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佛山赛龙舟

  龙舟,据《穆天子传》云:它在西周周穆王时就已经有了。汉成帝时亦有“刻大桐木为虬龙”的记载,但当时的龙舟是供皇帝乘用的,并不用来竞渡。隋炀帝游幸江用的也是龙舟,船高45尺,阔50尺,长202尺,行时两岸需320人拉纤,根本不可能用来竞渡。

  端午赛龙舟,文字记载始见于公元500多年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指农历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当时,楚国人民闻屈原投江,纷纷赶着划船去追救他,追至洞庭湖,忽然不见了屈原的踪迹,这便成了赛龙舟的起端,在隋唐时就有记载。唐代张说著《岳州观竞渡》有诗云:“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同代诗人张建封《竞渡歌》中有“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渡飞万剑,鼓声浪劈闯千雷。鼓声渐急标声近,两龙望标目如瞬……”的赛龙舟描述。《旧唐书·杜亚传》又记:“江南风俗,春中有竞渡之戏,方舟并进,以急趋疾进者为胜。”

  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对赛龙舟的起源又有另一种说法,据《越地传》载:龙舟起源于越王勾践时代。西晋末年,中原人为避战乱开始南移,至宋朝末年,宋少帝被元军追赶,从福建乘一艘数十人划动的长船,到达珠江三角洲,皇帝被认为是天子,是龙的化身,人们便把宋少帝乘坐的长船称为龙船。后人为纪念此事,在长船上装上龙头,依照黄帝所乘长船的装饰,插上罗伞幡旗,并在端午节举行赛龙舟。广东现行50至80人一齐划动的龙船,完整地继承着当年的传统和风格。直至明清时期,端午赛龙舟(俗称扒龙船)已是十分普遍的民间习俗。此项习俗,成为民间水上的竞技运动,又是有趣的娱乐活动,对于我国人民的健康生活和强健身体大有裨益。每年端午佳节,成千上万观众争相观看赛龙舟传为佳话。且看元代张宪的《龙舟词》:

  榴花照鬟云髻热,蝉翼轻绡香叠雪;一丈戎葵倚绣窗,雨足江南好时节。五色灵钱傍午烧,綵胜金花贴鼓腰;段家桥下水如潮,东船夺得西船标。擢歌声静晚山绿,万镒黄金一日消。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民间赛龙船歌谣亦广为流传:秋风吹转五羊城,合军齐奏凯歌声;扒船来助兴,定人丁十一名。十三名内有罗伞拎(注),今番第九亦光荣。追上五名称好景,三名前内夺锦屏(注)。锣鼓在后送人丁。(注:拎,夺锦屏,领奖品之意)。

  佛山地区赛龙舟的形式丰富多彩,且名闻遐迩。近年,佛山市顺德区、南海区九江镇分别被国家体育总局中国龙舟协会评为“全国龙舟之乡”,九江镇还被授予全国首个“龙舟名镇”称号。禅城区的南庄;南海区的九江、夏漖、大沥、官窑、西樵、叠滘;顺德杏坛镇的北水、龙潭、麦村、高赞;西北江地段三水的西南、芦苞、白坭、乐平;高明河下游的三洲、西安、富湾等镇乡都极有名。端午时节,沿岸万人攒动,人们穿着盛装,扶老携幼,夹岸观看,十分热闹。

  佛山龙舟有多种,有五人、七人、九人、十二人,甚至数十人扒的龙舟。各地根据河道的实际情况,举行赛龙舟或游龙表演。明代《天山草堂集》记:“粤人习海,竞渡角胜,而大舟比常制犹异,十余年始一举。船广可三丈,长五丈。龙首至尾,金光夺目,叠彩如层楼。上饰童男女,作仙佛鬼神及古英雄,凡数十事。旋转舞蹈,冒之以幔,数里外望犹可见”。以上所记亦即现今盛行于佛山各区之“游龙趁景”,又称“摆景”。习俗在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起龙,把埋藏在河涌淤泥下的龙船挖起,擦洗干净,打上漆油,并给龙船装扮一番待用。赛龙舟之日,首先“请龙头”,敲锣打鼓舞狮子,将平时放在祠堂的龙头“请”到河涌,插到龙船上,并在龙头上挂一串据说能驱邪的黄皮叶,龙船上插彩色罗伞、标旗,鸣锣鼓响,彩旗缤纷。南海叠滘乡还将民间敲击乐十番锣鼓搬到龙舟上表演。佛山市属禅城、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各区民间赛龙舟,形式上分为游龙和竞渡二种,各具特色。游龙轻摇慢弋,则重观赏性;赛龙竞渡比拼速度,则重操作技巧。民间龙船会十分兴盛,有龙船人会歌谣在民间广泛流传:“龙船扒入涌,大把姑娘睇老公”(俗语“大把”,很多之意;睇,看之意;“老公”,即丈夫),龙船扒入窦,大把嫩仔睇老窦(俗语“嫩仔”即小孩;“老窦”即父亲);“龙船扒得快,明天好世界”。可见民间的赛龙舟,在百姓精神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游龙趁景

