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徒县宝埝乡称四月初八为天狗节。每到四月初八傍晚,各家都要捏两种狗,一种是用泥捏成的泥狗,一种是用面捏成的面狗。待夜晚月上中天时,农妇们先将泥狗倒人池塘,放一阵鞭炮,回家后再将面狗蒸熟吃掉,人们叫做“赶天狗”。
赶天狗的习俗已流传很久。相传上古时,地上有无数成群的天狗偷食食物,糟踏庄稼,以致小麦刚发芽便被啃食得只剩麦秸。有一白发长者根据天狗的习性,在四月初八日请人捏了一条泥狗,等到第二天中午将泥狗倒人池塘中。天狗见状纷纷跳进池塘,被全部淹死,天狗从此绝迹。赶天狗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四月八谚语
四月八,种棉花。
四月八,豌豆麦子乱开花。
少数民族四月八
藏族四月八习俗
四川康定地区的藏族群众将四月初八浴佛节定为当地有名的“转山会”。传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有九龙吐水为佛砠沐浴。每年转山会,人们带着帐篷炊具和美酒佳肴,云集康定,上山跑马拜佛,载歌载舞,祈祝丰年。
瑶族四月八习俗
农历四月初八,湖南省永江县的瑶族姑娘要欢度传统的“斗牛节”。“斗牛节”又叫“阿妹节”、“女儿节”,是为未婚少女举行的一种内容丰富、情趣盎然的会餐活动,一般在山林泉水边举十了。
参加斗牛节的姑娘都要带些事先在家里做好或在火中煨一下就可以吃的食品,其中有几种食品是必带的。花蛋:在蛋壳上绘出自己设计的花边图案;花糍粑:在糍粑的一边用小刀刻上绣荷包的花样;花糖:过去制作花糖比较复杂,要将蜂糖熬下拌进适量熟米粉压块,再用黑白芝麻在上面镶成各种头巾图案,现在一般用水果糖代替即可。除上述食品外,还要带上花生、板栗、锥栗、肉食和各种土特产品。阿妹们参加斗牛,其实就是斗心智,因为花蛋、花糍粑及花糖上的图案都要经大家评论一番,谁的花样精巧,别出新裁,就会受到大家的称赞和推崇。
斗牛节这天,阿妹们除了展示所带的“三花”食品外,还要进行“画眉跳圈”、“盘王打猎”等游戏。
侗族四月八习俗
侗族在四月初八欢度姑娘节。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女英雄杨八嫉的哥哥领导当地各族人民反抗朝廷的压迫,斗争失败后被关押在狱中,秋后即将被斩首。杨八姨在探监时,得知哥哥因吃不饱饭而没有力气,便心生一计。她在家中煮好了乌饭,在农历四月初八这天送到监狱。哥哥吃了乌米饭,有了力气,挣脱了镣铐。兄妹俩取出藏在饭箩下的武器,杀出内罗城,在伏兵的接应下大破柳州城,并取得了胜利。为了纪念这位女英雄,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杨家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与姐妹们一起做乌饭、乌饭糍粑,大家说笑歌唱,共同欢度姑娘节。
四月八的传说
夏天的栋树上,爬着一种会飞的虫,翅膀象彩色的绫罗,飞起来比蝴蝶还好看,名字叫花头娘。要知道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呢。
栋树庄上住着一家姓王的,只有王大妈和她的独生儿子工艺发。王艺发是个又漂亮、又能干的小伙子,不仅庄稼活好,还是个巧木匠。他忙时种地,闲时做木匠活,一年四季手不停,又有粮食又有钱,日子过得很舒坦。这样的好小伙儿,谁见了谁喜欢,不少人想把自家的姑娘嫁给他,结个亲戚。说媒的人多了,王艺发就要挑挑拣拣,最后挑中了桃花庄的花大姐。这姑娘虽然容貌出众,但一过门,却惹起王大妈的不耐烦。因为她好吃懒做,讲究穿戴,特别喜欢在头上下功夫,人们称她花头娘。王大妈管不了她,心中憋气,亲戚邻居来了,免不了背地里数落几句。花头娘知道婆婆说她懒,便怀恨在心。
这一年,四月初七日,娘娘庙上起了会,花头娘去看戏,从戏中知道栋花拌蜂糖有毒,她心中一动,计上心来,想药死婆婆。她回到家里,笑嘻嘻地对婆婆说:“妈呀妈,我看了龙抓熊氏女的戏,我怕了,后悔对你不敬不孝。从今天起,我可要孝顺你。明天我在家看门,你去看戏吧,到会上玩玩,散散心。我再给你烙个馍,你带上,晌午也别回来了,人老了,走路难。去一回,看一回。”
这一下可把王大妈喜坏了。第二天老早起来,换了一身新衣裳,吃罢早饭,找一条干净的毛巾,把儿媳妇烙的馍包好,喜眯眯地去赶庙会了。这娘娘庙离栋树庄有十里路,王大妈脚又小,人又老,走到会上时,快晌午了。刚到戏台子场,正巧碰上了亲家母。王大妈连声夸赞媳妇奸,说道:“老亲家,你那闺女可学好了,又是让我来赶会,又是给我烙油馍,你尝尝,香不香?”说着就把油馍递给亲家母。
花头娘的娘家妈,听见亲家夸闺女好,喜得张着大嘴笑。她接过小油馍,吃着香喷喷的。吃了几口只觉得恶心,不大一会儿,脸发青了,七窍也往外窜出血来,蹬蹬腿,没气了。这一下子可把王大妈吓坏了,忙找人把口信捎回家。
花头娘听说妈妈在会上死了,喜得好象喝糖茶,忙着到会上去。到会上一看,原来死的是她娘家妈,张开大嘴哭起来。她越哭越心痛,有口难言,又恨又气又后悔,竟气绝身亡了。赶会的人围了一大堆,明白了是怎么回事,都说害不着别人害了自己。
花头娘死了,却对栋树怨恨起来,变作一种长着花翅膀的虫,飞到栋树上。爬上爬下,吸栋树枝上的汁汁儿,想把栋树吸死,解她心头之恨。所以,人们就把这种虫叫“花头娘”。
从此以后,人们都在自家的院里或门外种上几棵栋树。栋花开时,便讲起花头娘的故事,教育媳妇们孝敬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