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牛郎织女的故事和神话传说中,七夕相会的结局可谓是整个故事中的精妙之笔。比起人们更乐于接受的大团圆结局这个不圆满的结束更增加了故事的浪漫色彩,同时也告诉人们牛郎织女爱清的坚贞不屈。正是在这种不圆满之中,人们迫求真情的勇气和力量才得以尽情展现人们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感情和心理上才得到满足。在传说的结尾,相会佳期安排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绝非偶然除了寄予着人们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还存在着特别的寓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农历七月初七本身是一个特殊的民俗节日这起源于人们对数字七的一种神秘祟拜,下面我们就沿历史的长河溯源而上,探询‘七”的奥秘。
七是个世界性的神秘数。无论中外都对七有着特殊的崇拜。这种崇拜不仅见于民俗、神话传说和宗教仪式,各种古典文献中也多有记载。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王国的建造者闪米特人尊七耀为神,认为他们轮流执政,主宰着人间的沧桑。闪米特人诸族尊·七”为大以“七为“多” 、为“全飞而且,闪米特人还把这种对七星神的敬畏演化于他们古老的宗教中,他们造七座坛、献七份祭礼、行七次叩拜之礼对‘七的崇拜见诸于生活、宗教和艺术的各个方面。
在古希腊人看来,人的年龄每隔7年递增一次。男于的精液,胎儿在于宫中的成长也都以7日为周期。在治病时。7天的治疗时间至为紧要〔我们今天亦常以一周7天为一个疗程)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以7年为周期,少数人以8年为周期,届时身体将处于不佳状态。这与古希腊人的观念居然不谋而合。
以智慧著称的犹太民族也特别重视7 。在大约公元前3(联)年,犹太教就把“ 7 ’称为“奇迹数。所以,当1897年,犹太人要求成立以色列国,到l洲7年联合国通过这一要求时,他们很自然地认为这是托数字7的福。此外,犹太教经典《旧约·创世记》中也记载到,上帝以六天创造世界和人类,而第七天视为安息日。而为西方社会普遍接受的七天作为一个礼拜的生活作息制度的形成也与此有关。在近现代东西方文化融会的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普遍接受了这种六天工作、一天休息的“礼拜制”。
在我国古代,七同样是个流行的神秘数。古人把运动的七个天体(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叫做“七政。并观察七星的运动来占卜人世间的诸事,形成了所谓的占星学和占星家。如《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历谱类的小序记载“历谱者,序四时之说,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星之辰,以考察寒暑杀生之实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之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此圣人知命之术也,非天下之至材,其孰与焉” 。而且在星象学中,二十八宿按四象分配,每个方位的宿数正好也是七。此外先秦时代有天数以七纪”之说 。
《尚书舜典》明确记有:“琏矶玉衡,以齐七政”而在人事方面古人则认为人有七窍和七魄等此外,七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创世神话中也有提及,如造成人类灾变的洪水历时七天七夜,上古时天上曾经出现过七个太阳、七个月亮,至于七兄弟、七姊妹则是各族神话与民间传说中经常出现的人物……以上举例种种,旨在说明世界上存在一种对数字七的崇拜。发现这个事实后,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现象是否是先天而存在的?为何要存在对数字七的这种崇拜?它是如何形成的?