  游龙又称“趁景”、“摆景”。“趁景”又有“招景”和“应景”之分,主家发出会景邀请称为“招景”;接受邀请参加龙船聚会者称为“应景”,又叫“探亲”,南海九江称为“结契”(相当于结拜兄弟)主家发出邀请,届时惯例有来自各地的龙舟前来“应景”。结契或应景龙船到达趁景地段,鞭炮响起,主客互赠探亲信物———探亲柬。最有特色的是主客共进龙船饭,筵开数百至千桌,高高兴兴地迎接各地来的客人,共尝龙船饭。村民不分男女老少人人可入席进餐,共聚乡情,探讨龙舟技艺,共商发展大计。

  趁景的龙船装饰华丽,标旗(龙头旗、龙尾旗、帅旗)、华伞、大鼓、铜锣、甚至有神楼等,称之为锦龙,只在河涌来往慢游表演以助气氛,不需竞速。龙舟多用坤甸红木或杉木为原料制成,平时埋藏在河涌淤泥中以保持湿度不至干裂。“藏龙”,南海九江镇称为“拗龙”,(“拗”土话,“沉”之意),每年农历五月“端午节”前将龙身挖起。“藏龙”和“起龙”都有一定的祈祭仪式,起龙先拜社(当地的土地神),龙船出海前,要举行“采青”仪式,赛龙舟的挠手需在河涌边采一把青翠的绿草插在龙头,九江镇则用柚子叶作“青”,取“生生猛猛”的吉利意头。

  九江龙舟出海还有个习俗,龙船需先到附近供奉周亚夫的将军庙要一支令箭旗,据说龙船插上周将军的令旗则无往而不胜。南海龙舟,以西南部的九江、沙头、西樵等地的龙船会最盛名。龙舟有多种大小不同的规格,传统龙舟通常长20米,可乘划手30人;九江还有龙身长12丈(龙身长34.2米)的沙咀老龙(习俗规定凡新造龙舟,舟长不得超过老龙)。东部则以黄岐、大沥、盐步、平洲、桂城最著名,使用的龙舟,一般可乘80多人,以“盐步老龙”最长,可乘坐划手100多人,龙舟两端可互换装置龙头或龙尾。

  佛山各区的龙船会各有显著的特色,如:南海九江龙舟:九江龙舟历史悠久,兴起于宋、明间,明、清两代已相当盛行,至今有700多年历史。每年5月在内河涌游龙;10月则在西江举行竞渡,是九江人民最喜庆的文化盛事,习俗世代传承。九江的上东、下东、大谷、南方、下北、沙嘴、梅圳、新龙、下西等村多有龙舟,通常用坤甸木或格木制造。“端午……竞龙舟夺标,至六七八九月,兴犹未阑。”“乡人每夏五月,必斗龙舟。舟首尾刻作龙形,阔可二尺许,长或十余丈。短亦数丈,可坐数十人。”近龙首处,插旗帜,五色相间。旗后竖一牌,志龙舟出处地名;舟尾一小童,绸衣草帽坐,辫发饰以红纬线,吹画角;舟正中一人立击鼓;锣鼓前后,各用一人挥彩旗,亦绸衣草帽,束以锦带。操舟者,用小爬,两旁排坐,俱带竹帽。鼓角与锣声合作,则红爬齐起齐落,去如飞。旗者左萦右拂,鼓者或侧击,则锣者将锣向前掷空,去约数丈,以手接之,巧者百不一失。两岸观者如堵墙,鼓掌声齐叫曰好,好谓之喝彩,甚至以旗酒相贺,爆竹金鼓响声震天,岁以为常,或至七八月而后止。然皆在小河竞斗,不敢出海。”

