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鸡为观赏两只或数只鸡相斗的游戏项目。我国斗鸡习俗历史悠久,《战国策》、《史记》、《汉书》中提到的斗鸡典故甚多。三国时《邮都故事》记载“魏明帝太和中筑斗鸡台”,乐府杂曲辞《斗鸡篇》亦曹桓观斗鸡后作。写有斗鸡诗作的著名诗人除曹植外,三国时尚有刘帧;南朝有梁简文帝、刘孝威、周弘正、褚阶;北周有王褒;隋代有参德润;唐代有杜甫、韩握、韩愈;北宋有司马光、陈无己;元代有杨维帧;明代有高启、陈继儒等。
寒食节斗鸡大约起自隋代。隋代杜台卿著《玉烛宝典》中就曾说:“寒食节城市尤多斗鸡斗卵之戏。”到唐代,寒食节斗鸡已成为皇宫中不能缺少的娱乐项目之一。刘肃撰《大唐新语》载有杜淹《咏鸡》诗曰:“寒食东郊道,阳沟竞草笼。花冠偏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距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云百战胜,会自不论功。”真可谓是一幅绘影绘声的斗鸡图。
唐代寒食节斗鸡最具趣味的是唐玄宗与小儿贾昌的故事。陈鸿《东城老父传》中载:“老父姓贾,名昌,生七岁能解鸟语。”玄宗还在藩邮未登阶前,乐民间清明节斗鸡戏。及即位,治鸡坊(养鸡场院)于两官间,将长安城中有名的雄鸡如金毫、铁距、高冠、昂尾等数干只都买来养于鸡坊。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训扰(调教)饲养。帝出游,见贾昌在云龙门道旁斗鸡耍,召人宫,从此成为鸡坊小儿,后升为五百人的小儿长。之后,贾昌又穿上斗鸡服,被天下号为“神鸡童”,时人还为之语曰:“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t申鸡童”最得意之时即在每年的清明节。每至这一天,“万乐具举,六宫毕从。贾昌冠雕翠金,华冠锦袖,绣糯裤,执锋拂,导群鸡,叙立广场,顾盼如神,指挥风生……既决,疆(强)者前,弱者后,随昌雁行,归于鸡坊”。唐代寒食斗鸡之盛,这里可见一班。
宋代之后,宫廷与民间的斗鸡戏依然为国人乐不可支的节日休闲娱乐项目。元代诗人陈肃寒食节有幸参加遂幸公主宴席,宴席诗作《恩制寒食赐百僚宴》中便有关于斗鸡戏的表述:“绿锦呈调马,朱丝表斗鸡,箍开同日水,乐奏与云齐。”明代文学家、画家陈继儒反映南都(南京)官绅生活的诗作也有对寒食斗鸡的描述:“太平风景是京华,白马黄衫七宝车,寒食斗鸡归去晚,院门新月印梨花。”明代诗人陈惊写有《天启宫词》斗鸡篇,曰:“官人相约斗鸡来,笼慢青红背面开,四百隘残高唱歌,当场双系彩球回。”作者在该词的序文中交代说:“宫中为斗鸡之戏,不惜重资购健斗之鸡,调习既朔,至期登场。施五色慢于笼上,背场开笼,有能临阵,饮啄自如。多至三四百咏且鸣跃不怯者,其胜可子必也。胜者以彩线结小球,所获珠翠罗统不蕾百金。”有百金之奖赏,当时斗鸡场面之壮观自然不难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