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山西清明节

  清明节令,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时日行150,天气清洁而明朗,故谓之清明。按古人说法,为万物生长之时。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为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山西农谚有:“清明前后,安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本来是适应农时和反映物候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在民俗生活中,则演变为有祭祖扫墓、禁火冷食、郊外踏青、门环插柳、打秋千、放风筝等风俗活动的岁时节日。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日子,山西民间又叫做“鬼节”或“冥节”,与七月十五日的中元节、十月一日的寒衣节总称为“三冥节”。山西人到坟地祭祀祖先,叫“扫墓”或“墓祭”,这种习俗起源于西周,《礼祭·春官·家人》中就有春天墓祭的记载。家人,就是专门从事坟墓管理的人。《礼记》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我国史书称三代之时即已形成较为完备的祖宗祭祀制度。到秦汉时,扫墓之风盛行,就连许多任职官员,也要请假回乡扫墓祭祖,以至往返需用百日。到唐代,每逢清明节,上墓拜扫,积习成风,唐玄宗干脆出示诏书:“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为五礼,永为常式。”山西普遍称扫墓为“上坟”。人们到祖先坟墓前,供上果品点心,焚香烧纸,洒酒祭奠,还要往墓顶和墓周填些新土,铲除墓上杂草,象征为祖先修房,以防夏天雨大屋漏。吕梁山区供品为自家蒸制的花摸、油糕。用黄、绿、白纸裁成细条,挂在坟墓四角及树枝上,留一部分压在坟墓顶上。太行山一带则是用白纸做成纸蟠,插于墓顶,如若谁家坟地墓顶上没有挂白蟠条,则被推断此家绝子无后,断根亡苗。寿阳一带,扫墓祭祖不在清明节当日,而在前一二日,新娶媳妇祭祀婆家祖先和出嫁闺女祭祀祖坟,则在清明前三日,已与寒食节融于一体。

  山西晋南一带,旧时各家上坟都在清明节前十天陆续开始,而在清明节前一日或当日,则是集体在家庙(亦称“祠堂”)祭祀先祖,一般都要在清明节中午十二点以前祭祀完毕。据说,十二点以后是留给吹鼓手、戏子等用的,由此可见对民间艺人的歧视。扫墓时,一般只限男子,也有的男女同去。但在夏县一带,却有男子不上坟的习俗。有的人家要在坟地栽葱,让祖先保佑后代聪明。新婚夫妇将豆芽埋于坟地四角,象征新媳妇已扎根婆家。上坟要将供献过的鸡蛋、花摸从坟头滚下,让小孩子们争着抢食,以象征子孙代代相传。祭毕返家时,拔下一把麦苗,由年长的妇女剪一只红公鸡,鸡上系麦苗,吊于屋中楼板下,象征吉祥苗旺。有的将柳枝或麦苗插于门上,有些老年妇女,还保留将麦苗佩带身上的古时风俗。

  清明上坟,集中表现为对祖先之孝。反过来,由于对祖先孝敬,祖先又保佑全家吉祥,后继有人,子孙兴旺。但有的人平时对老人不敬不孝,死后却大操大办,清明节又隆重祭祀,让人窃笑。更有甚者,只顾在坟前烧高香,焚纸钱,引发山林火灾,国家财产遭损,个人银挡人狱。为此,有人提倡清明节扫墓时,不燃香烛,不烧纸钱,只献祭鲜花或纸花,以文明之举表达对逝者的怀念之情。

  清明节前后,各地都有打秋千和放风筝习俗。届时,各地学校组织学生集体到烈士陵园瞻仰扫墓,缅怀先烈,太原及周围各县,都到牛驼寨烈士陵园和刘胡兰纪念馆,缅怀先烈们的光辉业绩,激励意志。机关、厂矿则组织干部、职工郊游踏青,或长途旅行,去一些著名旅游胜地饱览名胜,陶冶性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山西清明节  山西  山西词条  清明节  清明节词条  山西清明节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昔归普洱茶的来历

昔归普洱茶产于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帮东乡的忙麓茶古已有名。可是忙麓茶走到今天,茶香依旧,品质未减,但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却越来越少,“忙麓茶”正在被“昔归茶”取代,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