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人的 “茶酒之争” —— “茶酒论”

 古人有一篇《茶酒论》。这篇作品的体裁有如俗赋,主要是记叙“茶”、“酒”各自夸耀、论辩不 休而最后由“水”出来调停的内容。全文采取一问一答的形 式,并且都用韵,也时有对仗,具有赋的特色。

  《茶酒论》共有六个写本,分为原卷、甲卷、乙卷、丙卷、丁 卷、戊卷。原卷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末题“开宝三年壬申 岁正月十四日知术院弟子阎海真自手书记”。“乡贡进士”是 唐代科举名。“开宝三年”即970年;而“壬申”则为宋开宝五年 干支,其中必有一误。由上可知,其文为唐人或五代人撰,其 书为宋人抄。

  《茶酒论》全文如下:

  “窃见神农曾尝百草,五谷从此得分。轩辕制其衣服,流 传教示后人^仓颉制其文字,孔丘阐化儒因。不可从头细说, 撮其枢要之陈。暂问茶之与酒,两个谁有功勋?阿谁即合卑 小,阿谁即合称尊?今日各须立理,强者光饰一门。

  “茶乃出来言曰:‘诸人莫闹,听说些些。百草之首,万木 之花。贵之取蕊,重之摘芽。呼之茗草,号之作茶。贡五侯宅, 奉帝王家。时新献入,一世荣华。自然尊贵,何用论夸! ’

  “酒乃出来:‘可笑词说!自古至今,茶贱酒贵。箪醪投河, 三军告醉。君王饮之,叫呼万岁,群臣饮之,赐卿无畏。和死定 生,神明歆气。酒食向人,终无恶意。有酒有令,仁义礼智。自

  合称尊,何劳比类!’

  “茶为酒曰:•阿你不闻道:浮梁歙州,万国来求。蜀山蒙 顶,登山蓦岭。舒城太湖,买婢买奴。越郡余杭,金帛为襄。素 紫天子,人间亦少。商客来求,舡车塞绍。据此踪由,阿谁合

  少?’

  “酒为茶曰:‘阿你不闻道,齐酒乾和,博锦博罗。蒲桃九 酝,于身有润。玉酒琼浆,仙人杯觞。菊花竹叶,君王交接。中 山赵母,甘钳(甜)美苦。一醉三年,流传今古。礼让乡闾,调和 军府。阿你头脑,不须干努。’

  “茶为酒曰:‘我之茗草,万木之心。或白如玉,或似黄金。 名僧大德,幽隐禅林。饮之语话,能去昏沉。供养弥勒,奉献观 音。千劫万劫,诸佛相钦。酒能破家散宅,广作邪淫。打却三盏 以后,令人只是罪深。’

  “酒为茶曰:‘三文一缸,何年得富?酒通贵人,公卿所慕。 曾遣赵主弹琴,秦王击缶。不可把茶请歌,不可为茶教舞。茶 吃只是腰疼,多吃令人患肚。一日打却十杯,肠胀又同衙鼓。 若也服之三年,养虾蟆得水病报。’

  “茶为酒曰:‘我三十成名,束带巾栉。蓦海骑江,来朝金 室。将到市塞,安排未毕。人来买之,钱财盈溢。言下便得富 饶,不在明朝后日。阿你酒能昏乱,吃了多饶啾唧。街中罗织 平人,脊上少须十七。’

  “酒为茶曰:‘岂不见古人才子,吟诗尽道:渴来一盏,能 养性命。又道:酒是消愁药。又道••酒能养贤。古人糟粕,今乃 流传。茶贱三文五碗,酒贱盅半七文。致酒谢坐,礼让周旋。国

  家音乐,本为酒泉。终朝吃你茶水,敢动些些管弦! ’

  “茶为酒曰:‘阿你不见道:男儿十四五,莫与酒家亲。君 不见牲牲鸟,为酒丧其身。阿你即道:茶吃发病,酒吃养贤。即 见道有酒黄酒病,不见道有茶疯茶癲。阿阇世王为酒曇煞父 害母,刘零为酒一死二年。吃了张眉竖眼,怒斗宣拳。状上只 言粗豪酒醉,不曾有茶醉相言。不免囚首杖子,本典索钱。大 枷榼项,背上抛橡。便即烧香断酒,念佛求天,终生不吃,望免 速逭。’

