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火把节赛马习俗

  火把节的赛马方法是在草坪上修一个圆圆的大跑圈,让参赛的骑手骑上各自的马匹,预备在起跑线上,等待着发出的哨令,同时策马直追,最后以第一个到达终点者为胜。比赛规则同样是赛胜者,败者被淘汰。赛马,从村、乡、片区、县,逐级举行淘汰赛。参加全县比赛的都是各地的优胜者了。象普格、布拖的火把节,参加比赛的赛马上千。

  凉山彝族爱马如命,俗有“一个人只值一匹骏马”之说,因而不论贫富,均有养马之习,并在长期的养马实践中,精心选育出了着名的优良马种—建昌马。建昌马躯体短小精悍、体质结实、机警灵敏、性情温驯、易调教、负载能力强、行走于崎岖山路之间竟如履平地,因而成为凉山彝族驮载和乘骑的主要工具。

  而许多彝人以拥有一匹上好的建昌马而自豪,常将自己精心饲养调教出来的骏马炫耀示众,寻找对手比高低。

  各地都有固定的赛马跑道,彝语叫“九甘”,“九”意为“转”、“跑”,“甘”意为“路”、“道”。

  “九甘”一般不设在平地上,而是在各自的房前屋后寻一圆形小山包,先用锄头绕着山腰开一条便道,并将两头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圆圈,然后将马匹用绳牵着绕道行走数圈,让马熟悉便道并会主动绕道而行时,便飞身上马,扬鞭催马,绕着山包飞驰。如此早晚各一次,长此以往,骏马便会训练有素,并能在婚、丧、节日等大规模比赛中,稳操胜券。

  凉山彝族从小会骑马,练得一身好骑技,在大规模的比赛中能获胜,不仅仅是自己的荣耀,也是全寨和家支的光荣,故而倍受敬重。获胜的骏马也名扬四方,前来议买者络绎不绝,马价也猛增数倍。这大大鼓励和促进了养马、赛马的积极性。赛马不仅是赛马力、跑速,而且也是赛骑技、姿势、技巧等综合性的竞技项目。赛马时一般分为若干组进行淘汰赛。赛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赛速度的“大跑”,彝语叫“大踪”;一种是赛姿式的“小跑”,彝语叫“小踪”。彝族传统习惯上祟尚“小跑”,骏马在跑道上奔跑时,只见频频翻蹄,如行云流水,有些骑手手端酒杯稳稳当当地坐在马背上却滴酒不洒。

  彝族养马赛马的历史可能相当久远,彝族史诗《勒俄特依》

  这样说道:远古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在滇池北边有一情人,滇池南边有一情人,他经常骑一匹神马奔走于南北方的两个情人(有的传说是他妻子)之间,两个女人都想留住他。其中一人将神马翅膀剪了一些,结果支格阿龙掉人滇池中。另外有一些彝文古籍和神话传说,也经常提到马的事情。

  彝族“相马”有其独特的一套理论和方法。什么样的马才是好马,这有一定的标准。好的马匹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非常讲究。

  马的头要大,耳朵要向上且有力,眼睛要大而鼓,马的鼻孔也要大,这样才好喘气,马的嘴也要大,在赛跑时必须张开大嘴,跑时应该是埋头和嘴,以快触到地面者为佳。马的领颊要大,这样才能够多吃东西。马鬃不能太厚,马腰肢不能太长,马肚不能大,马后腿不能太直,马蹄不能大,马旋不能长在马脖子上和马嘴上,认为长在脖子上是上吊旋,长在嘴上是吃人旋。马毛最好是纯黑色或纯绛红色。白斑点长在背两侧者被喻为翅膀很好,白斑点长在两前肢或后肢者也很好,额头上的白斑点也很好,但白斑点从额头长到嘴角上的却不好。

  凉山彝族各地都流传有古代和近代各种名贵的骏马的故事,这些骏马都有雅名。例如凉山喜德地区传说的“都都拉呷”骏马,传说它跑起来时连在草坪上歇息的云雀都来不及飞走就被它踩死,可见其速度之快。彝族对骑手也相当苛求,特别是大赛时人们对选择谁来当骑手,一般都考虑再三非常稳慎,最后才做决定。一般要求骑手要身轻如燕,骑马姿式要好看,并且要胆大心细。如果马获胜,骑手都有不薄的彩礼。

  很多骑手从小善骑马,不怕苦不怕累,还要不怕死,也就是不怕发生意外事故。同时,很多骑手也是驯马师。

  彝族将跑马分为几等,例如骏马、跑马、骑马、驮马。

  凉山彝族的赛马内容别具一格,不仅要赛马力、赛跑速,而且还要赛骑术、赛姿势、赛智慧等,因而竞争相当激烈。比赛时,一般两匹马为一组,分甲乙双方比赛,马多则分为若干组,进行淘汰赛。赛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赛跑速,以最先到达终点者为胜。此种赛法称为“大踪”赛。赛前两匹马齐站于同一起跑线上,闻令举蹄,象箭一般冲出,骑手倾俯马背,手持缓绳,轻轻抖动,不断为马鼓劲,马得到主人的鼓励暗示后,更加扬蹄奔驰直取终点。比赛方法无特殊规定,不论用何种骑术,第一个到达终点者为胜。二是赛小踪,这是凉山彝族最为传统的赛法,被称为真正的彝人赛马。它主要是赛骑术、姿势和基本功,难度较大,因而骑手的骑术不达到一定水平者不能取胜。比赛要求骏马起跑时不能扬蹄狂奔,而是用碎步有节奏地缓缓前行,观者只见马蹄频频翻飞而不见马身有大幅度摆动,使骑手稳坐马背而不受颠簸,其跑速则保持在一定的水准上,被视为高水平、高层次的比赛法,故在此项目中获胜者倍受敬重。

  同理,彝族自来喜欢善跑“小踪”的中等个子的马。这种马在史志中记载为“建昌马”。在多山多谷的彝区,当然不同于茫茫的大草原。彝山的羊肠小道相当险恶,一不小心失足则跌下万丈深渊,“建昌马”可以说小巧玲珑,行动敏捷,跑起山路来又快又稳当。假如让身材高大的蒙古马在彝区山路上奔跑那绝对凶多吉少。所以,方志和游记中对“建昌马”有所称颂。(小方壶与地丛钞》:“南中民俗以牧畜为富,故马独多。”“黔马小而习险,其行步收敛,不敢放蹄,故碟峻驰危,稳骤不撅,水西乌蒙马最良。”《滇行纪程》“滇中多良骑,质小而蹄健,登危蹬若平地,故水西之骏,滇黔多之贵。”(黔书):“水西之马状甚美,前视鸡鸣,后硼犬蹲,隔阔膊厚,腰平背圆,体卑而力劲,质小而德全,登山越岭,逐电尔云,有马如此,不可谓不良也。”

  “建昌马”在汉代又称“榨马”。(史记):“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榨马、焚憧、耗牛,以此巴蜀殷富。”“榨”当时指凉山东北部的甘洛、汉源一带。唐《蛮书):“乌蛮,……邑落相望,牛马被于野。”“土多牛马,无布帛,男女悉披牛羊皮。”

  由此可见,彝族养马赛马的历史由来已久。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火把节赛马习俗  火把节  火把节词条  赛马  赛马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火把节赛马习俗词条  
茶文化端午节

 阿昌族端午节

 端午节这天上午阿昌族吃粽子、煮蒜和咸蛋。阿昌族的粽子花样繁多,从外形看,有狗头粽、长粽、枕头粽等。从配料看,可分为草灰粽、饭豆粽、肉粽、花生粽等。中午要吃一种...(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