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代宗师时大彬

一代宗师时大彬

宜兴紫砂陶源自北宋,历经明清两代壶艺先人的发展成就,成为中华杰出的壶陶艺品。发展到今天,它不仅以其天然的“本山土砂,能发真茶色香味”而传世,而且沏茶能持茶道“色、香、味”之精神。

那些对紫砂陶艺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先人前辈们,是不应在时光的长河中被遗忘的,他们就似一盏在长夜中不灭的明灯,璀璨耀眼,照亮了后人前进的步伐。

砂艺史上一致推崇的大家,当以时大彬为典范。他是明万历至清顺治年间人,是著名的紫砂“四大家”之一时鹏的儿子。他的贡献在于对砂艺开创时期技艺的创造性革新。他对紫砂陶的泥料配制、成型技法、造型设计,都极有研究,确立了至今仍为紫砂业沿袭的用泥片和镶接那种施艺方法。他喜用紫砂泥调配成各种泥色,用以制品,形成古朴雄浑的风格。

壶小则茶香,宜小不宜大。时大彬根据明代人泡茶所讲究的“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搁”之原则,改制小壶,迎合了明代人的饮茶风气:“茶壶以小为贵,每一客,每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时大彬常在原料中杂以砂,表面不显细腻,俗称“梨皮”,烧成后,由于砂中所含的化学物质氯化铵的作用,使器身呈现金星点,如撒金般闪闪生辉。

时大彬的紫砂壶,一脱尘俗,不务妍媚,朴雅坚致,风格优雅悦目,流畅灵活。尽管大彬的壶看上去显得粗犷,但他打造的壶,气势恢宏,“工不在粗细”,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壶家妙手称三大”之一的徐友泉晚年仍自叹“吾之精,终不及时(指时大彬)之粗也”。

时大彬的紫砂壶中,僧帽壶可谓独树一帜,黑紫砂壶和玉兰花壶亦极负盛名。

他的“大提梁壶”,制作工整规矩,壶胎坚实,色调深紫,包浆明润,器表似梨皮。造型敦厚稳健,舒展大方。以圆形为基调,正视,球状壶身配以圆圆的提梁,使两大圆轮廓线既相互交叉,又相互阻断,从而使壶形的立体感更为强烈;俯视,平整的小圆盖与大平底的轮廓线相互重叠,其盖钮正处于两个同心圆的同心位置上,更显示出其制作技艺的高超。壶体局部结构与鲜明的棱线相衬,柔中见刚,刚柔相济,且相得益彰。六棱的壶嘴、壶把、壶盖、壶钮与圆浑的壶体形成对比,提梁所形成的虚空间与壶身的实体形成对比,增强了艺术效果。盖沿的翻线处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件既有整体气势,又有细部刻意推敲的作品。

明末四公子之一宜兴陈贞慧《秋园杂佩》载:“时壶名远甚,即遐陬绝域犹知之。其制始于供春,壶式古朴风雅,茗具中得幽野之趣者。后则如陈壶、徐壶、皆不能仿佛大彬万一矣”。时大彬作品虽多,但流传存世者极少。至清乾隆年间,时大彬的作品已视为稀世珍宝了。

时大彬的作品,除茶具之外,还有文房清玩。其显著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自署款识。时大彬早先往往请人代笔署款。在交接许多文人雅士以后,时大彬便揣摩名家书体,发愤苦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时大彬终于写得一手好字。他削竹为刃,以竹代笔,在壶艺作品上署名。其书法深得许多名士的赞赏。以至于后来把大彬书法作为辨别作品真伪的标准之一。

时大彬的贡献不仅在于对砂艺开创时期技艺法则的创造性革新,更重要的是他为后世留下稀世杰作,创紫砂艺术陶文化先河。

陈鸣远就是继时大彬之后的又一代大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代宗师时大彬  宗师  宗师词条  一代  一代词条  一代宗师时大彬词条  
茶文化茶道

 深夜品茗另一种乐趣

每当夜晚来临的时候,孤独总在我左右,一点睡意也没有,于是,为自己沏了壶茶,自斟自饮。柔柔的月光斜斜的透过窗子洒在屋里,独自坐在窗前,任凭思绪慢慢飘散……这样的夜...(展开)

茶文化茶道

 成都:蒙顶山名茶开汤煮茶

据介绍,本次蒙顶山茶品赏推介周时间为4月3日至6日。届时成都文殊坊不但会上演炒茶、煮茶、开汤品茶等茶文化活动,还将举办采茶舞、藏族茶歌舞、出茶谜、猜茶令等互动游...(展开)

茶文化茶具

 哥窑瓷器开篇知识

现今发现的真正论及哥窑最早的文献当推明代陆深《春风堂随笔》:“哥窑,浅白断纹,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龙泉之琉田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