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龙节,也称“分龙日”。俗传这天是天上的小龙离别老龙,去各自管辖的区域发号施令的日子。相传此日后。天上水龙分片行雨,故有“夏雨隔片田”的俗谚。分龙节的时间在各地有所不同。在湖南、福建等地,则以夏至后的辰日为分龙日。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等地,多以五月二十为分龙节。地区不同节日内容也有所不同,人们或祈雨、或跳帷舞、或唱戏拜龙王、或跳赛龙舟、或演习防火,但是都与雨水有关。
在湖南醴陵。分龙节这天,农家以竹标植路旁,禁人担粪。在陕西孝义,以五月二十这天为龙晒衣,喜晴,如果分龙日下雨就会湿了龙袍,会出现四十八天大旱。在河南淮阳。则以这天下雨为吉利,否则会大旱。在江西萍乡,也以分龙日下雨为宜,如果刮北风就更好了。
毛南族分龙节
分龙节又称“庙节”“五月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西部毛南族人的节日。一般在农历夏至后逢亥、辰日举行,具体时间因地而别。
关于分龙节,民间有“下团辰日,上团亥日”之说,这是因为毛南山乡地处桂西北,地势南高北低,所以分龙节以铁坳为界,其上为“上团”,其下为“下团”。从夏至之日起,按地支顺序,数到“辰日”为下团分龙节;上团分龙节比下团要早五天,即从“辰日”起倒数至“亥日”便是。上团下团分别过节的时候,住在两处的亲戚朋友就相互走动,共度佳节。
分龙节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关于它的由来,一说是因为插秧将要结束,需敬供神农氏,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一说是祭奠三界公。相传三界公不仅是毛南族饲养菜牛、使用牛耕地的创始人,而且还是一位能惩治鬼怪的神灵,因此毛南族家家户户都供奉他为保护神。据说很久以前,三界公赶牛进山放牧,路遇神仙下棋,便凑过去驻足观看。在这期间,他吃了神仙给的仙桃,牛也吃了一种莎树叶和竹叶草。一盘棋下完后,神仙瞧他有点仙缘,就带他往仙界走去。一路上山泉综涂,清澈见底,三界公不禁脱口称赞此水“好洗牛肚打边炉”(即洗净牛胃,在火锅中测着吃)。谁知神仙听了这话,认为他凡缘未脱,遂又把他送回了家。没料到,原来的几头牛已经繁殖成一大群了,令三界公又惊又喜。于是,他开始细心观察起来,发现这些牛是因为吃了莎树叶、竹叶草后才长得这么好的。从此,三界公改放牧为圈养。在那以前,毛南族的祖先靠的还是刀耕火种,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收获也不多。自从三界公饲养和繁殖耕牛以后,才开始使用耕牛犁地。接着,三界公又把那些较平的土地开发平整为水田,种上了水稻,耕作水平越来越高。毛南族后代为了纪念三界公,各村寨都在村头立三界公庙,内塑有三界公像,逢节日就要为其举行祭祀活动。因为传说他生前爱吃菜牛肉,所以旧时每逢分龙节,各村各寨都要杀一头菜牛来祭奠他。为此,以后各村寨都设有“庙田”,托人耕种,以其租作为分龙节买牛之用。当时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
庙节五色糯饭摆中堂,
鲜嫩的菜牛肉炒生姜,
菜牛肉呀九里香,
三界公的功劳永不忘。
每当节日来临之前,妇女们要上山采集金黄花、枫树叶,购买红绿粉,准备好做五色糯饭的染料。家家户户还要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布置得整整齐齐。
有条件的人家则要宰杀菜牛、猪、鸡、鸭等,还要购置大量节日食品。节日开始这天,人人换上新衣,个个喜气洋洋。每家都要蒸红、黑、黄、绿、白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折回柳枝插在中堂,把捏成小团的糯饭粘在柳枝上,象征农家当年五谷丰收,硕果累累。节日期间,家家食五色糯米饭,并以此招待客人。毛南族人热情好客,客人来了要拿出最好的食品和烟、酒招待,来客无论大小,都邀他们与长辈同桌吃饭,其乐融融。这一天,各家都要敬牛,要让它休息,不得打骂,还给耕牛喂一团糯米饭和粉蒸肉,以示对耕牛一年辛劳的酬谢。
全家在一起聚餐之后,各家各户才用树叶包上五色糯米饭和粉蒸肉,装在竹篮里,互相拜年,走亲访友。
已婚的妇女往往是头顶花竹帽,身穿镶有花边的开襟上衣和滚边裤子,配带银饰,牵儿带女回到娘家团聚;在家的老人们都到村头庙舍或田间祭祀神灵和祖先,祈求保佑五谷丰收;未婚男女则相约带上节日食品,头戴花竹帽,三三两两走出村外,对歌传情。傍晚,毛南山乡的坡脚坳口,到处都飘起悠扬的恋歌。毛南情歌随着恋人感情的变化,流传着十二种约定俗成的名称,有引歌、邀唱歌、见面歌、赞美歌、热恋歌、挽留歌、探情歌、怨歌、悔歌、劝歌、悲愤歌、叹歌,有喜有悲,表达了恋人们各种细微的情感变化。如探情歌即探测对方真情,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女:这是粘米酒,
昨夜刚酿成,
味淡又不醇,
哥锻把手伸。
男:这是糯米酒,
秧田在门口,
酒味烈又香,
润醉哥心头。
一问一答,巧妙地道出了初恋情人那份朦朦胧胧的感情。
那些还没有对象的青年则趁此良机,来到歌场,以山歌为媒,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分龙节主要是祭祀神灵与祖先的节日,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