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教义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自2500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之后.经过后人四次、历时数百年的结集.才形成了人们今天所知道的浩如烟海的经、律、论三藏。在《长阿含经》卷二《游行经》中,佛告诸比丘:“汝等当知,我以此法自身作证,成最正觉,谓四念处、四意断、四神足、四禅、五根、五力、七觉意、贤圣八道。汝等宜当于此法中、和同敬顺,勿生讼诤。”经中所说的就是常说的“三十七品”,是被所有佛教宗派,包括大、小乘在内都认可的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归纳的基本教义。在印度是先有小乘,最初传到中国的就是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和禅定。到了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代。才开始有大乘思想的萌芽。又到了公元后1世纪,中观派的理论(空宗,代表人物为龙树)才开始产生。
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苦谛、集谛、灭谛、道谛。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谓一切众生,由于贪、嗔、痴等造成种种业因,从而感招未来的生死烦恼之苦果。从根本上来说,众生痛苦的根源在于无明,即对于佛法真理、宇宙人生真相的无知;正因为无明,众生才处于贪、瞋、痴、慢、疑、恶见等烦恼之中,由此造下种种恶业;正因为造下种种恶业,又使得众生未来要遭受种种业报。这样反复自作自受,轮回不休。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槃寂静的境界,称为灭。道谛:指通向寂静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槃寂静的境界。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如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尊重原创 立志弘扬传播茶文化茶文化精选优质自媒体文章,文中所述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茶文化立场。不承担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