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元宵节的民俗游戏

  每年元宵前后,各地在迎神祭祖的同时,会推出许多神秘游戏,如拨火塘(走火炭)、咬火犁、上刀梯、穿令等,现以雷州市自沙镇瑚村和杨家镇店前管区为例,让我们领略一番。

  瑚村大约有三千多人,几乎都为何姓,以传统农作方式—种植稻谷和一于「蔗为主要的生活来源。村里的最高神抵就供奉在何氏祖祠::该祠始建于明朝洪武六年,几遭破坏,几经修缮,绵延至今。祖祠里有一块石匾,是雷州大学者陈昌齐题写的二,热情的村民告诉我们,元宵节前一天的白昼,村里就准备好燃烧髯火需要的木柴。这些木柴必须是砍伐活树得来,总量约两三千斤吧C.是日傍晚,村民们将一把新犁头(必须是未使用过的)埋在本村祠堂前宽阔的地坪上,用采回的新鲜树木(必须是鲜活的,干枯的不行)将犁头覆盖。

  待到黄昏时分,便生火把树木点着,然后由村里请来的道士(一般都是外村的道士)开始做法事。在簧火燃烧期间,一般由村里两个健壮青年用长长的铁叉拨弄着火堆中的木头;目的是使火堆烧得更旺些,烧出该村的气势来。至凌晨两点左右,熊熊大火渐渐熄灭,树木已烧成了通红的火炭。

  此时,锣鼓喧天,声震如雷,在火堆旁靠近神案处,大约有三十几个青壮年用尽力气齐声呐喊;还有道十的几个弟子口咬一把点燃的香火,挥汗如雨,卖力打鼓。在众人簇拥下,一个皮肤黝黑、身材健壮的男子,身穿浅黄色法袍,头缠红色飘巾,脚底穿一双蓝色塑料拖鞋,肩上扛着一面黄旗出场了,他就是道公师傅。接着,道公师傅率领众弟子,在山摇地动的锣鼓声和呐喊声中绕火堆跑一二圈,再次回到神案前,继续进行祈祷和膜拜的仪式。

  道士在村头的神完进行上香、迎神、占卜、问吉仪式过后,吹响了牛角号。然后迅速跑到火堆旁,用法剑拨开火炭,寻找出一块正在熊熊燃烧着的“火母”(最大的一块烧得通红的木炭)放在手掌!一扫检验;验过之后,迅速放入准备在旁边的一个椰壳中,然后将其送至神案前。待到此块“火母”颜色变蓝时,道士旋即跑到火堆旁,用法剑叉起被烧得通红的犁头,将之前在神龛前祈祷而得的咒符放在犁头上烧化。随后,道士张开嘴,用牙齿尖咬住犁头,绕着火场走只圈。在人们的欢呼声中他把犁头放到神案上,祈求神灵保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接着,道公继续做法,再次占卜问吉之后,令其得意弟子到火堆边进行“滚火堆”。只见那弟子身着普通的牛仔装,双手拿着一床普通的凉席,突然将凉席往火堆上一铺,头迅速顶着凉席,身体轻快地从火堆上飞速翻滚而过:。然后迅速起身,以同样的动作,从东西南北四个不同的方位依次翻滚而过。围看的村民大声喝彩,齐声叫好。正当道公的弟子翻滚而过的时候,该村的青年男子已经在火堆的一边列队等候。他们一边呐喊,一边在做准备跨越火堆的动作。

  这些青年,多是在校读书的孩子,从12岁到20岁不等。在锣鼓声中,在村民的欢呼助威下,这些年轻人一个接一个鱼贯而行。一路高呼威风,一面光着脚从火炭上一溜小跑穿越而过。连续只轮,每次过处,都将火堆。里的炭火踢得火花四溅,地涌金莲。这时也是村民们“拨火塘”仪式高潮的时候,火堆四周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爆竹,在此时同时被点燃。整个瑚村春夜行雷,四处火光,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时候,村民们纷纷用铲子铲上一小撮火炭,带回自己的家中。他们将这些未燃尽的火炭,倒在自家的后院、猪圈或是水塘边,用以祈求来年家庭幸福,六畜兴旺。一个上了年纪的村民告诉我们,在火堆里,道士预先将一个小酒杯埋在其中。谁要是在“拨火塘”仪式结束后,能铲到那个小酒杯,就代表他们家来年必然行大运,家庭更发达。

  据那些参加“拨火塘”的年轻人说,踩过火堆的时候,并不觉得疼痛,感觉滑滑的、凉凉的,一下子就踩过去了。而且更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的脚掌完好无损,跟平常一样,实在是匪夷所思。

  还有一种同样令人不可思议的习俗是“穿令”。

  店前,是雷州市杨家镇的一个普通管区,由前塘、北渡、赤步、何宅、井尾南、山尾、J前、南边、北界洋等十个村落组成。这个特别的管区里,潜藏着独特而又神秘的“穿令”活动。

