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吾国密集的节日群中,又隆重添加一个教师节,当然节出有因有情有意;我教育同仁既已殷切盼回自己的节日,也不会节来无思无念无求。
回看已度过的几个教师节,社会反应大抵为“三种境界”:每逢佳节倍思“师”;适逢佳节才思“师”;纵逢佳节也不思“师”。
第三种境界,当属冥顽不化,无疑给教师节打了“白条”;第二种,往往例行公事而已,也大都是“白条”一张;第一种,逢节“倍思”,足见平时亦“思”,难得胸怀教师,情意绵绵,但如果就止于一个“思”字,“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则实质上还是交付了“白条”。
教师历来命运多雍,“寒者利短褐,而饥者甘糟糠”,是地道的知足常乐者。然而,教师也血肉俱全,并未六根脱绝。他们由“臭老九”升华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又有了自己的节日,自然“花迎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但是,如果对教师只提倡“安贫乐道”的美德,而不为他们创造“安居乐业”的条件,老是一杯白开水,则他们的激情还是难于持久的。当然。国家经济水平还不高,教师的期望值也不宜太高。但是,如果我们的公仆“一支烟,四两油;一餐饭,一头牛;屁股底下一栋楼”,而孝、师却连工资也不能如期如数发放,则他们说啥也平静不下来。
教师节早已有之,大概因其形同虚设,便被遗忘、淘汰了。为使当代的教师节不改初衷,产生“磁场效应”,与其趁教师节对教师说一百句好话,鞠一百个躬,还不如平日有计划、有步骤地为教师整体就报酬、住房、医疗、权益、子女就业诸方面办一两件实事,适时督查、评比,并选定教师节公开“亮分”,奖罚兑现。诚如斯,一年一两件,两年三四件,聚少成多,教师节的“含金量”就会日见其高。那么,每逢教师节即使不演说、不慰问、不聚餐、不点歌、不看戏、不发纪念品,教师们也将有口皆碑,“漫卷诗书喜欲狂”了。
国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热盼一年一度的教师节给我教育同仁带来的诸多效益,能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而不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