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之具》所说的共有十九种饼茶采制工具,按采制工序分类如下。
采茶工具:篮;
蒸茶工具:灶、釜、甑、箪、糓木枝;
捣茶工具:杵、臼;
拍茶工具:规、承、檐、芘莉;
焙茶工具:筑、朴、焙、贯、棚、育;
穿茶工具:穿;
采制工具的发展
这些工具分别以竹、木、泥、石、铁、纸等作为材料,其特点是就地取材,制作简便,并且基本上合乎科学原理,在设计上照顾到饼茶的品质要求,因此,上述的制茶工具,大体上一直沿用到元代。同时,自北宋起,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于研磨饼茶时,还使用了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磨(见《末史·食货志》),这种水转磨,类似现在的水力揉捻机,可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制茶机具。到了元代,制茶机具的水转磨,规模更大,有的水碓,可同时互拨九磨(见元王桢《农书》卷十九《利用门》)。
从明代起,炒青制法已极为普遍,因而炒茶所用的工具,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茶灶和釜锅。但当时还有蒸青茶生产,如明闻龙在《茶笺》中说:“诸名茶,法多用炒,惟罗芥宜于蒸焙。”又如清冒襄的《岕茶汇钞》也说:“岕茶不炒,甑中蒸熟,然后烘焙。”
自明至清,制茶技术发展较快,以炒青绿茶发展到多种茶类,各类茶叶各有其特殊的工艺,制茶工具也因茶而异,如制造绿茶、乌龙茶、红茶的工具,因三者分别属于“不发酵”、“半发酵”、“全发酵”茶类,其主要制造工具也完全不同。
唐代的蒸青饼茶,在北宋以后已很少生产。这类茶叶,就成品品质及制造方法来说,现已分割和演变为两类:—类是蒸青绿茶,我国仅有少量生产;另一类是压制茶,如压制绿茶(普洱方茶、沱茶、小饼茶)、压制黑茶(康砖茶、金尖茯砖茶)、压制红茶(米砖茶),我国现有大量生产。
压制茶是半成品再加工的茶类,造形虽有不同,但蒸压技术的机具基本相同。现在压制的工序,不再是《茶经》中的蒸、捣、拍、焙、穿、封,而是称茶、蒸茶、压模、脱模、干燥、包装;蒸压的主要工具,也不再是《茶经》中的19种,而是由电子秤、电磁振动槽、蒸气发生炉、蒸气压力机、空调干燥室组成的自动生产线了。如在蒸青绿茶的制造方面,蒸茶机和冷却机代替了灶、釜、甑。箅和谷木枝,各种揉捻机代替了杵臼,烘干机代替了焙,棚,装箱机代替了穿、育。这就是一千二百多年来制茶工具发展的概括。
近百年来,特别是解放以来,
我国茶叶生产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从茶叶采摘到包装的每道工序,已由手工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连续化,并正向自动化迈进。回顾这一段历史,应是很有意义的事。
清咸丰年间(1851—1861),湖北羊楼洞茶厂曾最早使用人力螺旋压力机制造砖茶;同治年间(1862—1874),汉口砖茶厂也曾使用蒸汽压力机压制青砖茶;台湾省则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使用揉捻机、筛分机、烘干机等机械制造红茶。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曾派一浙江籍的道台郑世璜到印度和锡兰考察茶叶,随同前往的有一个名叫陆荣的书记,他是江苏武进人,回国后,曾写了一本《制造红茶日记》的小册子,1915年,北洋政府农商部把他派往安徽祁门,创建了我国最初的茶叶试验场。1916年,该场自造了小型揉捻机,用以制造红茶。1925年前后,笔者为了试制日本燕青绿茶,曾在浙江余杭林牧公司由日本输入了用于绿茶初制的揉捻机和粗揉机。1933年,祁门茶叶试验场又输入了制造红茶的机具数种(包括克虏伯式揉捻机、大成式揉捻机和印度的烘干机等)。1936年,浙江平水茶叶改良场又由日本输入了整套的绿茶制造机具。1938年,福建示范茶场仿制了多种制茶机具(后来,前茶叶研究所接办该场时,仍应用了这些机具)。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笔者在浙江杭州之江机制茶厂输入了一套用于精制的风选机和筛分机等。其后,该厂曾就上项机具进行仿造并应用于红绿茶的精制工艺。总的来说,在解放以前,我国茶叶生产基本上停留在手工工具阶段。
在解放后五十五年的今天,在茶叶耕、釆、制三个方面的生产工具,已面目一新了。茶园耕作机具,已有喷灌机、拖拉机、中耕除草机、茶园耕作机等。茶叶釆剪机具已有手动采茶机、电动采茶机、机动往复切割式采茶机和修剪机等。制茶机具,经国家定型成批生产的已有24种,其中绿茶初制机具六种(双锅杀青机、转筒式杀青机、揉捻机、解块筛机、往复式炒干机、圆筒式炒干机),红茶初制机具七种(萎凋槽、揉条机、三种揉切机、解块分筛机、烘干机),精制机械十一种(平面圆筛机、抖筛机、阶梯拣梗机,园片切茶机、复炒机、匀堆装箱机、风力选别机、切抖联合机、螺旋切茶机、齿辊切茶机、滚筒车色机)。其他未定型的茶机和自国外引进的茶机为数还甚多。现在,除茶园耕作和茶叶采摘外,茶叶的初制和精制已全部实观了机械化,并采用新技术向连续化发展。随着茶业机械的发展,目前全国已有专业和非专业茶机制造厂31个,能生产48种茶叶精制机械,还供应成套的绿茶制造机械出口。这就是解放以来,茶叶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道路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科学技术水平还落后于其他工业先进国,在茶叶生产机具方面也是如此。如何在较短的时期内,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其中有关茶园耕作、管理和采摘的整套机械,更需要迅速加以研制,以实现耕种的机械化。此外,在全世界销路最大的红细茶的制茶机具中,能不能有比C、T、C(Crushing压碎、Tearing撕裂、Cruling卷紧)或LTP(LawrieTeaProcessor劳瑞茶叶加工机)更先进的机具和工艺?在绿茶制造方面,能不能创造出能够保持绿茶天然色泽的机具和工艺?能不能制造出更多的更新换代的茶叶来?能不能在茶叶生产上走出一条简单化、标准化的道路来……在客观条件上是完全可能的。
只要解放思想,努力创新,坚韧不拔地去实干,茶叶生产机械现代化的目的,就一定可以达到。
声明:本平台文章版权,图片版权,视频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第一时间处理, 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