  “两个政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

  “水为茶酒曰:‘阿你两个,何用忿忿?阿谁许你,各拟论 功!言词相毁,道西说东。人生四大,地水火风。茶不得水,作 何相貌?酒不得水,作甚形容?米曲干吃,损人肠胃。茶片干 吃,只砺破喉咙。万物须水,五谷之宗。上应乾象,下顺吉凶。 江河淮济,有我即通。亦能漂荡天地,亦能涸煞鱼龙。尧时九 年灾迹,只缘我在其中。感得天下钦奉,万姓依从。犹自不说 能圣,两个何用争功?从今以后,切须和同。酒店发富,茶坊不 穷。长为兄弟,须得始终。若人读之一本,永世不害酒癱茶 疯。

  《茶酒论》一卷的结构比较简单,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 “序”,接下来便是“茶”、“酒”的辩论,最后是“水”的评判。其 内容最精彩的当然是中间部分,“茶”与“酒”通过激烈的论 辩,均展示了自己最为荣耀的历史和功绩,与此同时,也毫不 留情地给对方的弱点以最尖刻的揭露。通过争辩,茶与酒的 特性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茶”、“酒”的论辩大致是按五个方面来进行的,即历史 地位、影响大小、功能效用、经济价值及社会作用。

  在第一个回合中,“茶”首先以“贡五侯宅,奉帝王家”的

  优势,为自己奠定了地位,而“酒”则以相似的历史典故不甘

  示弱。

  第二个回合,“茶”以其广袤的产地、优良的品质和“万国 来求”的商品优势继续向“酒”进攻。而“酒”却以多种名贵的 佳品与之抗衡。

  第三个回合时,“茶”打出一张“茶禅一味”的牌子,着重 阐释对“幽隐禅林”的“名僧大德”的“去昏沉”功效,并指责 “酒”的“广作邪淫”的弊端。而“酒”则用“经济效益”来作盾 牌,以“三文一缸,何年得富? ”加以诘问,并进而以与贵族的 交往来寒碜“茶”,对许多“茶病”加以讽剌。

  在第四个回合中,“茶”接着以市场的占有率来反击“酒” 的质问,大有以薄利多销之势,来压盖“酒”的“通贵”之利。同 时讥讽“酒”的醉后闹事、动辄饱受责杖的窘态。“酒”仍以与 “高层次”人物的往来为荣,并声称自己是“消愁药”,还与国 礼密切相关,固守“茶贱酒贵”的观点。

  “茶”紧接着对“酒”所提出的“茶吃发病、酒吃养贤”的论 点一一加以驳斥,列举了传说中的性性鸟为酒丧身,佛典中 的阿阇世王为酒而害父母,以及东晋时代的著名酒徒刘伶肆 意放浪的种种“丑行”,进而劝人“烧香断酒”,以免命运不预。

  有唐一代是佛教大盛之时,许多文艺作品中都体现着这 -一点,也有许多作品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佛教,宣扬“缘”、 “因”和“善恶报应”、“四大皆空”等佛学精神。在敦煌莫高窟 中,所有的壁画、经卷,包括这些变文,无不与佛教有深深的 联系。

  就《茶酒论》而言,作者的“佛教意识”也是相当浓厚的。 虽说“茶”、“酒”看起来是处于平等的论辩地位,但细细读来, 对茶叶的倾向性是随处可见的,这大概与唐时茶叶在僧侣们

  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有关吧。

  《茶酒论》通过争论,表现了茶叶各方面的情形,例如茶 的入贡,茶的商品化,而尤以茶与佛教的关系论得最多,其语 气势如破竹,直接攫住了读者之心。试想在一大群佛教徒面 前,朗朗诵上这段“高论”,岂有不胜之理。酒在佛教中属于被 戒之物,饮酒纵欲,视为大忌,所以“酒”在争论时,竟不敢提 及佛事,其实已经输了一大截。因而在“茶”“酒”争论中,“茶” 的形象已具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全文争论部分,其发起 者是“茶”,最后也是以“茶”的大段斥“酒”之辞而鸣金收兵。

  在《茶酒论》最后一段,以“水”的裁判调解了“茶”“酒”的 争论,也颇具禅意。水,既无茶的鲜美,也无酒的浓醇,既不能 提神,也不能消愁。无色无味无嗅之物竟胜于茶酒名饮,空 空如也,却富莫大焉,“水”的一道判辞,亦无异于佛家之机 锋语也。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古人  古人词条  
茶文化茶道

 6个词提升你的品茶段数

不少新入门的茶友抱怨,每次和老茶客喝茶时,听他们冒出一些“回甘”、“生津”、“喉韵”、“锁喉”、“收敛性”、“挂杯”等专业术语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作为提升...(展开)

茶文化红茶

 揭示红茶与众不同的特点!

 红茶,它是种全发酵的茶,和大家最为熟悉的绿茶在加工工艺上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用来制作红茶的茶叶,一般在采摘后不仅要通过一般茶叶的加工程序,萎凋、揉捻、干燥等步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