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已极为寒冷,万物蛰藏,阴盛阳衰,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非常缓慢的时期,不易扰动阳气,应早睡早起,凡事不可过于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保持精神安宁。在《吕氏春秋·尽数》中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意思是,养生应积极主动去掌握自然变化的规律,已作出相应的养生措施,以防御外邪的侵袭。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
《灵枢·本神》日:“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辟邪不至,长生久视。”
智者养神,闲情逸致赏金鱼也是大寒养身之尸法。
《吕氏春秋·尽数》提道:“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两段话说的都是要顺应自然规律,注意养藏神志。大寒养生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茂酒,晚服祀菊地黄丸。”这是人们长期总结的经验,也反映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关注。
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祀菊地黄丸”。这是古人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
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却有着自己的观点,如有的专家认为现代人的体质与以前大不相同,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
也有专家认为:冬令进补,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毋庸置疑。
大多数专家认为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因为大寒与立春相交接,讲究的人家在饮食上也顺应季节的变化。大寒进补的食物量逐渐减少,多添加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以适应春天万物的升发。
广东佛山民间有大寒节瓦锅蒸煮糯米饭的习俗,糯米味甘,性温,食之具有御寒滋补功效。安徽安庆有大寒炸春卷的做法。此外,大寒饮食民俗主要还有八宝饭,有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虚弱、倦怠乏力等气血两虚的人群。
茂祀炖子鸡有补中益气、滋阴助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适用于体质虚弱、易患风寒感冒者。
发散风寒汤,将鸡蛋搅拌均匀,香菜、葱白、生姜洗净后切为碎末,将清水在锅中烧开,加入少许水淀粉,将搅拌好的鸡蛋慢慢倒入,再加入香菜、葱姜及盐味精等调料,出锅前加入香油少许。有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的作用,适用于轻度感冒初期。
俗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并非春夏补阳气,秋冬补阴气,而是因为春夏时人们喜欢吃寒凉食物,阳气易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好阳气;而秋冬季节,人们很注意温养阳气,特别在北方,天气干燥,人们只顾护阳,却忽视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结果为了补阳而不慎伤着了阴津。因此秋冬北方人在补阳的同时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点滋阴的东西。在吃完温热食物之后喝些构祀茶,或者熬点构祀粥,吃点六味地黄丸和起居地黄丸。古时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k酒,晚服祀菊地黄丸”。这既是古人对生活的总结,也表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注重。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大寒时节,春天开始向人们走来,隐隐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此时应调整好身心状态,养藏好神志。同时,在起居、运动、饮食方面也应合理安排,以适应新的时节,新的一年。
大寒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坚持耐寒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抵抗力,防止冻疮、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老毛病复发。此外,中医认为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所以,大寒期间应减少性生活,以适应生理功能处于低潮、人体培养精气的需要。
天寒地冻要保护好呼吸道
冬季寒冷的天气人易患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而在大寒节气里,除了寒冷外,空气更加干燥。加上室内采暖,居室内的湿度更低,更易诱发和加重各种呼吸道疾病。所以,注意保暖的同时。也要关注居室内的湿度,早晚要多开窗通气(因早晚室外湿度相对较高),室内取暖时要注意在地板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拖地,或使用加湿器,或是在暖气上晾一些湿毛巾之类的东西。以增加空气湿度。
家中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时,居室要多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由于病程长,长期咳嗽、咯痰,会造成能量消耗增加,蛋白质损耗增大;胃肠道的缺氧、淤血又可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加之一些药物的胃肠道副反应等因素均可导致患者体质虚弱。营养素的摄入减少吸收下降消耗增加,这一恶性循环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降低,疾病复发几率上升。因此。‘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稀干搭配、荤素夹杂,以增加营养的均衡摄入,提高营养的吸收率。食物的选择以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和容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瘦肉、家禽、鱼、奶、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
