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元宵佳节流传至今的,除了节日各种习俗外,还有许多关于元宵节的趣闻,这些趣闻表达了人们的爱憎及幽默。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中国民间十分流行的谚语,其出自一个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
唐朝有一个叫田登的人,在他任州官时,特别忌讳别人提他的名字,因“灯”与他名字的“登”谐音,所以全州人为避讳,把“灯”称为“火”,在元宵节到来之际,官府张贴出告示:“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因田登平日一向为非作歹,人们就结合“放火”的字样,总结出“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成语,来比喻统治者可随心所欲做坏事,而老百姓的正当行为却要受到限制。
宋朝有个人叫蔡君谟,在他任福州知州时,为了粉饰太平,命令元宵节每家必须点七盏灯。当时有一个叫陈烈的人,做了一盏径达丈余的大灯笼,并在上面题了一首诗:“富家一盏灯,太仓一粒粟。穷家一盏灯,父子相对哭。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陈烈的这首诗在当时充分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心声,对于民众这种委婉的讽劝,蔡君漠不敢再违背民意,回府后即下令罢灯。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故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不想话刚一出口,就被袁肚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凯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一道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二字,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 “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