  光绪末年,龙舟添设帅牌、罗伞等装饰,更显豪华。船头所坐小童,其家长必须以竞投方式方能获得,小童坐龙头座位,寓意聪明有出头。九江最长的龙舟是沙嘴龙王,长十二丈,其次是大谷龙王,长九丈九。两“龙王”只有当乡间发生非常之事,才起龙划行祈福。划龙桡手全是老年人,故称为“老龙”。划行时,低沉而缓慢的槌锣鼓点,显得十分庄重。九江龙舟民间有“中洲锣、杉桥舦(土话称桡为舦)、四社龙船慢桡舦”的熟语流传。

  “中洲锣”,实为“忠山锣”之误。九江南方村有“忠山”龙舟,击鼓手名陈礼,训练有素,能将锣抛掷越过三元桥顶,待龙舟飞速前进,经过横跨河面的桥时,锣手把铜锣凌空抛过桥的另一面,龙船刚穿过桥底,锣手正好把下坠的铜锣接住,并继续敲打而节拍不乱,多次穿梭来往表演,从未失手,可谓绝招了。因此名声大噪,故有“忠山锣”之称。掌罗伞者朱某以灵活的双臂,不停地旋动罗伞如风车般飞快,且持续半小时之久,因而有“中洲罗伞”之誉。

  “杉桥舦”,是称赞九江镇杉桥村的舦手技术最高超,在仅五、六米宽、且多弯的河道里,遇上急弯,几十米长的龙船也不会碰撞河岸,快速准确无误。“四社龙船慢桡舦”,是指四社(今九江镇万寿村)的龙船稳重,行速较慢,娉婷休闲,另有一番意境。可见民间划龙船特色之丰富,风格之独特。

  九江龙舟从本镇到广东省、全国以至国际龙舟赛中先后获得殊荣50多项,2009年首次登上全国龙舟冠军宝座;1999至2006年夺得香港国际龙舟赛七连冠;1985至2006年连续夺得澳门国际龙舟邀请赛四连冠;2006年代表广东省参加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龙舟比赛,夺得500米和250米直道竞速两项冠军。2007年成功举办九江龙舟文化节,使九江龙舟文化在不断的超越中得到传承和发展。

  南海西樵山“半山扒龙船”,是南海西樵山民间传统习俗,始创于明代弘治年间,是独具特色的游龙盛会。西樵山泉水丰富,水量充沛,只因山峦起伏,叠岭巍峨,没有适合扒龙船的水域,山上八条自然村的居民只好下山到九江观看赛龙舟。明代弘治年间,大学士方献夫辞官归故里,在西樵山开设书院讲学,他得知山民意愿,便组织众人劈山筑湖,汇合白山泉、翠岩泉和双鱼泉,集水成湖,筑石成坝,题名为“龙船窦”,又称“天湖”。并制作了长20米、身宽0.6米的金色大龙船。首划之日,彩龙云中出,锣鼓动四山,引来万人登山观看。山中的文人隐士,也借机以龙舟盛会为题,举行征诗、征联、征文竞赛。山上人家,每闻龙船鼓响,便邀朋接友到山中观龙洗浴(俗称洗龙舟水,据说可延年益寿保平安)。

  半山扒龙船习俗曾一度衰落,1980改革开放之初,西樵镇旅游部门在天湖修筑了观龙楼,沉寂近百年的“半山扒龙船”又再度恢复。九条锦龙在半山的天湖举行“群龙朝贺”、“双龙出海”、“赛龙夺锦”、“群龙戏水”等精彩表演。来自香港、澳门、广州、佛山、顺德、三水、高明和南海区各镇乡的观众达8万多人。2008年后,每年端午节,西樵山都举行“半山扒龙船”活动,习俗得以延续。南海区叠滘乡龙船会历史悠久,清代叠滘儒生易瑞渝在《叠滘十馨》的“七龙竞渡”中,就有“双溪涌曲,端阳吊屈,龙船竞渡,明兴清盛”的记载。又如:“好龙船,燃炮竹,他在乱鼓鸣金,唱一声扒,尖(去声)得居然生猛;攀亦翘,领烧猪,欲则进前退后,起两下桡,当知惯熟老成”。把叠滘扒龙舟刻画得活灵活现。”

