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占春

  占春就是在立春这一天依照一定的事物占验全年的天气和收成。立春是一个重要的农业节气,因此占春的习俗在全国都很普遍。清代的占春有三种类型:一是根据芒神的服饰以及芒神和土牛的相互位置,一是根据立春的日子的干支,一是根据立春天气的情况。

以芒神占春

  根据土牛和芒神占验天气是一个与官方礼俗相关的民间习俗。迎春礼俗是这一类占春习俗的前提。迎春时芒神的穿戴、芒神和土牛的相对位置象征着本年的气候状况,而芒神和土牛的制作和设置则是由钦天监依据历法的推算预先制定的。

  在迎春礼中,芒神和土牛都是时间和气候的象征。芒神和土牛的制作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形状和尺寸不能随意改变。在一些地方志中明确地记载了“芒神和土牛式”。土牛的每一部分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土牛身高四尺,象征四时,身长八尺,象征八节,尾长一尺二寸,象征十二月。土牛的头的颜色与这一年的干支中的干相配,身的颜色与这一年的干支中的支相配,肚子的颜色与这一年的纳音相配,土牛的角、耳朵和尾巴的颜色与立春这一天的干支中的干相配,腿的颜色与立春这一天的干支中的支相配,蹄子的颜色与立春这一天的纳音相配。土牛的嘴是张开还是闭合,尾巴是朝左还是朝右取决于这一年的阴阳。如果这一年是阳,那么口要张开,尾巴朝左;如果是阴,那么口要闭合,尾巴朝右。芒神同样具有时间上的象征意义。芒神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三百六十五天;鞭长二尺四寸,象征二十四节气。

  土牛的老少取决于这一年的支,孟仲季衣色带色取决于立春这一天的支,衣色用克支,带色用生支。芒神的发髻的安置取决于立春这一天的纳音,如果纳音是金,那么发髻在耳前;如果纳音是木,那么发髻在耳后;如果是水,那么发髻要左前右后倾斜;如果是火,发髻要左后右前倾斜;如果是土,那么发髻要在脖颈正上方。芒神的掩耳取决于立春的时刻,如果立春在昼夜的子丑,那么两个掩耳要全戴;如果在寅时,那么揭开左边的掩耳;如果在亥时,揭开右边的掩耳;立春在卯至戌时则以手提掩耳,阳时以左手提,阴时以右手提。

  芒神所穿的服装鞋袜取决于立春日的纳音,如果纳音为水,服装鞋袜要穿戴齐全;如果是火,那么服装鞋袜要全部脱去;如果是土,只穿套裤,其余的不穿;如果是金或者木也都要齐全,但是如果是金,那么左边的行缠悬于腰;如果是木,那么右边的行缠悬于腰。土牛的鼻子用拘,拘用桑柘木制作。芒神手执鞭,鞭用柳枝制作。拘要系绳,鞭要着丝,这要取决于立春日的支。如果支为寅、巳、申或者亥,那么要用麻绳;如果是子、卯、午或者酉,那么要用苎绳;如果是丑、辰、未或者戌,则要用丝绳。芒神立于土牛的左边或者右边要由这一年的阴阳来定。如果为阳,芒神立于土牛的左边;如果为阴,芒神立于土牛的右边。

  芒神所立的前后的位置由立春日距离年关的前后而定。如果立春日在年关前五天以外,那么芒神立于土牛前;如果立春日在年关后五天以外,那么芒神立于土牛后;如果立春日在年关前后五天以内,那么芒神和土牛并立。由此可见,这里使用的是一种象征系统的“语言”,这种“语言”已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默契”,能够为众人所能理解,而成为官府和民众在“气象预报”这个领域上下沟通的媒介。

  从礼制的规定和县志的记载中可以看出,芒神和土牛是作为时间的标志出现的。民间对于官方礼仪中的这种“气象预报”

  也多持信任的态度,例如河南《新蔡县志》载:“四远男妇偕出郊境,看土牛与芒神物色,占岁水旱、人苦乐。芒神跣足则旱,着履则潦,衣红人灾,开颐艰食……”辽 宁《铁岭县志》载:“芒神,其衣服、鞋帽可验人物之灾祥、年景之水旱。束红带,人多疾病,带帽则春冷,跣足则多旱,与常相反,故曰虐芒。” 山 东《宁津县志》载:“立春占牛法:牛头色青主春多瘟,赤主春多旱,黄主丰稔,白主多风,黑主春多水,身主上乡,蹄主下乡,田家以此占验。” 芒神和土牛所占的重点有所不同,一般是根据土牛的颜色预测水旱,根据芒神的服饰预测气候寒热,例如湖南《兴宁县志》载:“以牛色占水旱,以句芒神鞋(帽)占寒燠晴雨,以其鞭占桑麻。”

  芒神服饰的寓意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相反,广东《恩平县志》载:“句芒,名拗春童,着帽则春暖,否则春寒。”湖南《浏阳县志》载,芒神“以着鞋为忙,提鞋为闲,故名芒神为‘拗儿’,言其闲忙相反也。”而土牛的颜色在《通书》中已经预先规定,《崇明县志》载:“观者争扪牛体占福利,辨纸色卜丰歉(牛头黄主熟,又主菜、麦大熟;青主瘟,赤主旱,黑主水,白主风多;身色主上乡,蹄色主下乡。按:春牛采色,每岁不同,载通书)。” 这里土牛的颜色基本上与五行所对应的颜色 一致的,也就是说,白为金,青为木,黑为水,赤为火,黄为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这种占验性的预报,例如湖南《浏阳县志》评论道:“乡民多相率入城竞观,以牛色占岁:黄主谷,黑主风,红主日,白主水。然其色不过取立春日纳音为之,不足据也。”

