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诞
农历四月八日,民间称为“牛王诞”,是我国农村传统节日。每逢这一天,农村养牛人家都要用各种不同形式庆贺牛王生日。流传于各地农村的节日,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举行。民间在这一天用不同的方式庆贺牛王生日。北方民间会让牛休息一天,喂以好草精料,并祭拜牛神。有的地方还举办庙会,人们赶集赴会,欣赏戏文,交流物资,购买农具,庆祝牛王的诞辰。在南方,为了表示不忘牛的辛劳,人们会和牛一起吃乌米饭,意为和牛同甘共苦。福建沿海一带给牛吃米粥,并到牛栩中祭拜牛王。
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两种传说。
一种传说是,古时候人们在一次打猎中捕获了一头野牛,驯养后变成了家牛。有一年四月八日这一天,这头家牛生下了一头公牛犊,这头公牛犊经驯养后能耕田、拉车,并逐渐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耕地、拉车之苦。人们为了纪念这头公牛犊的功德,便称它为耕牛的“始祖”,并在四月八日这一天为它过生日。这一天,北方民间的养牛人家都要让耕牛休息一日,喂以好草精料,并祭拜牛神。有的地方还举行庙会,人们赶集看戏、交流物资,庆祝牛王的诞辰。
另一种传说是,盘古开天辟地后不久,人世间种植的丝瓜藤儿一直长到了天宫,人们经常攀藤上天游玩。玉帝知道后大怒,一边命令斩瓜断藤,把天宫提升到九霄云外,一边命令牛王星取来百草之籽洒往人间。结果人间立刻变成了一片荒草世界,老百姓无吃无喝,忍饥挨饿,怨声载道。牛王星耳闻目睹后深感内疚,于是在四月八日这天,背起铁犁降临人间,他一边大口吞吃地上的杂草,一边拖着铁犁翻耕土地。从此,人间大地上又长出了庄稼,老百姓不再无吃无喝了。不料这事惊动了玉帝,便惩罚牛王星永远留在凡间,过着吃草耕地的清苦生活。人们感激天牛,就把它下凡的那一天定为牛日,并每年定时庆贺。
牛王诞体现了我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对耕牛的依赖和祟拜。
牛魂节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牛王诞,是壮、汉、布依、瑶、侗、土家、仡佬等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四月初八。传说这一天是牛的生日,我国各民族的民间养牛人家,都要用不同形式来庆贺。
每逢节日这天,桂北地区的壮、侗、瑶、苗等少数民族的群众都要上山采集乌柏等树叶,用煮出的水做一锅糯米饭,呈紫红色,叫做乌饭。人们盛碗这样的饭,并放上几块煮好的腊肉,先端去喂给牛吃,然后自己才吃饭。不管地里的活有多忙,这一天都要忌耕牛犁田耙地,免除其一切劳役。小孩清早就把牛放出栏,送到绿草如茵的山冈和牧场。老人告诫孩子们不准挥鞭甩打牛群,好让牛愉快地度过它的生日。人们还将牛栏内的粪便清除掉,撒上石灰,做到栏干草足。有的人家采割新鲜草料饲养耕牛;也有的用盐水淋湿草料喂养;还有的泡制甜酒或杂粮酒,或者在酒里敲几个鸡蛋,用竹筒喂灌耕牛;更有细心人用蓖子梳去牛虱,用茶油擦涂伤口,做到精心护理,使耕牛保持强健的体魄和持久的精力。
