺牲,成为黄花岗烈士。林觉民在起义前留下一封《与妻书》被后人传颂为千古绝唱!其文笔激荡,感人泪下!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天资聪慧,曾两次留学日本,研习政治法律。他擅长写诗作文,还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他从东洋归来即投入宪制运动,宣统元年由聚在上海的各省咨议局公推为书记,组织请愿同志会要求清皇朝召开国会;民国元年参与议订临时约法,先后担任临时参议院秘书长、众议院秘书长。他和梁启超携手共推宪政运动。一九一七年入阁做过三个多月司法总长,为期甚短却盛名一时,成为一位叱咤风云的宪政人士。

林孝恂接受了新文化的影响,破除了男尊女卑、妇女不进学堂的旧风俗。林孝恂让家中的子女都上学念书。林徽因的大姑妈林泽民就知书识理,能诗会画,还写得一手好字。林徽因出生在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她的大姑妈林泽民成了林徽因儿时的启蒙老师。在大姑妈的教导下,林徽因从小练习王羲之的小楷字,五岁诵读诗书,六岁用文言写家信,八岁入西式小学,十二岁入教会中学,十六岁游览欧洲,二十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目。特别是林长民带林徽因游历欧洲,使她大开眼界,增长知识,从此确立了她的人生发展目标——建筑学。随后,林徽因与梁思成赴美留学。在兼容并蓄的中、西学问之路上,林徽因步步为营,每一脚都踩在点上。为她日后的高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林徽因  林徽因词条  民国  民国词条  养成  养成词条  女神  女神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