  近年,小小的叠滘乡就有龙船15艘。叠滘龙船,有白胡须、红胡须、黑胡须之分;龙船尾有直的、有曲的,各坊龙船,各具特色。陈丰坊是白胡须龙船,“孪弓”(弯曲)龙尾,扒龙船前要先在老土地庙“点睛”,故有“孪弓龙尾,白须老土地”的俗称。庆云坊的龙船每年出涌前,必先到供奉开村老祖温、许二公的临海庙“点睛”,因二公是红胡须的,故庆云坊龙舟称之为“红须军师”,显得特别庄重矜贵。其他各坊龙船都是在北帝大庙点睛,故都像北帝那样黑胡须,而龙尾都是直的。叠滘龙船长23至25米,中段宽1.2米,可乘50人。前有樟木精雕的龙头,张口露舌,龙牙毕现,衔珠微笑,双角高翘,戴红披彩,龙目炯炯,雄震龙威,浓须随航飘忽,表现得十分庄重威武;龙头龙尾大都用真金箔镶贴,并精绘龙鳞,显得格外醒目耀眼;龙船上装饰顾绣头牌、罗伞;龙颈两旁,各有小旗一面,上书“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字样,彩带飘飘,锦旗挥舞,威风八面。茶基村何广义堂十番队,还把十番飞钹搬上龙船表演,别具特色。端午龙船会,叠滘主河涌两岸彩旗招展,各坊龙船在24坊河道遨游,龙船鼓声声,喝彩声阵阵,好不热闹。

  叠滘龙船鼓的鼓法也很有特色,包括:指挥信号:鼓起、锣下,先鼓后锣各1下;也有用哨子附锣鼓声,打锣心2下,次打鼓边3下,再打鼓心。起行信号:打鼓心,过路向前,叫直行鼓。打鼓身,赛龙前进,叫速龙鼓。乱鼓(船转往别处):直行鼓中,间以密打数下。转弯鼓:先打起行鼓,后打直行鼓。节拍密打心,即转弯已完成。

  顺德龙舟,以顺德的游龙大会最有名,多在五月初五端午节、五月初八龙母诞、五月十三关帝诞举行。在河涌上,前后排开八至十号龙船,表演划船的各种花式,甚至船上还配有鼓手、锣手、唢呐手。龙船乐韵声声,和着挠的划水声,写意又和谐。2008年农历五月初二,顺德大良桂江畔海云路段举行游龙戏水祈福盛会,来自大良镇大门居委会9条龙舟,按照传统头牌、罗伞、神楼、标旗,一一装扮整齐,有些龙船还安排了醒狮表演。彩旗招展,喜气洋洋前来“探亲”。还有顺德各镇的龙舟队共29条龙舟也前来参加盛会。桂江畔海云路段河面,锣鼓震天,宾主同乐,龙舟嬉戏。两岸观景的群众人海如潮,笑语盈盈、心花怒放。游龙戏水后,每艘龙船按传统习俗,扛着烧猪、烧酒、龙眼果等礼物告别而归。

  三水龙舟,三水地处羚羊峡口,西、北、绥江汇流处,河道宽阔,水源丰富,是赛龙舟的好去处。三水龙舟的制式有十多种,如无限龙、龙标、龙船等。多则七八十人一船,少则一人一船。赛制有多种,有直道竞速、双向定距竞速、从尾收龙计胜负等赛制。范围有“扒围来(规定范围)”、通天埠(不限地域)。传统的奖品有高标(标旗)、罗伞、牌匾、金猪、酒等。近年,赛龙的奖品还有毛巾、衣服、单车、摩托车、现金等。

  佛山龙船会,以“踩龙船”出名。佛山郊区河涌狭窄,民间别出心裁,以鱼塘作龙船景场所,独创“踩龙船”技艺。禅城区张槎大江乡的踩龙船远近闻名,独具特色,既新鲜又别致。大江乡踩尤船,是选精壮汉子,站在龙船头和龙船尾,以韧力和耐力踩得龙船一升一沉,如波似浪,水花飞溅,别有一番景致。龙船会期,除本乡乡民外,附近各乡,海外及港澳同胞都来赴会。

  除“踩龙船”外,民间习俗以游龙和观看龙舟表演为主,“乡之习水者少,故竞渡之风不炽,而乘舫出游者独多于他处”。城区周边乡镇如叠滘乡的龙舟,多随汾江河水道游龙表演。建国后,于20世纪70年代,佛山市体育、文化部门曾举办数届赛龙舟,近年因河道淤浅而未能延续。龙船会习俗世代沿袭,在佛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各区至今仍盛行。

