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1470- 1559年),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初名璧(一作壁),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他是明代“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江南四大才子”之一,才艺双全,对于书画、诗文无不精通。
文徵明性情正直倔犟,不和权贵官府交往。时人说他“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而富贵人家不易得片楮,尤不肯与王府中人”。他有诗也说:“门前尘土三千丈,不到薰炉茗碗旁”。正德七年(1512年),宁王朱宸濠(朱权的后裔)为了蓄谋造反就曾经以重金聘请文徵明,文徵明以重病推却了,并且分文不受。事后,他在诗中写道:“未裁帖子试芳草,且覆茶杯觅淡欢”。表达了他不愿涉足豪门,只愿清茶一杯的乐趣。
文徵明一生嗜茶,绘有《惠山茶会图》(作于1518年)和《茶具十咏图》(作于1534年)等名画,还写过一百五十多首茶诗。为了躲避宁王之流的骚扰,他常常沉浸在茶中,甚至达到了“人魔”的程度。举个例子说,他对水的要求卜分严格,常派人到山里面去取宝云泉,可是他还怕挑夫贪图近便,随便到其他水源取水来交差,因此他就把“竹符”(一种竹制的筹码)作为信物交由泉边寺中的僧人掌管,挑夫过来取水的时候,把竹符和水一起带回来。这就是传说中的“竹符调水”,据说这个办法是宋代苏东坡发明的。
“竹符调水”一事在文徵明的《煎茶》诗也有反映:“竹符漏水沙泉活,瓦鼎燃松翠鬣香”。有一次,他在宜兴的朋友吴大本给他送来了一种叫“阳羡月”的新茶,文徵明非常高兴,随即就要“松根自汲山泉煮,一洗诗肠万斛泥”。他本来想“竹符调水”,没想到遭遇连日大雪,山路难通。正当他因有好茶而无好水而烦恼的时候,他的另一位好朋友郑太吉雪中送炭,给他送来了有“天下第二泉”称号的惠山泉水。这不禁令他兴奋不已,于是诗思泉涌,创作了一首《雪夜郑太吉送惠山泉》,诗是这样写的:“有客遥分第二泉,分明身在惠山前。两年不挹松风面,百里初回雪夜船。青箬小壶冰共裹,寒灯薪茗月同煎……”这天夜里,他就用这名泉烹新茶。品味之余,他还写下了《是夜酌泉试宜兴吴大本所寄茶》:“醉思雪乳不能眠,活火沙瓶夜自煎。白绢旋开阳羡月,竹符新调惠山泉……”可见文徵明的嗜茶已经到了入魔的地步。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