  “穿令”仪式在每年正月十六早上的八点左右举行。

  穿令完毕之后,人们就抬着穿令的“神人”在游神的队伍中走村串户,以彰显其威力,盛赞其威风。同时也让他们接受村民们的顶礼膜拜。店前十村举行“穿令”仪式的地方很有讲究—必须在一个叫做“穿令坡”的地方进行。,那是一个通向三个不同村落的三角地带,也是二个不同方向的必经之地。“穿令坡”其实并不是一个高坡,因为在它附近有一座供奉着当地所敬奉神灵的高山庙。穿令坡的地理位置:背枕着高山庙,正好有神灵的庇佑;面向着正东方,象征着无限光明。所以,在这里进行“穿令”,也许就在冥冥之中暗藏着某种玄机吧。

  在通往“穿令坡”的路上,不同村落的游龙队和舞狮队,还有举着令旗和民间八宝的队伍,从四面八方赶来。一路上可以听到敲锣打鼓的喧闹声响和十番、唤呐的混合之音。在店前游神的队伍中,甚至还有由小学生组成的学校仪仗队。传统与现代的巧妙结合,使我们看到了民俗文化传承的曙光。

  早上8点刚过不久,“穿令”活动就开始了。在“穿令坡”的最高处,停放着三顶装有神灵的轿子。在轿子后有一个可供人站立的平台。在舞狮、游龙闹过之后,村民们抬着他们的神灵、偶像等准备开始巡游了《。

  就在准备起轿之时,每顶轿子旁,立即有一位据说是本村神化身之“童”(此“童”并非“儿童”,而是雷州人对该神化身的称呼,成年男子才有拥有“神童”这一神职的可能),在“嘟、嘟、嘟”地连呼几声之后,随即跃身于神轿后边的平台。说时迟那时快,此人“刷”的一声将置于轿后的“令”(也叫做“令杆”,此杆为纯银所制)拉直,猛地将令杆插入一边脸颊中,然后穿过另一边脸颊。几尺长的“令杆”从颊部一侧穿过口腔,从另一侧脸颊透出,然后在自己的颈部缠绕数圈。

  不同身份的“神人”,有不同的穿令方法。就在当时的“穿令坡”上,。二个“神人”的穿法也稍有不同。

  左边第一个“神人”,名叫何家成,大约70来岁,来自何宅村。他是从脖子前方的喉突部位皮下穿过C中间一个“神人”,名叫蔡马庆,年纪50岁左右,来自山尾村。

  他是从左侧脸颊穿入,经过口腔,再由右侧的脸颊穿出。而右边一个“神人”,名叫李仕机,65岁,来自前塘村。他在“穿令”时还小有插曲:第一次没穿过去,第二次再穿,还是未果。此时,轿下的人们呐喊欢呼为他助威,靠近旁边的人为他递上水酒。他仰头喝下,并向大地喷出一些酒。这时在他的身旁还有个人向他的脸上喷酒。经过这些仪式和动作之后,他复然再穿,就一穿而过了。

  穿令后的他们,这时已经不是现实中的普通民众,而是成为神灵的化身。用店前老百姓的话来说“他们现在是神,是保佑我们的神灵。他们有威风,有威力,我们崇拜!”

  “穿令”仪式后开始巡游。村民们将“神人”与神像一起抬着,走村串户,接受不同村落民众的顶礼膜拜。直至完成整个游神过程,他们才会将令杆拔出。

  每到一个村落,该村都要准备好红包和香烟等礼物悬挂于村口社公庙旁的高处,等待舞狮的队伍来拿取。全村老少出来迎候,长老立于村口,三跪九叩,同时燃放烟花、爆竹以示欢迎。燃放的烟花和爆竹越多,越能显示该村的富有和实力。游神的队伍依次穿村而过,有举着“八宝”旗帜的队伍,有抬着锣鼓柜的队伍,有敲锣打鼓的队伍,有飘色的队伍,各式各样,煞是热闹。

  店前管区有十个村落,每个村庄都游完的时候,已经是傍晚的5点多钟。

  所以在中午时分,游神的队伍会稍事休息。当游神的队伍在一个村口的榕树下为“神人”虔诚做法,顶礼膜拜的时候,来自中山大学的民俗专家叶春生通过村里的头人,要求与“神人”对话。

