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族民间的一种歌曲。它的音乐曲调时而高亢豪放,时而悠扬婉转,在当地回、藏、土、东乡、保安、撒拉、汉等民族中颇为流行。人们不仅在平时唱“花儿”,而且在每年春播之后,秋收之前,还举行大大小小的花儿会。
“花儿”以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文词优美,格律严格,曲调悠扬,长于抒情。他们对歌时,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问啥对啥,不分昼夜。节日期间,人们打着大伞,摇着彩扇,触景生情,边走边唱。
六月六日,莲花山上的“花儿”歌会,达到高潮时,各地群众登山会歌,常聚有数万人。整个“花儿”会包括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程序。这些都是在优美的歌声中进行。
“花儿”会中的对歌也是青年男女,尤其是未婚男女选择对象,择挑佳偶的极妙场合,他们以歌为媒挑选自己的理想伴侣,可以说整个花儿会是在男欢女爱的情调中进行。无疑是生殖文化的启始与开端。
关于花儿会的来源,藏族人民传说,在清朝初年,瞿昙寺香火旺盛,有一年来了一股土匪,要抢劫寺内财物,占寺为窝,当地藏族群众,为保护寺庙,与匪徒对抗了三天。因土匪势力强大,大家只好退人寺内,紧闭庙门。土匪长期围困,寺内水断粮绝。寺主曾施诈兵计,说四乡八堡援兵就要赶到,但土匪仍不撤退。此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叫大家一起到墙头唱歌,大家唱了两天两夜的“花儿”,一些过路的香客听见歌声,都以花儿来应和,霎时间瞿昙寺内成了歌海,土匪闻听,肉跳心惊,以为援兵已到,于六月十五日早上仓惶逃窜。人们兴高彩烈,唱起“花儿”庆贺,以后每逢这一天,藏族人民都不约而同地到瞿昙寺唱“花儿”,代代相传,就形成了瞿昙寺的花儿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