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从冬至那天算起,以九天为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到九九共八十一天,冬天就过去了。 漫漫严冬,闲居家中的人们总是会用富有创意的想法把原本令人讨厌的隆冬过得滋味十足。
九九消寒歌是把数九天内的物候信息编成歌谣,指导人们的日常活动。 九九消寒歌的内容因地而异,但是各自昭示了不同的地域物候与农事特色。 我国北方流传最广的一首〈九九歌〉这样说: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河南广为人知的两首九九歌是:“一九二九,不能伸手;三九四九,冰冰上走;五九六九,抬头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九尽花不开,果子摆满街。”“一九不出手;二九凌上走;三九冻破砖;四九冰消;五九水流;春打六九头;七九六十三,行人路上把衣宽;八九七十二,沿河插柳树;九九杨落地;十九杏花开。”
广大的南方地区,严寒总是不如北方那样剧烈,但是依旧寒冷难耐。 江苏广泛传唱的九九消寒歌是这样:“一九二九,背起粪篓;三九四九,拾粪老汉沿路走;五九六九,挑泥挖沟;七九六十三,家家把种捡;八九七十二,修车装板儿;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 湖北人的九九歌是:“一九二九,夹裤换棉裤;三九四九,房中生火炉;五九六九,外面找不到路(下雪);七九八九,沿河插柳;九九八十一,行人路上把衣袒。”南北方人民对严冬的感知差异显而易见。
民间还流行填“九九消寒图”以消遣。 消寒图是印绘的消寒年画,有素梅图、消寒句、消寒图表等形式,多与消寒歌谣配套使用。素梅图,即以虚线画梅一只,上有八十一瓣;消寒句则取笔画皆九画的字连缀在一起。 使用时一般以朱砂点红,有的也用别的颜色区分天气变化,点涂时有特定的歌诀相指导。 自冬至日始,每过一日则填实一瓣或一笔,待到消寒图点画殆尽,春天即已来临。
如老百姓通常用的九九消寒图是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从冬至开始每天按照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直到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才算大功告成。 填充每天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则为红;阴则为蓝;雨则为绿;风则为黄;落雪填白。 常用的图画版九九消寒图,又称作雅图,是在白纸上绘制九枝寒梅,每枝九朵,一枝对应一九,一朵对应一天,每天根据天气实况用特定的颜色填充一朵梅花。 元朝枟滦京杂咏枠中记载:“试数窗间九九图,余寒消尽暖回初。 梅花点遍无余白,看到今朝是杏株。”民间还留有九九消寒图的民谚:“下点天阴上点晴,左风右雾雪中心。 图中点得墨黑黑,门外已是草茵茵。”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做九体对联,这一般是文人雅士们喜爱的活动。 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写有“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不管哪种九九消寒图,在消磨时日、娱乐身心的同时,也简单记录了气象变化。 据说有经验的老人,还能根据九九消寒图,推测出这一年的雨水多寡和丰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