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声春雷过后,窗外桃枝上,一粒花蕾缓缓开放。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春日里的桃花总会让人想起娇柔的笑履和年少的爱情。甚至羞涩的黄鹏,也觉得这缝蜷的气息了,它站在高处的柳条上,迎着风,开始歌唱。
这歌声,有着一种让人迷恋的诱惑,越来越多的鸟儿,加入了这个合唱。突然,一声昂扬奇诡的鹰鸣,如闪电般划过丛林。所有的鸟儿,四散飞逃,几只胆小的雀儿竟尔一头栽落到灌木丛中。
半天过去,四周悄然无声。胆大的乌鸦从树娅的后面探出头来。根本没有大鹰。在地上踱着方步,顾盼神飞的,是一只布谷鸟。
乌鸦气恼地大嚷起来,小鸟们一窝蜂拥出来,哄赶着这只恶作剧的家伙。事实上,它并不是一只布谷鸟,它的确是一只大鹰—刘基在《郁离子》里,对此曾有所记载。
古老相传,惊蛰过后不久,大鹰就会发现自己的嘴变得柔软无力,利爪也变得纤细柔弱。也许是万物繁衍生长的春天,不适宜捕杀,专于猎杀的它,暂时要改做预报播种的布谷鸟。现在面对小鸟们的驱赶,它只能屈辱地躲进低矮的荆棘丛中,默默等待着,有一天,重新变回自己。
人们相信,在惊蛰的这一天,会有许许多多奇怪的事情发生。而引发这一切的,是一位长相古怪、脾气暴躁的雷神。
雷神是周文王抱养的义子,名叫雷震子。他尖嘴赤面、袒胸露腹,背上长有两只巨大的翅膀。惊蛰一到,他便开始巡视人间大地。他呵斥贪睡的小虫,叫醒冬眠的猛兽,偶尔,还会挥动铁锥敲打某些不孝的儿女。
雷神到来之前,蝴蝶的蛹,藏在一条被落叶遮挡的石缝当中,用丝把自己牢牢捆在石块上,蒙头大睡。它已经睡了十个月了。当雷神把腰间的大鼓敲得隆隆作响的时候,它头顶的壳无声地裂开,一只小小的、湿Ma的蝴蝶挣扎着,爬了出来。
蝴蝶飞向天空的时候,雷神已把春意传至每一个角落,所有藏身于阴暗之处的小虫或者不祥之物,全都现身人间。
所以,当人们听到第一声春雷的时候,都要抖一抖衣衫,据说,如此一抖,可保一年不生虫虱,也可抖去不可知的霉运。在乡下,“惊蛰”这一日,人们会在门槛外面洒上石灰,警告蚂蚁小虫,不许上门。小孩子呢,要拎了铜铃或是铜盘。跑到自家的地里,沿着田埂,边敲边唱:“金嘴雀、银嘴雀,今朝我来咒过你,吃我家谷子烂嘴壳。”
如此一来,就会吓住那些贪嘴的鸟雀了。
随雷声而动的,还有深山里的大虫。对付这些吊睛白额的大老虎,这些简单的手段,怕是不大管用。不过,人们另有办法。惊蛰一到,老人孩子手提瓦罐赶往庙中。瓦罐里盛着猪油,他们要把猪油抹在庙里白虎的嘴里。老虎嘴里既然已经有了油水,就不吃人了。
到庙里,除了给泥塑的白虎嘴里抹油外,老人们还要进行一个“打小人”的仪式。他们相信,随着虫穿的倾巢出动,一些喜欢在暗处使坏的小人也会出来作祟。于是,他们在地上摆上纸剪的小人儿,脱下鞋来使劲抽打。边打边唱。行事虽然诡橘,歌谣倒是幼稚得让人忍俊不禁:“打你个小人头,叫你有气无得抖;打你个小人手,等你有手无得耶……”
因为恐惧,人们常常会做出一些不得体的举动,对此,古代官府颇为重视。惊蛰之前三天,官府就会派人摇着木铎,告诫城乡的百姓:“雷将发声,有不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对自己的孩子将会不利。必有凶灾。”
木铎是一种有着木舌的铃档,响声柔和悠远,官府在宣政施教之时缓缓将它摇动。《论语》中,就有人把孔子比喻成木铎。由此可见,竟要木铎来提醒的惊蛰,大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