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干洞”是贵州晴隆县一带布依族人民的民族节日。每年清明节的第二天在县城东南郊、北盘江支流—大桥河发源地峡谷中的“干洞”举行。
节日这天,晴隆和毗邻地区的布依族青年,穿着节日的盛装,挎着最漂亮的荷包,纷纷来到干洞聚会,对唱山歌,谈情说爱,当地称为“赶干洞”。
关于“赶干洞”的来由,布依族民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干洞原来的名字叫“清泉洞”。很多年前,在清泉洞东西两边的两个布依族村寨,分别住着两个布依族青年,小伙子叫阿伟,姑娘叫阿花。从幼年开始,他俩就经常来清泉洞一带劳动,空闲的时候,他们又在一起玩耍。随着岁月一天一天过去,相互之间产生了感情。有一天,阿伟来到清泉洞边,见阿花也从对面过来,于是双双出歌对答,互相倾诉对对方的爱慕之情。经过一阵对歌,双方都感到情投意合,于是他们背着家里的老人,互相山盟海誓,互赠信物,私下订了终身。从此,两人经常来清泉洞幽会,对唱山歌,谈情说爱。不久,族长听到了消息,给阿伟、阿花的父母带了口信:阿伟、阿花私订终身,违反了“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如不改过,就要按捆住手脚,丢进黑龙潭的族规处罚。阿伟和阿花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免遭惩治,叫他们立即断绝关系,从此不再往来。但是,他们之间已有深厚感情,两人仍然经常偷偷约会。为了割断他们的联系,阿花的母亲托媒人给姑娘找了个小伙子,阿伟家也给儿子物色了个姑娘。两家各自按布依族的民间习俗,合了“八字”,杀猪宰鸡请族长和亲友吃了订婚酒,把结婚的大喜日子定在当年的清明节。
眼看清明节就要来临,阿伟和阿花整天愁眉不展,坐卧不安。就在清明节的前夕,阿花决定冲破清规戒律,坚决走自己的路。她从泪水打湿的枕头下拿出阿伟送给她的腰带,毅然地走出了家门;阿伟也无视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从内衣里捧出阿花给他的定情手镯,从家里逃了出来。他俩会合后,趁着茫茫的月光,来到清泉洞边,请古老的山洞给他们做媒,请洁白的钟乳石为他们作证,在他们当年互赠信物的地方,撮土为香,跪拜天地,正式结成终身伴侣。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结婚的第三天,阿伟和阿花两个寨子的族长大施淫威,带了一帮打手,气势汹汹地找来清泉洞,准备用绳子把他们捆绑押走。在这危急的时刻,阿伟、阿花当机立断,为了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也为了他们自己忠贞的爱情,他们肩并着肩,手拉着手,双双跳进了绿波荡漾的清泉里。这对恩爱夫妻忠贞不渝的爱情,深深感动了清泉洞里的洞神。洞神不忍心他们就这样无辜地葬在寒水里,等族长带着一帮人败兴回去后,洞神放干了清泉洞里的泉水,又用法术使这对已经死去的夫妻睁开了眼睛。待他们完全苏醒过来,洞神亲切地对他们说:“你们飞走吧,只有远走高飞才能享受到真正的自由和幸福。”阿伟、阿花微笑地点点头,向洞神表示敬意、接着,洞神念念有词,向着天空把指头一挥,这对夫妻就变成了一对美丽的金画眉。只见这两只画眉徐徐展翅,飞出洞外。为了感激帮助他们脱离苦海的洞神,金画眉双双在洞口盘旋了几圈,叫了几声,然后腾空而起,飞向那幸福的远方。
从此,清泉洞再也没有水了,人们只好将它更名为“干洞”。阿伟、阿花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传遍了布依族村寨。为了永远纪念这对在清泉洞订情、结婚的恩爱夫妻,每当清明节的第二天,四面八方的布依族青年都要来到干洞聚会,对唱山歌,歌颂自由,谈情说爱,寻找称心如意的情人。这个习俗代代相传,一直流传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