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秋节溯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又叫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为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此夜,人们仰望天空中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与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J隋,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八月十五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祭拜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中秋节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中秋”一词,始见于《周礼·夏官·大司马》:“中秋,教治兵。”

  早在周代,人们就认为此良辰美景正是教练兵士的好时期。但根据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中秋成为节日,应在隋唐之时。因为根据我国目前最早的岁时专著《荆楚岁时记》来看,至少在南北朝时还没有“中秋节”的概念。

  但若对中秋节探幽溯源,可从先秦时代秋祀、拜月谈起。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而秋季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说文解字》解释“秋”为“禾谷熟也”。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虽然还没有系统的神灵观念产生,但已将自然物和自然力本身直接看作是有意志的对象加以崇拜了。对天体崇拜之一,就是对月的崇拜。“夜明,祭月也”,“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致天下之和”等记载都说明了这一点。“祭日”为“春祈”,“祭月”为“秋报”。于是,围绕“秋报”就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尚活动。“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秋分晚上祭月。可见祭月之说,在先秦的古籍中已得到了确认,中秋节是在秋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上古时只有秋分的活动,而无中秋节秋分是在八月十五日前后,但由于有闰月的关系,秋分可以出现在八月初至八月末的任何时候。然而,秋分是祭月的,人们总是要把这个节日与月亮联系起来,如果秋分出现在下半月,甚至在月末,人们就很难见到月亮。在无月亮之夜祭月,就会失去它原有的意义。故后来人们便把“祭月”的活动渐渐由秋分固定为八月十五日,把八月十五这一天定为中秋节。此时正是满月之期,整个夜晚都能见到明月,而且又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于是家家拜祀以答谢“月”,体现出“秋夕月”的真正意义,其情趣也就不言而喻了。

  由于秋分祭月的习俗起源古老,中秋节又与秋分祭月密切相关,中秋节究竟起源于何时呢?从古籍记载看,到汉魏以后,由祭月拜月逐步演化为赏月之风,如汉代枚乘有《月赋》,南梁沈约有《咏月诗》,南朝张正见有《薄帷鉴明月诗》。此类赏月、拜月诗,多不胜举。然而并非八月十五日写作,就如秋分不固定在八月十五日一样,这些诗作随习俗而作,所以并不能说明那时中秋节已经形成。

  然而,这些祭月、赏月风俗给中秋节的产生提供了产床。到了唐代,人们中秋赏月已约定俗成。诗人欧阳詹《玩月诗序》曰:冬天赏月寒风凛冽,阴握层层,清冷彻骨;春季多雨,雾霭弥散,有损月辉;夏天暑气逼人,入夜也迟,于观赏月色均未为佳期。只有秋天,空气清爽,天空明净,中秋之夜更是圆月悬空如镜,呈现出明亮、圆满和美丽的视觉形象,清辉泻地,桂香浮动,赏月时令最佳。正因为如此,中秋节便成了中国人民所喜爱的节日。中秋赏月活动,到了宋代较为盛行。到明清时已与元旦、端阳等齐名,成了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秋节溯源  溯源  溯源词条  中秋节  中秋节词条  中秋节溯源词条  
茶文化茶文化

 杭白菊茶文化历史

“杭白菊”称谓的来历与一则徽帮茶商与南洋老板斗智的传说有关。杭白菊,又名甘菊、白菊花、茶菊、药菊。湖州练菊花,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点。是甘菊中的佳...(展开)

茶文化茶具

 黄山毛峰荣誉

黄山毛峰经1955年中国茶叶公司对全国优质茶进行鉴定,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2年获商业部名茶称号。1983年获外经部“荣誉证书”。从1994年起,歙县茶叶...(展开)

茶文化茶道

 独特优雅的“碗泡之法”

唐人煮茶以青盏为尚,因青能益茶,故陆羽推崇越瓷。宋人点茶以黑盏为贵。今天台湾省茶区试茶仍以茶碗汤匙为主,以碗开汤,以匙分茶。碗茶散热快不易闷馊,宜冲点细芽观赏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