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腊八,便进入年节。年节的日期,约从十二月初十至十二月二十五日。这段日子,人们都已开始为过年。作准备石购买吃食、礼品、添置新衣、扫尘等等。忙碌了一年的人们,近岁尾,想到应该享受一下生活,平时想吃而舍不得化钱买的,过年买一点。走亲访友,也该备上一份礼。全家老少穿上一件新衣过年,把家里室内室外打扫得千千净净,让旧貌变新颇。
从习俗和食俗方面来看,年节中主要是置年货、蒸年糕、赠岁盘。
置年货
有两种。一是宰杀家中饲养的鸡、鸭,猪、下河塘捞鱼,这多为乡间农户。宰杀的家畜一般均要腌制,旧时没有冰箱,量多,吃不掉要变质,故需腌制。腌制到过年节后,便拿出来,挂在室外屋檐下。因此,旧时过年,到农村可见家家户户屋檐下高挂腌制的鸣、鸭、鱼、肉,一派年节富裕欢愉的景象。二是上街购置年货,各吃食店、食品店、小菜场,从活的到宰杀的,从干的到鲜的,甜的咸的,全国各地的各类南北货应有尽有,各店早已备足货供人们采购。
旧时,小户人家都自己上街购买,而大户人家则开出要货单,有专门的人提担挑盘送货上门。因此,只要进入腊月初十,各地的商店、商业聚集区,便人山人海,接踵而至,天天晨聚馨散,这种情况多为城市。
城市居民同样也购置大量的荤、素菜蔬,也要腌制鸡、鸭、鱼、肉。写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吃不了那么多,为什么要一下子要买那么多,既花了钱,还要担心变质,吃不新鲜的有什么意思?这就是习俗。旧时,在人们的意识中,过年前购置的吃食,一定要吃过新年正月十五日,甚至来年的二月初二日(如撑腰糕便用隔年的年糕),这象征着“年年有余”、“吃而有余”。特别是鱼,因与余是谐音,更要吃过新年。这也是人们渴求生活安定,向往生活富裕的一种现实体现。
其次,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旧时各商店、小食店、。小食摊、莱场,一过十二月二十三日(祀灶)便也歇年了,连跳菜摊也役有,一直要到新年的初十以后,才又继续开店、上市,最早的也需过了新年初五才开门。因此,也就难怪人们要购置大童的吃食过年了。
事实上,即便是今天我们过年,还有旧时的痕迹。新年来临,人们仍然要宰鸣、杀鸭,上街买许多平时不需要的那么多吃食、菜蔬。农村因为冰箱还未普及,也仍然要腌制食品,挂在星糖下。城市居民大多有冰箱,塞得冰箱里都放不下。年轻人也在抱怨,何苦呢?又不是买木到,现在商业闹市区、菜场歇年的习俗已改变,即便是大年初一,也照常营业。但人们的旧观念还不能彻底改变过来,这既说明了一习俗的力量和传承的稳定性,又启示我们要改变一种习俗,只能引导、因势利导,使人们认识后成为一种共通的新行为、新习俗,旧俗才会自然消失。
赠岁盘
年货购置好,除自己过年食用外,亲朋之间必需相互赠送。旧时赠送年货需用竹制的油漆圆盘,_仁面有盖,大户人家的圆盘多需用担挑,小户人家用小盘只需手提,故俗称为送年盘、馈岁盘。
所送吃食多种多样,鸡、鸭、鱼、肉、糖果、糕点、南北货均可。但其中猪蹄和鱼是必不可少的。猪蹄象征家中五畜兴旺,鱼离意年年有余,吃而有余。送鱼还有一番讲究万不象平时随便什么鱼都可以送。北方一般是送鲤鱼,而南方则一定要送青鱼。在北方看来,鲤鱼肥硕、肚大,象征多子多孙踢福(中国传统的生育观,便是多子多孙才是福),因此要送鲤鱼。而南方的人们则以为,鲤鱼是鱼神,不能吃,要放生的,鲤鱼放生后会跳龙门,一旦跳过龙门,鲤鱼就会变成龙。这是一种图腾崇拜。其次,南方人还以为鲤鱼的肉粗,不及青鱼鲜美,所以过年时不吃鲤鱼而食青鱼。
不管怎么说,过年前送年盘是人们表示和睦相处和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文化。至于赠送的数量不会看得很重,只要情义到了,互相间也就心领了。
当然,对于处在最贫困的广大劳苦大众来说,过年赠岁盘是一个难以应付的负担。清代林深有一首送年盘诗曰:“岁行养群动,岂藉尘物佐,蹄豚路常携,启核青鱼卧。阿侬愧独贫,瑟缩依马磨,蜗庐来往少,顿忘佳节过,清俭感神明,添炉烧百和”。
蒸年糕也是年节的一个重大的食俗活动,或者说是年节的象征之一。
糕,谐音(高)年糕便有年年升高,高高兴兴的离意,所以年糕深受人们欢迎。在我国南北方,无论是农村、城市,过年食年糕的食俗相当盛行,因此,年糕也有南式、北式之别。并且由于年糕是米制品,加之,北方过年以食饺子为主,所以年糕的制作和食用,似乎南方比北方更为盛行。
年糕的历史已相当悠久,名传中外,据民间流传,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现今的江苏苏州市,曾是吴国的都城。
