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牛
打春牛即打春,即“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庆阳人何以叫打春?说来还是周祖农耕文化的遗俗。《周礼》记载,立春这天,北豳(今甘肃庆阳、陕西彬县一带)农户在家门口用土堆牛,送寒气,迎春色,开始春耕。立春前,周王率百官出外迎春,不窋城官员带百姓于衙门前观赏“土牛”。百姓用鞭抽打土牛,此俗流传下来,后来,人们便把立春叫“打春牛”,庆阳人简称“打春”。
迎春礼
唐时,每年立春前一天,按周时遗俗,在庆州城(今庆城县)举行盛大的“迎春礼”。城周围的民众纷纷拥进城里,参加游春庆典。游春人群前面有锣鼓开道,彩旗飘飘,坐班衙役手执五色春鞭随后。紧随其后的是众人抬着用纸糊的大春牛,还有抱着黍、稷、豆等谷物的贡品队。“州官”坐在衙轿上,众人抬着向城外农耕坛涌去。迎春礼开始,先向农耕神周祖献上五谷粮穗,再由州官行“祭天”“祭地”“祭谷神”礼,然后州官带头执犁,农夫牵牛帮扶,在“农耕坛”院公田地进行试耕,百姓喝彩,锣鼓欢鸣,春气震天。此谓之“迎春礼”。
打春礼
立春当日,在庆州举行“打春礼”。事前,将装有24个泥塑小牛的大型纸糊春牛,抬于州府衙门前,文武衙役立于左右,州官带头用鞭打纸春牛,并下令让群众用细柳条抽打纸糊的春牛以取乐。他们边打边唱,直到把纸牛打得粉碎,露出小牛犊。人们抢着拾牛犊和纸屑,带回家埋在牲畜槽下,以祈来年牛下双犊,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