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乌镇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时值三秋之半,月亮最圆最明,古人以圆月为亲人团聚的象征,故又名“团圆节”。

  在我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中秋赏月约始于魏晋时期,唐宋时期的中秋节也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主要活动还是赏月和玩月,直到明清时期的中秋才发生了变化,渐渐上升为民俗大节,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表达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所以,祭月、拜月是明清中秋时节全国通行的习俗。

  吃月饼是中秋节最普遍的习俗,但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虽然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苏东坡曾有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怡。”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节物重在尝新,如尝石榴、枣、栗、橘、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但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民间流传最广的是元朝末年八月十五吃月饼杀4+%1-tK-子的传说,虽不足以让人信服,但至少部分说明了明初以来中秋吃月饼的事实。

  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明代月饼成为中秋典型的节日食品,明代中秋节馈送月饼成为全国城乡、宫廷、民间普遍通行的重要节俗。

  乌镇人对于中秋节十分重视,凡女婿在这天须带月饼及其他礼品去丈人家看望二老,中饭亦在丈人家吃,晚上再回到自己家团圆。晚饭后,在天井中放个盛着水的脸盆在盆中赏月,全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共赏圆月,共食月饼,人月双圆,充分体现了人间的团圆之乐。

  周作人于194。年9月写的《中秋的月亮》,其中这样写道:“我回想乡间一般对于月亮的意见,觉得这与文人学者的颇不相同。普通称月曰月亮婆婆,中秋供素月饼水果及老南瓜,又凉水一碗,妇孺拜毕,以指蘸水涂目,祝曰眼目清凉。”此习俗来源于六朝时人在八月中以露水洗眼的风俗。南朝梁代宗懔(字元懔)撰写的《荆楚岁时记》说,那时人们中秋时节相互馈赠的不是月饼,而是盛满百草露的眼明囊。

  中秋对于文人墨客来说,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日子。从古至今,在浩瀚的中秋赏月诗文作品中,最著名的当属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网,今夕是何年。……”南宋辞官归隐于浙江湖州苕溪的安徽绩溪人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明清时期的苏浙地区,中秋赏月、酬谢神灵的同时,也承载着祈婚嫁子嗣的内容,中秋夜,妇女盛装出游,走月访亲,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做法。“木犀球压鬓丝香,两两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罗袖薄,路遥翻恨绣裙长。”清人蔡云的这首《吴}I}》就描写了苏州女子出游走月的景象。这出游走月的背后就隐含着祈求生殖的意蕴。而在嘉兴,中秋夜除了载酒游南湖之举外,还有一个很奇特的风俗,那就是女子在中秋之夜,脱了衣服去种那妖冶的婴粟。说是那样的话,婴粟就会长得繁盛(所种植的婴粟供观赏,此风俗早已废止)。据《嘉兴府志》(卷三十四风俗)记载:“女郎于是夜种罂粟花。”清初朱彝尊的《鸳鸯湖掉歌》也提到此事:“秋灯无焰剪刀停,冷露浓浓桂树青。怕解罗衣种婴粟,月明如水浸中庭。”探究起来,这恐怕也要牵涉到有关生殖方面的古老风俗。

  晚清后,“八月半”晚上,民间有斋月、步月等活动。斋月是用月饼、香斗、糖烧芋艿、白果、栗子、柿子、藕等置于院内桌上,燃香烛,妇女和孩子们对月跪拜。步月又称走月亮,指人们在中秋节之夜出游,三五成群,时而游行街市,时而驻足望月,非常热闹。

  乌镇民间素有“烧斗香”习俗。人夜,有的去道观烧斗香,有的在自家庭院祭月,亦有从香烛店买回斗香斋供后焚烧的。斗香是用线香、托纸板黏合,制成上阔下窄的方形斗,中竖旗杆,杆上再可设斗,有二层、三层至多层者。

  每层斗面置纸制京剧人物或缀月宫故事,杆上旁出大小不等的纸旗,有的精工细作玲珑剔透,不失为值得观赏的工艺品。四郊外的农村人则将斗香点着置于天井,陈以果饼,以示礼拜月神,祝祈丰收之意。据说拜月神烧斗香之俗源于科考制度,古代乡试(三年一次)定于中秋八月举行,称作“秋闲”,秋闹期间正是桂花飘香的日子,于是人们就将秋闹考中称作“折桂”。民间传说月中有桂树,于是月宫折桂便成了科举考试夺魁的代名词。人们中秋拜月烧斗香,其用意就是祈求月神保佑月宫折桂成功,考试能够高中。

  《乌镇志》(2001年版)记载:“月饼为中秋必备之品。节前,亲友间相互馈赠。当晚,全家团聚赏月,对月品尝之。是日尚有吃糖烧芋艿、南瓜、番薯之俗。旧时贫穷之家无法过节,去人家地里摘个南瓜,可不算为偷。中秋与除夕、端午一样,商店例行揭账单催收欠债,当晚宴待伙友,并定去留。”

  在乌镇乡村,中秋节吃糖烧芋艿由来已久,据说与戚家军(戚继光)抗倭有关。而今中秋除了吃月饼、糖烧芋艿外,还流行放孔明灯、吃八宝鸭。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现代人放孔明灯(也称“祈福灯”或“平安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中秋吃鸭子的由来与吃月饼一样(元朝末年汉人相约八月十五吃鸭子杀Mk子),不过,中医称鸭为“药”和滋补上品,秋季是鸭子最肥壮的季节,更重要的是,鸭子本是凉性食品,具有滋阴养胃利水消肿的作用,适宜于滋阴养津以防秋燥。

  历史进人21世纪,乌镇西栅举行民间“中秋祭月”盛典活动,其《祭月榜文》曰:“苍育明月,玉兔当空,万物复当隐匿,惟见浩瀚天际,流淌万千流光,辉泽子民,惠及众生,吾等叩祭月神之心,可射九天之上……迷茫大地明星捧月,影托玉盘月上中天,遥望嫦娥霓裳起舞,默祝苍生福寿增添……呜呼,千百年炎黄子孙,万古流经于今,今西栅遥祭明月,嫦娥翩跃,吴刚撂锄,俯视吾等苍生,安康无止,平安无期,愿天地之绵绵,携子民之悠悠,同福、同乐、同康、同寿,万民之幸万无疆边……”

  浩瀚天际万里无云,明月如镜遥挂苍弯。中秋夜,花好月圆人团聚,碧空如洗月如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乌镇中秋节  乌镇  乌镇词条  中秋节  中秋节词条  乌镇中秋节词条  
茶文化茶道

 茶中乾坤,你品懂了吗?

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诗、以茶入艺、以茶入画、以茶歌呤、以茶兴文、以茶作礼。百草茶为灵,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展开)

茶文化中元节

 中元节祭灶神

 《广东志书》说,澄海县“七月中元祀祖先及灶神”。关于灶神,说法极多。《淮南子泛论训》说:“炎帝作火,而死为灶。”高诱注:“死托祀于灶神。”这是以炎帝为灶神。《...(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