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畲族中秋节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凤凰山区的畲村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拜月娘、荡秋千、游“月娘”、燃烟堆、烧瓦塔等。荡秋千,就是预先在空旷的草地上搭起高达两层楼的单双座秋千和“十”字秋千,棚顶四周拉起一道道绳子,挂满五颜六色的绸花彩带,穿着节日盛装的畲族少男少女便纷纷聚集到秋千前。按风俗,女的不能荡秋千只能观看。能大显身手的,就是小伙子们了。

  他们争着荡秋千,比赛谁荡得高,转得快,以定胜负。在围观者的欢声笑语中,单座和双座秋千荡起来会抛出一道道彩虹,“十”字秋千腾空飞旋箍着一个个花环。荡得最高转得最快的便是少女心目中的英雄好汉,从而获得她们的爱情。等到来年元宵,有的已双双上街观灯,成了恩爱的小夫妻了。天真无邪的童男童女们,自从牙牙学语,就缠着奶奶讲月娘的故事,月娘成了孩子们金色的梦。于是到了中秋节,大人们就用竹子劈成细篾,扎成了脚盆大小的骨架子,用毛边纸糊成一轮“月娘”的模样。中秋夜,孩子们就在“月娘”肚子里点上蜡烛,扛在肩上,手舞足蹈悠游在朦朦胧胧的乡间。老远看去俨然是月娘落下凡间。金色的梦变成童男童女们捉得住摸得着的现实,这就是有趣的游“月娘”。

  晚饭后,妇女们沐浴更新衣,忙着在能望见月娘的天井、门楼、厅前摆起桌子,扎上绣满祥禽瑞兽富贵花卉的床裙,把洗干净的水果、云片糕、月饼摆上去;用红纸剪成各式各样吉祥物,一一贴在糕饼、水果上面。一切停妥之后,就点上红蜡烛,焚上高香,开始恭候月娘升上中天。凤凰山畲族同胞通过中秋节的一系列祭祀活动,祈求天下太平,人间美满、幸福。入秋之后,成熟的柚子、青皮梨、红梨、菠萝、香蕉、林檎、龙眼、杨桃、红柿等竞相成熟,琳琅满目的水果自然就成了中秋拜月的佳品。中秋节也就被人们称为“水果节”、“斋节”。凤凰山畲族村拜月娘的糕点是糯米糕,供品除了水果、糕饼,还有蒸熟的芋头。

  除了拜月娘,有的畲村还要烧瓦塔、燃烟堆。早晨,孩子们起床之后,到处拾瓦片、砖头,然后抬着、挑着、抱着送到长辈指定的晒谷场上集中起来,由有经验的长者把这些瓦片、砖头砌成一座空心塔。塔高约一丈余,塔围丈余,下面还留出塔门,以便装柴草。各家各户将稻草、木柴等填进塔里。月上中天,当村里妇女们在案前对月祷祝、火化元宝时,一位长辈就在塔门点起了火,慢慢地,塔顶蹿出了一串串火舌。为了助燃和增加色彩,人们不时你一把我一把地往塔里撒食盐,爆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响声,以增添节日的气氛。不一会,火舌变成了火龙直冲霄汉,映红了半个天边。孩子们绕着火塔又唱又跳,大人们喝茶吃糕饼,谈古论今,直到瓦塔烧成了通体透明闪闪发光的金塔。有的畲村搞“燃烟堆”,就是各家各户把稻草、劈好的柴分别在村里几个地方堆成小山似的柴草堆,拜月结束时,也像烧瓦塔一样把柴草堆点燃,大家围着火堆又唱又跳,饶有风趣。

  据说中秋之夜的这些传统活动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这要追溯到元代。那时,潮州人把元兵称作元番或胡人。传说元兵打败了抗元畲军之后,实行了残酷的“屠城”。为了巩固其统治,实行联户制三家一保,每三家人供养一个元兵,只准养胖不准养瘦。还规定三家人晚上不得关门,任由元兵随意上哪家睡觉。更不能容忍的是谁家娶媳妇,新娘头天晚上只准与元兵同房睡觉。百姓受尽欺凌忍无可忍,就在八月十五日那天,家家户户拜月娘的供桌上都多了一盘糕饼和一个蒸熟的芋头,取以“胡头”祭神之意。原来这是起义者事先安排好的,约定拜完月娘请元兵吃朥饼时,男女老少一齐端起烛台、香炉、棍棒、菜刀痛杀元兵。畲村因为村落分散,为了便于统一行动,便商定以烧瓦塔或者燃烟堆为号。芋头取“芋”字与畲语的“胡”字谐音,拜芋头是鼓舞同胞树立打败元兵,砍下胡人头的信心。结果一夜之间,十恶不赦的元兵全被斩尽杀绝。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畲族中秋节  畲族  畲族词条  中秋节  中秋节词条  畲族中秋节词条  
茶文化花茶

 牡丹花茶

什么是牡丹花茶  简而言之,牡丹是一种在中国经常用作治疗的花,例如克服月经期间的疼痛。牡丹花茶是将白牡丹的根浸泡在沸水中制成的。许多人认为牡丹花茶含有能够支持肾...(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