贵州册享、罗甸、贞丰、安龙、紫云等地的布依族,这一天要吃白、黑、黄、紫四色糯米饭,还用枫香树叶泡水给牛洗澡;瑶族同胞则煮甜饭以表祝贺,祈求小牛快快长大;土家族于农历四月十八日这天都要做把把敬祖先及牛王菩萨,对耕牛备加关照,要将这一天最好的食品给牛吃;伙佬族于农历十月初一过节,除了用饭、肉、酒敬牛王外,各家要用两个检把和嫩草喂牛,以示酬劳耕牛终岁劳役之苦;部分布依族地区也在十月初一过节。这天,人们先将核把粘在牛角上,然后再粘野菊花;还有的地方给牛挂上红绸和其他饰物,把牛打扮得威风凛凛。羌族则在农历十一月一日到牛王庙烧香、点蜡、烧纸钱,并宰一只羊和一只鸡,祈求牛王菩萨保佑耕牛平安。
关于节日的来源,各民族都有不同的传说。桂北一带比较流行的一则故事是:很久以前,桂北‘一带牛瘟盛行,耕牛大量死亡,人们便在四月初八这天祭神拜天,祈求神灵保佑,牛王从天而降,保护了人间耕牛。为了纪念牛王的功绩,人们定下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为牛王节。还有一则传说为:很久以前,有一对夫妇,男的勤劳善良,女的却好吃徽做,每当丈夫外出劳动时,妻子就一个人躲在家做好东西吃。有一年农历四月初八,丈夫在外犁田,因为早上没吃东西,犁着犁着便晕倒在地。牛很同情主人,待他醒后,就说:“你老婆好逸恶劳,尽背着你独自在家做好吃的。现在她正在家蒸糯米,准备做甜酒吃,你快回去吧。”听了牛的忠告,善良的年轻人决定回家看个究竟。一回到家,老实的男人就把牛对他说的话告诉了妻子。妻子听后火冒三丈,遂将一团滚烫的糯米饭塞到牛嘴里,从此牛再也说不出话来了。人们为了表示对牛辛勤劳动的感激和对好吃懒做者的憎恨,就在四月初八这天为牛做乌饭,规定让牛休息一天,并把这一天叫做“牛王节”。还传说古代土家人在一次战斗中溃败,退却时遇大河阻住去路,危急时只得抱着水牛尾巴踩水过河才得以脱险。后来土家族便把这天作为牛王菩萨生日,让牛免耕一日,饲以上好草料。凡这天病死的耕牛也要整尸掘墓而葬,不得食用。
其实,吃乌饭并不仅限于少数民族,它广泛流行于南到两广、北到江浙一带,其中包括汉族在内。有的地方在清明寒食节吃,更多的地方在四月初八吃。农历四月初八那天,不仅家家户户自做乌饭,而且市场上也有出售。有的地方甚至将它作为平时的早点或点心出售,很受欢迎。江南的乌饭像北京的切糕,不过切得更为方正,也更有嚼劲,一般都是放凉了撒上白糖或红搪吃。
浙江宁海把这天叫浴牛节、牛王诞。民间流传着一则有趣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盘古开天不久,凡间种的丝瓜藤儿一直长到天宫,人们常攀藤上天游玩。玉帝得知后大怒,一边命令斩断瓜藤,把天宫升到九霄云外,一边命牛王星取来百草籽,洒往人间。结果人间成了一片荒草世界,百姓挨饿,哭声震天。牛王星闻声后感到内疚,便在四月初八那天背着天犁翻耕。从此,大地又长出了庄稼,人们脸上又露出了欢笑。这事后来让玉帝知道了,便惩罚牛王星永远留在凡间,过吃草耕地的清苦生活。人们感激天牛,就把它下凡的那天定为牛日,每年定时庆贺,像祝贺人的生辰那样对待耕牛。届时,耕牛一律放耕。人们先是把牛牵到河边,用毛刷把它上上下下洗净。牵回来后,人们待牛如上宾,用准备好的乌饭麻核饲牛,灌以黄酒,喂以鸡蛋,欢度它的生辰。这一天,人们也吃乌饭麻核过节,名为“人牛共食”,表示替牛分吃一半草,感谢牛一年到头无偿地为人们辛勤劳动。
吃乌饭很可能是东南沿海和江淮各族人民共同祖先之一的百越人的遗风。南方水田若用人力耕作,要比北方旱地艰苦得多。因此,自从使用牛耕后,南方人民对耕牛特别爱护甚至崇拜,从而产生牛王的神话,并专门设置一个节日来庆祝它的生日,以示感激之情。据史书记载,汉族直至南北朝时仍规定严禁宰杀耕牛,违者以犯法论处,这再次说明牛魂节和农业民族爱惜耕牛、保护生产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