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昔”,普米语,即新年之意。时间一般在腊月初六至初八之间选一天开始起算,按古规要过九天。节后,普米族到春节时也随着过节,称“大过年”。过年前,翻盖房头板,打扫屋内外的环境卫生,在院中和路上铺撒青松毛,采腊梅枝插在房前。屠宰猪、羊、鸡、春把耙、熬糖、酿酒、做豆腐等备好丰盛的年货。除夕早上,到祖坟敬香磕头,恭请、迎接祖先回家过节。吃年饭前,鸣枪三响和吹牛角号三声后,在平灶上举行祭三脚仪式,向祖先献年饭,祈求家神、祖先赐福庇护,吉祥如意。然后捡一点菜肴放人冷水碗中,送出门外,专门献给没有归宗的“流浪鬼”。吃过年饭,晚辈则拿着酒、猪头等礼品,到长辈家中拜年。正月初一早晨鸡叫头遍时,举行祭三脚仪式,尔后天亮前到龙潭旁祭龙,女性则争抢“头水”。天亮后,就在家中等候“头客”。普米族认为“头客”能给家里带来好运,也会给家里带来厄运。为了求得一年当中的清洁平安,避免不速之客的闯人,事先就请个父母齐全,本人健壮聪明的富贵之人,到时来到家中做客。初二举行“驾牛”仪式,清早把把把、黄酒、糖、肉等食物喂给耕牛,再把披红挂彩的牛赶到地里套上犁架,举行短暂的“开犁”仪式。初三拂晓,举行祭三脚仪式,欢送祖先回故里。春节期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人们聚集在村内或野外赛弩、打靶、荡秋千、转磨秋、摔跤、赛马、唱歌、跳舞,纵情狂欢,尽兴娱乐,辞旧迎新。
普米族的“吾昔节”以二十八星宿为参照物,并且观测“处紫”星(晶宿)的出没来确定节期。各地推算二十八星宿的起止界限不完全一致,有的以“处紫”作为二十八宿之首,有的则以“苏多”(室宿)为开始。这两个星座的出没时间相距5天,一般以哪一星宿为星首都可以。关键的是必须以“处紫”星来确定吾昔节日期。一般以“处紫”星与月亮相遇之夜,即农历腊月初七这天过“处紫吾昔节”。
2006年,新修订颁布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自治条例》,将“吾昔节”确定为普米族的法定节日,时间为农历十二月初六至初八,届时,全县放假三天以庆祝。
吾昔节,普米语“吾”意为年,“昔”意为新,“吾昔”新年的意思,“吾昔”节称为新年节。“吾昔”节是普米族传统节日,是普米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吾昔节一般都在农历腊月初六、初七、初八。以初六为岁末,初七为岁首。各地普米族的新年过三天至半个月不等。佳节到来之前,在外工作的人们都要赶回家,喜迎全家团圆的节日。节前,人们都忙着做各种准备工作,悉心准备节日期间食用和使用的一切物品,做到一应俱全,如砍柴、磨面、酿酒、杀猪、浆洗被褥、沐浴、择吉日打扫室内外卫生、修整火塘等等。节日这天,在门前和神台及房顶插青松、挂经幡,“宗巴拉”(神龛)下供着新开的猪膘肉及其他的祭品。此外,采松针铺地,成为吾昔节最突出的象征符号,充满喜庆气氛。在乡村,丰盛的年夜饭准备完毕之后,开始举行献祭仪式,鸣枪三响后,由族长或请祭司按规庄重地敬“锅庄”,举杯三祝,诵读“切叠谱”(新年献词),其内容大意如下:
十三重天的天神,十三层地的地神,四境各山的山神,八方灵泉的龙神,请来享受这些祭品吧!一月接一月过去了,一年连一年过去了,时光跑得比箭更快,因为有你们保佑,我们的生命与日月一样长。牧神啊!让我们的牛马满山,让我们的羊群遍地,让春天里没有酥油的人家有酥油,让冬天里没有猪肉的人家有猪肉。谷神啊!让一粒子种收百粒,让一升子种收十石,让扬过的麦子再扬还有麦子,让打过的青稞再打还有青稞。猎神啊!让每一箭都射中犀牛,让每一箭都射中岩羊,让我们想什么就得到什么,让猎获的獐麂鹿兔吃也吃不完。宗巴拉神啊!让全族的人都愉快,让全家的人都平安,让新竹子接上旧竹子,让青年人继承老人们。
……诵毕,家人聚坐宴饮,共吃团圆饭。傍晚,举行除秽洁净仪式,以告别旧的一年。
次日,天刚拂晓,各家派人到溪边舀水(以最先取得净水为吉祥)。首先,以鸣枪迎接新时间的到来。其次,开始设供、焚香、敬神。黎明即以家族为单位,前往坟山祭祖。最后是拜年,即晚辈给长辈磕头拜年,长辈给年幼的晚辈压岁钱等礼物。凡家中有年满13岁的男女,此刻要举行隆重的“穿裤子”和“穿裙子”仪式,即“成丁礼”。届时,灶堂烧着熊熊大火,男女孩站在靠近火塘的家神柱旁,双脚分别踩在猪膘和粮袋上。男孩子握尖刀、银圆,女孩则手托耳环、手镯、串珠和布匹,意味着长大后有吃有穿,生活美满幸福。由同一性别、属相相宜的成年人(多为家长和舅父母)帮助他们穿新裙或新裤。然后,孩子向祖先及宗巴拉神祷告,向长辈及哥姐磕头,受拜的人要向孩子送上祝福的吉利话,并赠首饰、银币、牲畜、粮食、衣物、钱等礼品表示祝贺。经过“成丁礼”的少男少女,意味着开始正式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交活动了。此后的几天里,普米村寨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气氛中,人们借助于传统节日之机,举行各种集体团拜,互相宴请,表达亲情。譬如妇女回娘家、订婚人家送节礼、亲朋走动,进行社交也大都在此间进行。此外,人们还要组织各项文体活动,开展摔跤、射击、赛跑、荡秋千、投掷石子等诸多竞技和游艺项目。夜幕降临,普米山寨变得篝火通红,人们穿上艳丽的节日盛装,成群结队地涌向广场,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欢乐的“搓蹉”舞圈中去。每跳完一段,便坐到火堆边吃一点可口的点心,饮几杯香醇的“苏里玛”,还不时“界海”(高歌)或“哩哩”(低吟),唱出了美好的心愿,舞出了甜蜜的生活,期盼着来年的幸福和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