  在对话之前,叶春生访问了其中一位“神人”的儿子。那位“神人”的儿子是一位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他说,现站在三顶神轿上,最左边的一位是他的父亲,70多岁,已经当了十几年的神童。平常他的父亲就是个普通人,经常下地干活;虽然话不多,但思维很正常,神态与常人无异,对神极其虔诚,相当崇拜,)村里所供奉的神为真武帝,他父亲作为真武帝的“童”进行“穿令”是在十多年前开始的。那一年真武帝诞的半个月前,他的父亲神态就有些异样:精神有些恍惚,茶饭不思。村里的人觉得他可能是本届“神童”了。果然,在选“神童”的那天,他就自动跳上供神的台子,说着大家都听不懂的话,表明神降临了他的身体。从此,他的父亲就成了“神童”,每年正月十六就自动进行“穿令”,参加游神活动。参加完后,拔出令杆,休息几天,又恢复了常态—一个老实巴交的普通农民。

  在道士做法的时候,头人走向前去,向“神人”行了参拜之礼。然后,他对“神人”说:“今天来了中山大学的叶教授,他很敬重您,想跟您说两句话,行吗?”刚开始,“神人”没有任何反应。过了好长时间,三个“神人”中的一个,突然张口说了很多话。不过在场的村民都听不懂。后来旁边几位年纪稍大的老人说“神人”问“刚才谁要说话”?经村民们提醒,叶春生教授上前给“神人”鞠躬,做了膜拜的仪式了。

  “神人”对着专家说了很多话,为了进行难得的“交流”,叶教授用潮州话、广州话、西南官话等三种方言与神人对话。不过“神人”似乎并不在意叶教授说的话,而是一直在反复强调自己的说法。后来经村中父老翻译,“神人”的意思是:“我们是三兄弟,一定要搞成功,要成为文物!”教授谢过“神人”,承诺努力实现“神人”的意旨。

  据村里的老者介绍,村里头选“神童”的模式是固定的。即某村某人“莫明其妙”地被神附身,当了一届“神童”之后,下一届的“神童”一般就是他来当。而且当了神童之后,还讲究一些禁忌。在穿令和游神的前三天,不得近女色,不能穿着女人的衣物,必须要沐浴、吃斋、虔诚向神。否则“穿令”就会流血,就会失败,若破了戒,神就不会在降临到他的身上,也不会赋予他神的力量。

  在游神活动全部结束之后,“神童”就会“苏醒”过来。一阵发威过后,“神童”就拔出令杆,随即“轰然”一声倒在早有准备的村民怀中。然后被抬到阴凉处小作休息,即稍微恢复常态,但其思维反应较平时慢些。要完全恢复常态,一般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但是,在常态恢复后,别人问及“穿令”和游神的事情,他们却全然不知。

  整个“穿令”过程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实在是难以想象,更是难以置信。它的神奇之处在于,“神童”在令杆穿过脸颊、口腔、脸颊的过程中,被穿透部位的肌肉组织没有流血;拔出令杆之时,该穿透之处不但不流血,而且稍事休息后就能够复原,不留任何的疤痕。

  专家们询问村民,为何“穿令”仪式必须在“穿令坡”那么一个三角地带进行?为什么那人会自动地跳上轿子成为“神人”?为什么“神人”“穿令”过后没有伤口?一系列的疑问,让村民们难以解释。但他们几乎都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这么多年了,都在这里,也这样进行。我们也不知道确切的原因,反正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破坏不得。”在我们中华传统的民俗里,特别是在民间信仰的许多方面,有很多仪式和规矩往往是说不清楚它的来由,更找寻不到它的科学依据的。它的最大的证据和合理性往往就在于—“我们的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做的”(当地老百姓语)。

  也许,我们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现行的所谓科学的方法去破译民间的许多民俗事象。科学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个变化而渐进的过程,以前认为是不科学的东西,现在很多都已被科学所证明。有些曾经以为是科学的东西,现在我们却要摈弃了。事实上,在人类生活的不同阶段,科学解释都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局限的。以这样的认知态度和思维方式去关注民俗文化,去认识神秘的民间信仰仪式,应该会更符合科学发展的原理和科学精神的本意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元宵节的民俗游戏  元宵节  元宵节词条  民俗  民俗词条  游戏  游戏词条  元宵节的民俗游戏词条  
茶文化中国传统节日

 五月二十

 五月二十日是分龙日。分龙雨  江苏、浙江民间将五月二十日作为分龙日,也有把四月二十日作为小分龙,五月二十日为大分龙的。安徽池阳俗以五月二十九为分龙,福建俗以夏...(展开)

茶文化茶道

 喝茶达人的茶道

邀上三五好友,周末寻一处清净之地,品茶、谈心,等待夕阳西下的美景,是叶永梅享受生活的一种方式。她说,茶能清心、陶情,自从喝上,就再难离开。“茶人之家”活动开通报...(展开)

茶文化二十四节气

 春天的六个节气

 当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大地充满生机。当寒冷的冬天过去了,人们开始新一轮农业工作。空气是温暖的,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多彩的场景到处都是。人们可以出去在野外散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