立春的干支占春

  立春的日期落到哪一天,这也是占春的一项依据。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的运行制定的,而农历的年、月、日是根据月亮的运行推算的,那么立春的到来在农历的日期中就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变动的。

  我国古代实行干支纪年纪日,以立春日子的干支占春就是以立春日所属的干和支的搭配占验本年各季节的雨旱及年景收成。《探春历记》详细地记述了六十甲子中立春的六十种不同的气候。例如“甲子日立春,高乡丰稔,水过岸一尺。

  春雨如钱,夏雨调匀,秋雨连绵,冬雨高悬。……乙丑日立春,低处稔熟,水悬岸一尺一寸。春雨虽匀,夏雨无晴,秋雨如金,冬雨沉沉。” 河北肃宁县流行这样一首谚语:“立春日占,先天与后天,何须问神仙,但看立春日,甲乙是丰年,丙丁多主旱,戊巳损田园,庚辛人马动,壬癸水连天。”       说明民间对于立春日占卜的信仰是相当普遍的。江南一些地区则认为立春与亥日的关系可以预示是否有水灾。《周益公日记》载:“正月逢三亥,桑田变成海。……立春在逢亥之后, 是岁大水。” 《视听抄》载:“吴谚曰:正月逢三亥,湖田变成海。谓大水也。壬辰年正月初六日己亥,十八日辛亥,三十日癸亥,是岁大涝,湖田颗粒不收。癸巳正月亦有三亥,然一亥在立春前,是岁无水灾。” 这里还以史实为证,说明人们对此深信不疑。

  如果立春和一些特殊的日子重合,也被赋予特殊的寓意,例如江苏《黄埭志》载:“元旦立春最佳。按:谚云:百年难遇岁朝春。”《饶阳县志》载:“元旦立春,人民安,蚕麦十倍。” 如果年前立春,也就是说,一年两个立春,那么也主吉利。吉林《磐石县乡土志》载:“一年打两春,黄土变成金。”认为一年两春,预示农业丰收。在河北则认为牲畜会涨价,河北《昌黎县志》载:

  “春见春,四蹄贵如金。”并解释说:“凡一年节气有二立春,六畜多昂贵。”河南也有类似的信仰,河南《淮阳乡村风土记》载:“一年打两春,黄牛贵似金。” 浙江有的地方认为一年两春主冬春气候温暖,《云和县志》载:“两春夹一冬,无被暖烘烘。”

  在这些民间信仰中,都是春为吉祥,春为温暖。而在中国古老的象征系统中,春为阳,而阳主生,主暖。由此可见,这些看来孤立的民俗事象都是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整 体系统之中,隐含着源远流长的古老传承。

立春天气占春

  根据立春的天气占验当年的收成是一个很普遍的民间习俗,例如湖南《醴陵县 志》载:“田家以是日晴雨卜年丰歉。” 但是一般来说,立春日以晴为丰收的征兆,湖南《兴宁县志》载:“立春喜晴,谚云:立春晴一日 ,农夫不费力。” 陕西《汉南续修府志》也说:“是日喜晴厌雨,歌曰:但得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耕田。此言殊验焉。” 江苏 《黄埭志》所载:“立春宜晴暖。按:谚云:春寒多雨水,春暖百花香。” 只是海南琼州为例外,认为“立春日微雨兆有年”。

  在一些地区,还以立春日的风向作为占验的根据,例如山东《宁津县志》载:“立春以晴为上,有雪主夏秋旱,西北风主米贵,东南风主旱。”

  《饶阳县志》载:“立春东风草木角口回;南风主有虫灾盛,西风主大收田禾;北风主刀兵春冷。”陕西《临潼县志》载:“立春日,早风成早禾,晚风成晚禾;前八日晴,诸事皆吉,得辛日,小麦成。” 因为中国北方春天多风,因此农民对于风向给以较多的关注。当然,根据天气占验的风俗并不仅仅限于立春,在谷雨、社日也都有,例如湖南《零陵县志》不仅载有农谚“立春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而且还有:“春社无雨莫种田,秋社无雨莫种园。” 这说明以节气或者节日的天气占卜年景是十分普遍的习俗,立春只是其中之一。

  浙江嘉兴一带以秧田占验“,立春前一夜,乡人围土作塍,分东西塘,纵横皆丈余,挥秧其中,以占水旱丰啬,名种春田,甚验。” 浙江《石门县志》对“种春田”占验方法解释说:“大抵所种或早或晚,孰先孰后,沟塍有高有低,或开或闭,田内或杂他种,凡有所见,辄相与推测,以为先兆。”在湖南溆浦“,农人以松针作秧插田中,击鼓群歌。” 在湖北东湖,“立春前一日……农人作水池于甬道下,采松柏枝插入池中,歌唱似栽秧状,酌酒饮满,取丰稔之兆。” 在湖南蓝山,立春日,“民户摘菘菜叶悬门,或插冬青树枝。”在湖北应城,“立春先日颁春,市门皆插竹枝,谓之“ 节节高”。 松柏,冬青和竹枝,在中国文化中都是吉祥的象征。松柏长青,象征青春常在,生命不老。竹子多节,竹子节节高寓意生活越来越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占春  占春词条  
茶文化茶道

 喝茶,不重形式,而在于心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在人生的旅途上,重要的不是目的地,而是一路上看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但愿我们守住宁静心……“清明时节雨纷纷”,在时有细雨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