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农历正月初四,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阿昌族纪念远古时期人类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造天织地功绩的祭祖大典—“窝罗节”。窝罗,即生活在山区里的阿昌人相聚在山窝平坝以歌舞形式集体娱乐的意思。阿昌人在过节或平日欢迎远道而来的亲友、贵宾举行娱乐活动时,歌曲每一段唱词的开头都以“窝罗”作衬词,因此,阿昌人将其最盛大的祭祀祖先、庆祝新年的节日称为“窝罗节”。庆祝“窝罗节”前要选择地点搭“窝罗台”。台高约1米,宽4一5米,台上竖两块6米左右的木牌,两木牌中间顶端高高地架着一把巨大的木刻满弦弓,弦上的箭直指蓝天,代表始祖遮帕麻用神箭射落了妖魔的假太阳。左边木牌顶端画着太阳,下边绘遮帕麻。右边的顶端则是月亮,下方是遮米麻的像。阿昌人相信,始祖遮帕麻在开天造地时,扯下自己的左右乳房嵌在天幕上,创造了太阳和月亮,以此才有了人类繁衍的契机。传说阿昌族就是在纪念祖先的过程中把祖先的事迹编成歌谣,边唱边一围着画有祖先形象的木牌跳,逐渐地形成了“蹬窝罗”歌舞和“窝罗节”。
“蹬窝罗”一般围着舞火或火塘、供桌唱跳。有的地方分为内外两圈,作逆时针旋转。过去,在外圈跳的人要化装成狮子、老虎、水牛、鹭鸳、猴子等动物并模拟这些动物的姿态。现虽不再化装,但舞蹈动作仍保留了大量模拟动物的内容,如“猛虎上山探路行”、“竹鸡下树拍翅膀”等。“蹬窝罗”唱词先由向客人表示热忱欢迎的“则勒扎”调开始,一般由主人请的陪客小嗓咏唱。舞圈围起来后,进人“蹬窝罗”的高潮,由歌头领唱,跟随的舞者则哼鸣和歌。领合的歌词声韵对仗、朗朗上口,极具音乐舞蹈的节奏感。
领:乌鸦三只,叫声满山坡,
合:满山坡,乌鸦三只,叫声满山坡。
领:知了三个,鸣声满山凹,
合:满山凹,知了三个,鸣声满山凹。
领:阿昌三个,唱得满山歌,
合:满山歌,阿昌三个,唱得满山歌。
人们一边唱,一边双手卡腰作骑马状围圈而行。如此领合歌舞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有时唱开天辟地、民族迁移等历史,有时又互相洁问,唱生活歌、劳动歌、猜谜歌、情歌等。阿昌人擅唱的特点,在“窝罗节”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示。
窝罗节,是阿昌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据说是为了纪念远古时期人类始祖遮帕和遮咪麻造天辟地的功绩。传说遮帕麻和遮咪麻同心协力与魔王腊旬进行勇敢的斗争,最后杀死了魔王腊旬,又用弓箭射落假太阳。
于是真太阳和真月亮重新升上天空,人类又见了光明,山川河流、花草树木也重新复苏了,人类又有了生存和发展的优美环境。阿昌族人民为了纪念遮帕麻和遮咪麻造福人类而欢度窝罗节。届时,阿昌族村村寨寨的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在寨里的广场上,载歌载舞。
1982年4月9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恢复和建立民族节日的决定》,正式确定“窝罗节”为阿昌族人民的传统民族节日。从此窝罗节的纪念活动更加盛况空前。
每年的农历正月,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沙县阿昌族人民都要在安好的村寨,举行纪念阿昌人始祖遮帕麻和遮米玛的“窝乐节”,感谢两位的大恩大德。据传说,开天辟地的遮帕麻和遮米玛为了拯救人类,让人类安宁幸福,用勇敢和智慧战胜了给人类带来火灾和旱灾的恶魔腊訇,又用“鬼见愁”把它毒死,劈成万段,使人类获得了新生。
节日这天,男女老少身着盛装,如痴如醉地围绕窝乐公坊转圈。时而,把束束鲜花和一碟碟良肴佳果虔诚地祭献在“窝乐”台中央并相矗立着两块牌坊,左牌坊顶端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牌坊顶端绘着蓝空皎月,中间耸立着一把巨大的木刻满弦弓箭,称为“神箭”,标志着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用此箭身落了妖魔腊訇的假太阳,恢复了大地万物生机。
窝罗节主要盛行于梁河、腾冲等地的阿昌族地区。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初四举行,是纪念阿昌族创世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的恩德,迎春纳福,祭祀天神,祈求国泰民安的全民性节日。节日的主要内容有唱诵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跳窝罗舞,唱窝罗调。节日的前夕,各村各寨都要用竹木搭建一座祭祀台,中间立两块绘有日月星辰和天公地母(即遮帕麻和遮米麻)神像的牌坊,牌坊顶端耸立一把巨大的弓箭。节日第一天上午,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聚集在祭台周围,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祭祀活动由“活袍”(即经师) 主持。人们将五谷、鲜果、茶水、酒水等各类供品摆放好后,“活袍”开始念经祭祀,唱诵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米麻》。唱毕,人们跟着“活袍”围绕祭台跳起古朴的窝罗舞,舞者高歌窝罗调,唱祖先、唱世人,载歌载舞,通宵达旦。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阿露”与“窝罗”发音很接近,应该指同一个节日。但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的阿昌族因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导致同一节日分化成两个差异很大的节日。
窝罗的意思是“堂屋旁边的欢乐”。“窝罗”台高约一米,四米见方,中央矗立着两块牌坊,牌坊顶端的中间高高耸立着一把巨大的木刻满弦弓箭,称为神箭,它标志着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用此神箭射落了妖魔腊旬的假太阳,恢复了大地万物的生机。神箭的箭头还标志着阿昌族妇女的包头。这一天,远近村寨群众汇集在原先指定好的村寨,围绕着“窝罗”场的中心(即“窝罗”台坊),放鞭炮、唱着“窝罗”(包括则勒扎、则勒玛),迈着“龙形虎步”,如痴如醉地围绕着“窝罗”台坊跳舞、狂欢,并把一碟碟良肴佳果虔诚地祭献于“窝罗”台上。阿昌族人民搭起祭台,摆上五谷粮食和糖果,由“活袍”主持祭祀活动。活袍身穿黑色长袍,腰系大红腰带,一手拿难尾羽毛,一手摇黑色大号扇子,以酒水、茶水祭祀人类的始祖,还用公鸡鸡冠血进行祭祀。接着大声吟诵神话史诗《遮帕麻与遮米麻》,歌颂他们的丰功伟绩。然后,演唱着古老的窝罗调,带着身穿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一圈又一圈地围着神台蹬窝罗。
“窝罗”台坊上的左牌坊顶端绘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右牌坊顶端绘着蓝空皎月,紧接着是太阳、月亮图;下边左牌坊绘着一幅阿昌族男子的彩图,右牌坊绘着一幅阿昌族妇女的彩图,分别表示阿昌族的始祖遮帕麻和遮米麻。左、右牌坊都绘着与阿昌族妇女筒裙上一样的节子花花纹,传说这节子花是当年孔明南征七擒孟获时,为阿昌族妇女衣着上制定的图样,它恰似一个手执兵戈的士卒。这是孔明特意鼓励南夷边民手执兵戈,把守好边关,保卫好自己的疆土。阿昌族“窝罗节”的这些内容,都富有民族的和历史传说的意义。
节日期间,还举行阿昌族的刀舞、棍术、拳术以及对歌、春灯表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