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孤悬远东海外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斯大林曾表示:“它们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今年11月1日,俄总统梅德韦杰夫又用自己的双脚兑现了斯大林的宣言———南千岛群岛仍在俄罗斯的有效控制之下。但话说回来,苏联乃至俄罗斯曾不止一次打算放弃部分岛屿,上世纪50年代,双方一度甚至达成了解决该问题的初步协议。
苏联对日态度几度转变
在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和日本北海道岛之间,有一串绵延近1300公里的岛屿群,即千岛群岛。历史上,日俄围绕千岛群岛展开过激烈争夺。1855年,日俄签署《和亲通好条约》,约定整个千岛群岛以得抚岛为界,以南归日本,以北归俄罗斯,由此确认了日本对南千岛群岛的领有关系。1875年,日本获得了整个千岛群岛的控制权。1945年2月,作为苏联将出兵打击日本的回报,美英苏在雅尔塔签订秘密协定,指出“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同年8月,苏联派兵占领整个千岛群岛。
起先,苏联在对日领土问题上并不强硬。斯大林担心苏联在远东遭到美国及其盟友的包围,所以一方面坚称国后、择捉二岛属于苏联,另一方面表示愿意归还“小千岛群岛”(即色丹岛和齿舞岛),前提是日本先签署和约,并承认其他岛屿的归属。但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东西方在远东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苏联在对日领土问题上转为走强硬路线。
1950年2月,中苏签订同盟条约,明文规定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日本舆论迅速联想到“北方领土”问题,当时一家报纸警告说:“赤色中国与苏联结盟,将影响北方领土回归,这将是一场可能持续几代人的斗争。”果不其然,由于日本首相吉田茂相继与美国签署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苏日关系越走越远,解决领土问题更是无从谈起。
有别于吉田茂的“师美政策”,1954年底上台的鸠山一郎秉承“敬美路线”,希望使日本的独立性上升一步,但遭到自民党内吉田派的强烈反对,他们不断用领土问题和日本留苏战俘问题对鸠山施加压力。而鸠山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不佳,迫切期望在任期内解决一系列对苏问题。苏联则为求离间日美关系,这时也主动对日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