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叫“亚至”“冬节”,在农历十一月,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无固定时间,一般在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冬至前一天叫“小至”,小至之夜叫“冬除”“二除”。冬至这天,太阳光直照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此后,阳光逐渐北移,白昼渐长。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史记·律书》:“气始于冬至,周而复始。”
冬至,在古代是仅次于春节的重大节日。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日,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如今,冬至已无以往重要,仅为节气之一。但庆阳人每逢此日,一些村镇必要杀猪宰羊、拜影祭祖。所杀之猪羊肉,按男丁数分成份子,每家一份,拿回各家去吃。一般庆阳乡村、城镇都要上坟祭奠先祖。
冬至为24节气之一,约在农历十一月初十前后。天寒而冬闲,庆阳习俗,多于冬至日祭祖。庆阳人此日或于老坟焚香化纸祭奠祖先,或悬祖宗影图(名“悬影”)于家庙(无家庙则悬于供奉祖影者的上房或主窑),或供奉家谱,聚族祭祀。击鼓奏乐,献羊供饭,上香烧表奠酒,逐辈祭拜。以追念先祖,思源报本,并以优良家传教化子弟。然后族人聚餐,分享祭品。这一习俗可追溯至周先祖居北豳之时,距今约三千七百年之遥。《诗经·豳风·七月》末章曰:“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享,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写农功既毕,献羔荐庙,登堂称觥。庆阳的冬至祭祖之俗亲切逼真地再现了三千余年前的周代旧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