龙舟

  赛龙舟俗称赛龙船,又称“斗龙”或“斗标”。比赛形式有以速度为标准的,有以耐力定输赢的。据《顺德县志》记载:“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弯,环者为龙船场,约自某所起,至某所止,及立竿中流以为界,船从竿左、右斗,不得逾界……得全胜者,是为三场最。于是,主者与以状标,张伎乐,簪花挂红,为四六庄语,送之还埠。凡出龙之所曰埠。斗全胜者还埠,则广召亲朋燕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可见顺德赛龙舟习俗之盛。

  明万历年间因“陶附马好龙”,在南海西郊(今广州白鹅潭一带)常有盛大的赛龙会,盐步老龙,泮塘突眼龙,白沙红龙,雅瑶东涌,古料(古)大头龙是珠江三角洲速度最快的龙舟。其中,盐步老龙最盛名。盐步老龙,据说在明朝宣德七年(1432)所造,距今570多年,是佛山现有龙舟历史最悠久的一只龙舟。素有“五京奎”之首的美誉。当时庙前(华光庙)四约(文兴、西宁、绍蟾、凝禧)乡民发起,与河东、河西村共同出资打造了这艘龙船。船体材料为坤甸木,全长36.8米(不含龙头、龙尾),有座位68个,一度是历史上最快的5条龙舟之一,与泮溏凸眼龙、白沙红龙、广州石井古料(古鑑)大头龙、雅瑶东涌龙并称为“五京奎”。

  不知从何时起,每年农历五月初六(从1988年起增添五月初四),盐步辖区内各自然村及邻近县市的龙舟汇集盐步河(蟾溪)上,举行锦龙盛会。盐步老龙的“老”有三重意义:一是“资格老”(有570多年历史),在与广州西郊泮塘的龙船交往中,以长者身份出现;二是“姿态老”,在参与传统的赛龙舟活动中,只游龙表演,不参与竞赛;三是“形态老”,颌长白须,在众多龙船中,长须的不多,白色长须就绝无仅有。

  在一次赛龙盛会中,盐步老龙当仁不让,其他龙舟亦你追我赶,不相上下。在终点不远处,泮塘突眼龙一挠手突然跃起,伸手夺得了终点的标旗。结果,荣誉、奖赏都落到泮塘突眼龙的头上。可是,岸上观龙的泮塘乡亲并不这样看,他们认为凭实力,拿下第一名的应该是盐步老龙,泮塘突眼龙应在其后。经乡亲商议,他们敲锣打鼓把奖旗、奖品送回盐步。盐步的乡亲得知此事,认为标旗是泮塘突眼龙夺得,荣誉、奖赏应归还泮塘。如此,烧猪、礼饼、茶叶等奖品让来让去,历时半月,食物让到变了质仍然丝毫未动。由此,两地密切沟通和理解,泮塘突眼龙出于对盐步老龙的尊重,主动到盐步举行隆重的“上契”仪式,从此两龙以契爷、契仔相称。每年端午,契爷盐步老龙在盐步青龙的伴随下,必先赴泮塘看望契仔(俗称探亲),泮塘乡亲必在河堤摆满烧猪彩礼,夹岸恭迎。盐步老龙将至,是河堤上最紧张、忙碌的时刻,契仔突眼龙必恭候在河中,给莅临泮塘水域的契爷老龙簪花挂红。次日,盐步的河堤上又人头涌诵,挤满迎候契仔的乡亲。为此,两地百年和睦相处,欢声不断,演绎了一场乡情、人情味十足的和谐、谦让的故事。后来,故事传到慈禧太后,老人家深为感动,御赐雉鸡尾十二支,并赐封当年最出色的五条龙船为南海“五京奎”。几百年过去,如今两地风范依存,成为两地百姓构筑和谐社会的佳话。