寒冷冬日老人着装有讲究
大寒节气,北方一片冰雪世界。南方气温虽不算低,但很不正常,且“室内室外一样冷’,常常阴雨浓雾、空气潮湿,这些不利的气候因素均需借衣服来抵御。而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差,保暖成了头等大事,穿着稍薄,温度就难以保持,很易受凉感冒,感冒又会引发很多老年多发疾病。
老年人一般都有肌肉萎缩和动作缓慢的现象,所以选择冬装要以宽大松软、穿脱方便的为宜。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应再增加一件保暖性较好的狗皮背心,利于保护心、肺和胃部不受寒。有关节炎、风湿病的人,还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
此外,选择衣服还要注意脖子、腰、脚蹂三个关键部位。
脖子处领口不能过紧,以免影响颈椎的正常活动,引发颐椎病。另外,领口过紧还会压迫颈部血管,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现象。
在腰处,中老年人为了方便,喜欢穿带松紧裤腰的裤子,而且不少人喜欢松紧带紧点。结果过紧的松紧带会压迫到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造成腰惟局部长期缺血缺氧。易发生腰惟疾病;两侧肾脏受压,肾内血液循环障碍,使肾功能受损,易发生肾萎缩;胃肠道受压。
影响正常蠕动。夭长日久会产生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等症状。
脚跺处如果袜口太紧,容易导致静脉血液淤滞在脚跟附近,造成血流不畅,使得心脏负担加重,长久下去可引发高血压。脚部长期血液循环不良还会使脚板发凉,诱发鸡眼、脚垫。
肩周炎患者冬季保健要点
肩周炎全称肩关节周围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健、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俗称“五十肩”,多发于中老年人。许多患病初期的病人认为肩周炎靠自我锻炼可以康复,但是这种方法康复时间较长,易由初期肩部疼痛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肩臂局部肌肉萎缩等,进而影响日常生活。
冬季,肩关节更容易受到寒冷空气的侵袭,更易诱发肩周炎或者使原来的病情加重。目前,用针灸治疗肩周炎较为普遍。当然,亦可用理疗、推拿等方法治疗。此外配合治疗也比较重要,所以日常肩周护理应注意以下两点。
注意保暖。肩周炎患者要注意局部保暖,夜间睡觉时肩部不要外露。或用干毛巾衬在衣内肩部或自做棉护肩,临睡前也可用热毛巾局部热数。
加强锻炼。预防肩周炎要加强自我保护功能锻炼。如果出现关节粘连症状的患者也需要做功能锻炼。比如爬墙。
具体做法是:面壁而立。身体离墙一拳距离,患肢贴墙,然后以手掌靠墙。手指逐渐往上爬,直到出现肩部疼痛为止。
寒冬防治老年性膝痛要点
老年人膝痛大多是因为关节软骨的退化,演化成膝关节的骨质增生和肥大造成的。这种膝痛常因肢体位置改变而疼痛加重,活动片刻后可稍缓解,但活动过多疼痛又加重。尤其在早晨起床时或久坐后起立时疼痛最为明显。
为了防治老年性膝痛,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可采取以下措施缓解。
第一,睡觉保持关节温暖。上床前最好用热水烫脚30分钟,然后简单、缓慢地进行两膝关节屈伸运动20分钟,膝关节部有明显舒适之感,关节僵硬也会减轻。
第二、早起下床前练习跪坐。早晨起床前穿好衣服,可在床上做跪坐运动。跪坐时要保持上身直立,膝关节弯曲。臀部要尽量向下坐,尽可能接触足跟部,以增加膝关节的弯曲范围。
第三,增加肌肉力量。因为老年性膝痛大多数的病因是关节软骨的退化,所以宜多做些肌肉活动锻炼。方法一,直腿抬高锻炼,可仰卧床上。患肢直腿抬高15度左右。此时股四头肌收缩。使p骨被拉紧固定。开始时一次只能持续几十秒至几分钟,逐步争取达到10-15分钟。每日坚持练习2-3次。
方法二,高位半蹲锻炼,两膝弯曲约10度一30度,以膝关节不痛为宜。静蹲不动、两手半举,目视前方。意念专一,心平气和。一般每次可坚持10一15分钟。每天早晚各一次。静蹲练习结束后,再做些放松膝部肌肉的运动如散步、按摩等。
精神养生:心情舒畅,安心养性
俗话说“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人的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才能温暖,才能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可进行一些适宜的活动、娱乐来放松身心,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肌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起居养生:早睡晚起,御寒保暖
中医观点认为,秋冬就得养阴收纳阳气,到了寒冬,更应重视阳气的收藏。大寒时节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应该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生活中,还得注意保暖。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酷寒隆冬需保养好腿脚,每天入睡前可用温热水泡脚,以改善血液循环以及睡眠质量。同时,还要注意腹部保暖,防止腹部受寒,引发肠胃疾病。
对于老年人而言,更要注意保暖,早晚要少出门,避免感冒。早上应尽可能晚起,中午或下午可到户外活动一个小时左右,外出时一定要加穿外套,最好戴上帽子、围上围巾。
运动养生:适时运动,增强体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
可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运动前应做好暖身准备活动,运动的时间不宜过长,运动后要及时穿上外套,以免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