吴王阖闾从当时军事需要出发,命令名将伍子胥筑城犷称之为“阖闾大城”。城垣建成,吴王大喜,召集众将欢宴庆功,唯独伍子胥闷闷不乐。伍子胥回营后,悄悄嘱咐随从说:“大王喜而忘忧,要不得。我死后,如国遭难,民饥食,可往相门(苏州城八个城门之一)城下掘地三尺而得食”。后来伍子胥果然惨遭诬陷,自刎身亡,吴国亡于越国。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地。这时,随从众人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便带领民众前往相门拆城掘地,这才发现原来相门的城砖不是用泥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后做成的“砖”。自此,吴地民众为了铭记伍子胥“爱民如子”“优国如己”的精神和功绩,便在过年时家家户户蒸年糕,吃年糕,以此来纪念伍子胥,这种习俗便流传下来,直至今天。
传说不足为信,但从中我们可以明白,只要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糖年糕分白搪、黄糖年糕和糕元宝等;猪油年糕则有玫瑰、薄荷、白糖、枣泥等。
糖年糕的制作过程很特殊。用七成糯米粉、三成梗米粉拌和加搪(加白糖即白糖年糕,加黄糖则黄塘年糕)后上笼蒸,蒸熟倒出放置作台板上。趁热时揉搓至韧糯,再掀扁呈长条形,并将长条的两边往中间翻进,继而掀平,仍呈长条形,在中间洒上搪桂花,然后用一根细的弦线,约40厘米长,两头各扎上一个钮扣,或别的东西,使手指能握即可,用弦线按所需大小将糕割下,待冷却便成糖年糕。旧时的糖年糕比现时的大,有径尺长而呈方形的,俗称方头糕,做成元宝式的便称糕元宝。糖年糕黄白磊阿,色泽凝重,造型方正,是新年的必备食品。
猪油年糕
制作与糖年糕相似。待粉蒸熟倒出放置作台板上后,加入经糖渍过的猪板油(猪板油在一个月前需先加工,将猪原油撕去外层的衣膜,切成小块状,用白糖糖演备用),与粉一起趁热搓揉至韧糯。其他与糖年糕相同。
糖年糕的吃法多样、简便,蒸、煮、煎、余均可,风味各不相同。最具风味的是煨年糕。煨年糕先将糕切片,放至文火的沪膛内偎,待糕垠烫、偎软,顿时满屋生香,食之香甜软韧,满口生香。
猪油年糕也可蒸食,最好是切成片,沾上蛋液(略加面粉调匀),入热油锅内余熟食之,肥润香糯,油而不腻,久食不厌。真是:施罢僧家七宝粥(即腊八粥),又闻年节要题糕。“岁节村厨春磨忙,黍糖蒸釜划成方;儿童袖手看风雪,并坐偎尝满灶香”。可见食糖年糕是何等的快活!
旧时的糖年糕大多是自己家庭蒸制,富家雇糕工至家制作,各糕饼店也大最制作,从腊月中旬开始,各糕讲店门市如云。
现今春节食糖年糕的风俗均很盛行,但大多是到糕饼店购买,自己家庭蒸制,城市几乎没有,农村还时有见。
现时的年糕,南方继承传统的特色较为明显,年糕的形态也与旧时一样,而北方的年糕只要食糕就算年糕了,对年糕的形态已不太挑剔。如北京年岁街头有买米蒸糕,长方形、圆形,白色、黄色的都有,上面洒上红绿丝,松软甜香,也很受人们欢迎,北京人也称其为年糕。另外,还有用面粉制成的各种糕点,_仁面嵌有红枣、桃仁等,人们食之也称其为年糕。
水磨年糕
水磨年糕,原为南方食俗,以浙江省宁波的水磨年糕最佳,故南方一带将水磨年糕称之宁波年糕。现时水磨年糕已普及全国南北。这说明水磨年糕有其独特的风味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水磨年糕传统的制作法极为繁重。先将上好的白米淘清用清水浸溃一天。然后凉千磨成粉。白米粉上笼用旺火蒸煮至熟,趁热倒在一只石制的石舂内,然后几位男壮力,用适当的木棒,同时反复绞拌,直至韧揉。再倒在桌台板上,用手搓成长条,切成约6寸长的小段,两面掀成平形即成。、水磨年糕的绞拌既费力又有相当高的技术,年糕韧揉与否全靠这道工序,所以即便是寒冬腊月,壮年汉子也大汗淋漓,赤膊上阵。
现时水磨年糕已用机器生产,生产出的年糕,条形整齐,产量也高。但人们普遍反映,机制的水磨年糕,口味没有手工制的好。所以人们仍喜欢在春节期间,家庭自制手工水磨年糕,尝新或赠亲友。
水磨年糕吃法多样,风味各异,有炒年糕、汤年糕、菠菜肉丝炒年糕、养菜肉丝年糕汤,多为人们津津乐道。汤年糕吃甜味,加糖、加桂花酱、玫瑰酱,也极受人们欢迎。但最为有趣的吃法是垠水磨年糕,将年糕切成段,放在小火上偎,旧时放在稻草烧尽的旺火堆中偎,待烫、软取出,蘸白糖吃,味道极佳,香、脆、糯、甜,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