  南海叠滘乡的龙舟比赛,最精彩莫过于晚上“挑灯夜战,赛龙夺锦”。入夜,凡龙船经过的河道都灯火辉煌,两个赛区如同白昼。叠涌两岸,河涌纵横交错,溪滘浅窄而多弯,有S弯、直角弯、半圆弯等,河涌拐角处还打上木桩或垒石堆,25米长的龙船不能并行角逐,只能单船竞渡,稍有不慎就有翻船之险。在比赛中,要快速转过急弯,巧妙地避开石磡,用最短的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叠滘乡的赛龙舟不但以技巧比高低,比赛间歇时,大龙船上表演十番飞钹,金钹飞舞,锣鼓铿锵,还有醒狮助阵,别有一番景致。2008年端午节叠滘乡举办赛龙夺锦龙舟盛会,17艘龙舟参赛,夺锦者获得奖金、奖杯和一只红烧猪,其中一等奖奖金1388元。比赛结果,夺锦的各队将奖金共15000元全部捐献给四川地震灾区,支援受灾同胞重建家园。

  南海九江镇为迎接奥运会的到来,于2008年“五一”国际劳动节举办“全民体育年”百龙欢腾迎奥运活动,39队五人龙舟和21队四人凤艇参加了锦标赛。在北江的山根村堤段河滩放龙,龙舟凤艇经人字水闸划入沙头涌,然后在人字水闸至水南周家路口之间来回辗转。由于众多龙船凤艇通过水闸,而水闸仅有8米,要快人一步,就必须抢在其他船只之前挤入水闸,这一招称之为“鲤鱼跳龙门”。按规定,龙舟和凤艇必须不间断地完成2.5小时的水上划程,充分地考验选手的耐力和意志力。在比赛时间內,环绕圈数最多、且最先到达龙门或凤门者为第一名。精彩的龙舟凤艇锦标赛吸引了近十万群众观看。

  三水地区的赛龙舟,以芦苞圩、白坭圩、青岐乡、独树岗村最盛行,过去,由当地乡绅富户出任“龙船头”,负责筹款主办。参赛的龙舟有乘坐11人或13人的中龙艇,这种龙艇平时用作生产运输工具,以白坭、金本、高丰等地较多,现仍有100多艘。小龙艇乘坐五人、七人,称小龙梭。龙梭梭长、头尖,速度较快,南边、芦苞、大塘、乐乎等地较多,现仍有300多艘。三水龙舟赛分本地赛和通天埠两种,通天埠不分地域,通过广贴海报,招徕参赛。比赛形式,有定距定速度的,也有不限时间,以最终自愿停赛后所绕距离和所花时间定名次。此种比赛,民间称为“扒干”,往往从下午一时开始,争夺至日落西山。以耐力定输赢者,往往一战数小时,至参赛船的挠手筋疲力尽,以坚持到最后的龙船为赢者。奖品有罗伞、金猪、锦标、奖金等。邻近顺德、南海、清远等地的龙梭也来参加。竞赛时各乡农民扶老携幼前来观看,两岸人群欢腾雀跃,喝彩助兴。顺德杏坛的赛龙舟,在清康熙时就有“压尽群龙”、荣获第一名的光荣历史,顺德区博物馆仍存有“压尽群龙”,“康熙乙卯文社笫一名飞龙立”的石匾。

  顺德首先破除妇女不得踏上龙舟旧习,顺德女子龙舟队代表中国,参加第一届世界龙舟锦标赛,囊括全部冠军;并先后五次在亚洲、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夺冠,扬威海内外。2008年10月,顺德区女子龙舟队在笫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龙舟赛的征战中再夺金牌。三水区近10多年,芦苞、大塘、白坭、金本、青岐等镇,都举办过女子小龙梭竞赛,并曾承办广东省第二届丰收杯男、女子锦龙竞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佛山赛龙舟  龙舟  龙舟词条  佛山  佛山词条  佛山赛龙舟词条  
茶文化龙抬头

 二月二吃什么

食素  河北省赵县范庄龙牌会从二月初二到初四为会期,期间一律吃素,连集市上也不许卖肉、做肉食。这样全村人就斋戒四日。  在蔚县庆祝龙抬头一般要三天,从正月三十到...(展开)

茶文化少数民族节日

 三朵节

 农历二月初八,是丽江地区纳西族的节日—“三朵节”。“三朵”是其崇拜的战神。相传很久以前,一位牧羊人在玉龙雪山上放羊,羊群中跑出一只白獐,化为白石。牧羊人见了,...(展开)

茶文化万圣节

 西班牙万圣节

 万圣节期间西班牙每年大约要销售21万公斤糖果和50万公斤鲜花。除糖果以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薄煎饼”、“圣人骨”、“松仁糕”等。  中世纪时,面包师傅除制作一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