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之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真正进人秋季。又时值昼夜时间均等,秋分养生要注意阴阳平衡。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其意为身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不可有所偏颇。
秋季天气干燥,外界多有燥邪,秋分养生时为达到身体的阴阳平衡就要注意不要被外邪所侵人,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因为秋季逐渐转冷,日照减少,人们的情绪难免会有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言。因而此时,人们应保持神志安宁,培养乐观情绪,以缓解秋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秋分过后,秋季真正来到我们的身边。秋分期间昼夜时间相等,人们要顺应这一特点,按照阴阳平衡的规律来进行秋分养生保健,使肌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到:“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秋分养生就需要注意保持阴阳平衡而不能偏颇其一。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中医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收之阴气,我们的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都要遵循“养收”这一原则。秋季是“阳消阴长”的时期,而秋分以后,秋主“收”的特点更为明显,阳气、阴津等都要进入收藏、收敛的状态。正如古人所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之应,养收之道也。”此时,秋分养生得宜,人们就能健康地度过冬天。
前面我们了解到,秋分养生应遵循“收养”的原则,注意保持肌体阴阳平衡,具体到起居、运动、饮食等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秋分养生:调好精神养神气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万物逐渐结出果实。人的生命活动适应季节变化,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也应当收敛神气,保持平和的心态。那么在精神情志方面,我们就要注意收敛各种嗜好、欲望,保持宁和的心境,“使志安宁”,避秋天肃杀之气,而顺应秋之“容平”。秋天日照减少,气温下降,花草枯落,一派萧瑟,极易引发人凄凉、悲伤之感,容易产生忧郁、焦虑、烦躁等情绪变化,所以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此时,秋分养生我们应该养好神气,保持积极的情绪,防止消极情绪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秋分养生:起居调整有学问
秋分过后,进入了深秋,阴气在增长,而阳气在下降,为贮存体内阳气,保持肌体阴阳平衡,起居调整首先要调整睡眠习惯,做到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早睡早起,收藏阴精,舒展肺气,就可以维持心性平衡,保护生机元气。秋分时节,昼夜温差加大,生活中应注意天气的变化,根据自身的体质情况,及时增减衣服,以防受凉生病。体质好的人,也可以趁机锻炼抗寒能力,但仍以不着凉为度。
秋分时节,如何穿衣也是有学问的。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与青、赤、黄、白、黑相对应,再对应到肝、心、脾、肺、肾。五行中秋属金,对应的是白色,因此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秋天万物凋零枯萎,充满萧瑟肃杀之气,对人的情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而白色代表清爽、明亮,所以秋天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这样会显得有生气,不至于死气沉沉,有助于积极情绪的培养。
秋分养生文化
从秋分节气开始,人们的秋燥症状一般属于凉燥。秋分以前有暑热的余气,故多见于温燥;中秋之后,秋风渐紧,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
秋燥温与凉的变化,还与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常见症状有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痰,不易咯出,甚至可见痰中带血,兼有咽喉肿痛,皮肤和口鼻干燥,口渴心烦,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初发病时,还可有发热和轻微怕冷的感觉。
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病发时怕冷,发热很轻,头痛鼻塞,咽喉发痒或干痛,咳嗽,咯痰不爽,口干唇燥,舌苔薄白而干。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便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发生其他病变。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现象,所以应及早治疗和预防。
人患此症,是由于体弱,不胜凉劲肃杀之秋气的侵侮所致。要防止秋燥症,就得增强体力,提高抗病的能力。适应气候变化,坚持身体锻炼。秋季身体锻炼,重在益肺润燥,如练吐纳功,叩齿咽津润燥功。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秋分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附向收敛、闭藏,起居秋分习俗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因此,秋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精神调养最主要的是培养乐观情绪,在精神养生方面,要看到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下门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风秋雨愁煞大’之言。所以要保持神志安乞避肃杀之气,收敛神气,适应秋天平容之气。
精神情绪上要看到积极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节时,天高气爽,秋分养生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练健身操等。还可开展一些文娱活动和娱乐活动。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动则强身,静则养身,则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
体质调养可选择我国古代民间九九重阳(阴历重阳节)登高观景之习俗,登高远眺,可使人心旷神怡,所有的忧郁、惆怅等不良清绪顿然消散,这是秋分养生中调节精神的一剂良方。
调节饮食应以清润、温润为主。事实证明,秋分养生时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雪梨、甘蔗等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由于气候干燥,故应尽量少吃辛辣之品,遵守“少辛增酸”的原则,如葱、蒜、姜、茵香、辣椒等要少吃,而柑橘、山碴、苹果、梨、葡萄等新鲜瓜果蔬菜可多吃。
要多喝开水、淡茶、豆浆、乳制品、果汁饮料等,这样可起到益胃、生津的功效。老年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如选食百合莲子粥、银耳冰糖糯米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也可烹制杏仁猪肺汤、罗汉果炖猪肺、贝梨(贝母和雪梨)炖猪肺、莲子百合炖猪肉、沙参炖肉等保健药膳服食。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的复发,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危险。
在饮食摄养上,因秋属肺金,酸味收敛补肺,辛味发散泻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宜多选用甘寒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淮山、秋梨、莲藕、柿子、芝麻、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广东民间历来秋日最多润养的汤水,此时正是大有所用,如青萝卜陈皮鸭汤、玉竹百合猪瘦肉汤、木瓜粟米花生生鱼汤、沙田袖花猪肝汤、无花果白鲤鱼汤、霸王花蜜枣猪展汤等都是家庭养生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