限于篇幅,我们对其他各国各民族崇拜七的原因不去妄加揣测。在此我们仅尝试在我国对这一数字崇拜的存在和形成作一浅显的探讨推测,并推而广之。
首先,对数字七的崇拜可能与潮水的涨落、月亮的圆缺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时人类对潮汐和月相深感神秘。潮起潮去时月圆月缺,十分有规律。月圆月缺,月缺而后又月圆,仿佛生而又死,死而复生。这种变化引起了古人的种种猜想,并认为月亮的变化同样影响着生物和人的生长;女子的生理周期使他们更加确信无疑。
通过现察,古人发现,对涨潮而言:由中线位置到涨至潮水最高位置,时间是七天;由潮水最高位置退回中线位置,时间也是七天。对退潮而言:由中线位置退至潮水最低位置或由潮水最低位置涨回中线位置的时间也是七天。七天是潮水涨起和退去的时间周期。对月亮而言:由半圆月至潇月,时间是七天由圆月至半圆月,时间又是七天。由半圆月至消失,时间是七天:由消失至半圆月,又是七天。月相的变化以七天为周期阶段形成四种月相。古人把该四种月相叫做四象(四象又指日月星辰或四方和四季;它又是神的名字即伏羲和女蜗),即朔月、望月、上弦月、下弦月。
古人不懂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但他们发觉了两者间的运动规律。潮起而月圆,潮落而月缺。二者是同步的,均为四个七天。由于没有十进制,古人还没有表示28的数字。故选用了“七”这个数字。所以,在我国古代,先民一般用月亮的盈亏规律来计时俗称一月四分之术” 。由于月亮的观测属天象的预测与观察太阳、星星同类,故称为星期,期是周期的意思,“七的中文发音与起、去、期、曲同音,表示来回往返的意思及周期。
其次,古人对七的崇拜可能是缘于古老的星辰信仰在牵牛织女故事溯源中我们已经考证过,该故事是起源于星宿崇拜。从这一角度来看,古人对于‘七”的崇拜可能源于更早且更有影响的北斗星崇拜。北斗七星在世界各大古文明中一般都是较早被认识的(这一点可能和这些文明基本上存在于北半球有关)。就我国而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斗星的名称口其次是黄帝族称北斗为帝车’,而黄帝部落联盟的重要成员有熊氏、轩辕氏,其名称均与北斗七星有关。按照冯时的研究气北斗星信仰在纪元前5仪旧年即已经形成,是中国古代星辰信仰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这种星辰信仰首先应是一种自然崇拜。先民在对自然的观察中发现,季节与天空的星象的运动呈现出一种有规律的变化。而北斗星以其特殊的形状和特点,又起到了标志的作用。
所以有斗转星移这一成语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于是就有了“瑛矶玉衡,以齐七政’ 、 “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的说法。这样北斗就成了仅次于天帝(北辰、太一)的重要星象,对北斗与“七数的崇拜也由此而起。
另一方面,对于北斗的祟拜也与古代神话中“北斗司命”的传说有关。东晋干宝在《搜神记》卷兰中写道:“南斗注生北斗注死。凡人授胎,皆从南斗过北斗。所有祈求,皆向北斗”在这里南斗星与北斗星,被认为与人的生死关系密切尤其是北斗星更被认为专司人的寿天。 《西京杂记》也有八月四日,出雕房北户,竹下围棋胜者终年有福,负者终年疾病,取丝缕就北辰星求长命乃免。北辰即北斗,求长命于北辰,即求北斗也。这一观念在道教中得到发扬。如道教经典《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妙经》就写到“北斗司生司杀,养物济人之都会也。凡诸有情之人,即秉天地之气,阴阳之令,为男为女,可寿可天,皆出北斗之政命也”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也曾祭北斗星求命以及道教许多祈长生久寿的仪式,其信仰发源都源于此。
上古各民族的生命信仰,与七这个数字关系极深。盖于皆母生,女子生理变化与“七关系很深。 《黄帝内经素问》(王冰著,号启玄子,唐代中期著名医学家,生平不详)曾讲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科学娇计亦证明,女性确实在l四前后出现月事和四十九前后停月事的几率非常高。在生活条件恶劣的上古时代,繁衍后代是种族关心的核心大事。而担任生育子息任务的女子生理上这种变化规律可以推想曾给古人极大的心理暗示。
北斗由七星组成,二者之间自然会带来很多可能的联想。
我认为正月七日与七月七日共同成为中国古代重要的节日,与以“北斗司命,为中心的北斗星信仰有内在必然的联系。何以正月七日为人日、七月七日有种生乞字之节俗,盖源于此。
此外,古人以九为阳,七为阴。对男子的生命以九计,而对女子,则用七计。如:“女子二七天癸至七七天癸绝。 ”
七夕节时在七月七又是女性为主的节日自然要以“七”为吉利数字了。至子为什么要用七孔针、七孔珠”或者穿七根针以及许多乞巧仪式中的物品都要求要七件莫不印证一个七尚不寻常,那么由两个七组成的‘七·七当然更具神秘色彩了。 《太平御览》卷三一记载,“七月黍熟,七日为阳数,故以奥为珍,‘七月七日为良日” 。所以,把它作为庆贺秋收的吉庆日子。汉魏时,把这一天作为集会游乐之日。七月七日这天还是天宫神仙们聚会的日子,《续齐谐记》(吴均,公元肠9一520年)载七月七,织女渡河,诸仙悉还宫。 ”当然更多的是把这一天视为相爱之人会面的美好日子。(汉武故事》记叙汉武帝与西王母相会五次,每次都在七月七日以后牛女的相会之期被定为“七夕’,实是人们对七,更是对“七·七”所包含一切美好意蕴的希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