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截至2016年6月30日的2017财年第一季度(2016年4月1日-2016年6月30日)财报,数据显示集团收入同比增长59%,达到321.54亿元人民币;旗下全球最大的中国零售平台收入同比增长49%,达到233.83亿元,双双取得上市以来最强劲增长。
财报亮点
财报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当季经调整EBITDA(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同比增长41%至149.63亿元,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47%;不计优酷土豆及Lazada影响,本季度经调整EBITDA利润率为53%。经调整自由现金流达127.45亿元人民币。剔除非经常性出售收益、股权奖励以及个别其他项目,季度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利同比增长28%至121.87亿元,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摊薄后每股盈利为4.90元。
中国零售平台移动端季度收入达175.14亿元,按年增幅高达119%,占中国零售平台总收入的比例增至75%,而去年同期比例为51%。本季度,中国零售平台商品交易额(GMV)按年增长24%至8370亿元,其中移动端GMV的占比进一步升至75%。
截至第一季度末,中国零售平台的年度活跃买家增至4.34亿,较上季度净增长1100万;6月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4.27亿,较3月净增长1700万,按年增长39%。集团与蚂蚁金服的合资公司、提供本地生活服务的口碑,通过支付宝结算的交易支付额达到310亿元,与前一季度相比,增长48%。
第一季度,集团核心电商业务的收入同比增长47%至272.41亿元,经调整EBITA为166.24亿元,经调整EBITA利润率达61%。
云计算业务方面,本季度收入为12.43亿元,较去年同一季度的4.85亿元上升156%。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原因是由于付费客户数按年上升119%至57.7万户,以及付费客户对于云计算服务的使用量增加,带动其对云计算服务的投入金额上升。
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方面,阿里于季度内宣布大文娱战略,将相关业务整合至大文娱版块统一管理,这一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将促进版块发展及未来增长。数字媒体和娱乐业务的季度收入为31.35亿元,较2015年同期的8.12亿元上升286%。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认为,收入增长加速反映了阿里为客户带来深层次的价值定位;已经做好准备,迎接未来强劲而优质的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称,本季度移动端的变现率首次高于非移动端的变现率,表明集团在移动事业始终保持领先优势。
截止当地时间8月11日美股收盘,阿里巴巴集团股价大涨4.44美元,涨幅为5.08%,报收于91.77美元,全天最高至92.80美元,创出52周新高,市值达到了2290亿美元。
高管解读
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董事长蔡崇信,CEO张勇,CFO武卫等高管出席了随后举行的分析师电话会议,解读财报要点并回答分析师提问。(有删减)
美国银行-美林分析师:最近监管层推出针对互联网广告行业的新政策中对于互联网广告的形式以及新的税收政策方面的规定,对公司的业务会不会产生影响?
武卫:增加“广告”标识后对公司广告服务的转化率的影响,我们正在进行测试,目前来看影响不是很大,如果有新的发现我们会告诉大家。
SunTrust分析师:关于云计算业务,你们觉得这项业务的潜在发展规模有多大?阿里云业务的未来增长曲线会是怎样的?收入和利润率能够达到什么水平?
武卫:阿里云业务的收入的增长率仍然是三位数的水平,而且已经非常接近盈亏平衡。不过,在目前这个阶段,阿里云业务还是以扩大市场领先地位为主,而不是去追求盈利。
摩根大通分析师:淘宝连续两个季度的GMV加速增长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第二,你们在中国零售平台上不断增加社交元素,这对于公司的运营情况有何影响?是否会促使你们从第三方那里购买更多内容?或者从外部购买流量的规模会逐渐减少?还是说为公司所有的平台带来更多的交叉销售机会?
张勇:淘宝的GMV加速增长方面,我们也提到了,公司不仅仅将淘宝看做是单纯的电商交易平台,特别是我们成功的完成向移动端的转移之后,淘宝变成了非常重要的帮助商家吸引和保持与用户互动的平台,我们在淘宝手机应用中添加了越来越多的社交功能,这也有效地增加了用户打开淘宝应用的频次。目前,用户平均每天打开淘宝应用七次,用户的黏性大幅增强。用户来淘宝的次数越多,买东西的可能就越多,我们获得佣金收入的可能也会更大,我觉得这是淘宝GMV加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这也正好与你第二个问题有关。我们增加的社交功能,不只是要增强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关系,也要增强买家互相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那些有着用户爱好和倾向的买家用户,他们可以互相分享互相评论,这也增加了用户的新的需求,如今,淘宝更像是一个社交电商平台,而不是单纯的电商市场平台。
德意志银行分析师:你们刚才提到现在用户平均每天打开淘宝应用七次,那么去年同期这个数据是怎样的?你们提到的社交功能中具体有什么功能增加了用户的访问频次?
张勇:随着我们为淘宝应用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我们观察到用户的访问次数也越来越多,因为这些新的功能能帮助用户发现超出他们预期的东西。不过,虽然用户访问淘宝应用的次数变得更多,但是对于每次访问用户的使用时间也会更少,但是总体上的使用时间还是在增加的,这也给了我们发觉用户商业价值的更多的机会。用户现在到淘宝应用,不只是购买商品,而且也在寻找各种内容,包括直播类内容,用户从中获得很多娱乐的乐趣,这也是我们说淘宝是一个娱乐的平台。
加拿大皇家银行分析师:公司移动端的变现率已经超过了PC端,之前移动端的发展也是阿里巴巴IPO的时候大家最大的担忧,那么,长期来看移动端的变现率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
武卫:变现率方面,我们不断强调公司已经不只是一个商家的销售渠道,而且也提供品牌推广和营销等服务,所以,仅仅用我们获得的佣金收入除以平台上的交易总额获得的佣金率或者这一计算来的Take Rate已经不是准确的衡量我们的变现率的数据了,因为交易总额只代表了公司平台作为销售渠道的价值,鉴于我们的其他服务的收入会逐渐上升,所以公司的Take Rate也会上升,至于具体能够上升到什么水平,我们无法预测具体的数据。
花旗集团分析师:关于云计算业务,你们觉得公司面临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会是谁?是亚马逊的AWS服务吗?还是说将会是另一家中国公司?
蔡崇信:云计算领域有很多竞争者,国际市场上有比较重磅的对手比如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而且谷歌(微博)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我觉得你应该问的问题其实是如何在云计算领域保持竞争力,我们进入云计算领域已经超过七年的时间了,之所以发展云计算业务,是因为阿里巴巴本身就是我们阿里云最大的内部用户。
我们有巨量的数据和巨大的存储需求,所以一开始云计算是为阿里巴巴自己开发的服务,然后这项业务逐渐发展成熟开始向第三方客户提供服务。我觉得如果你看过去的情况的话,实际上赢家都是自己本身就有需求的公司,这样你才能获取规模效应和缩减成本,这也是云计算企业可以继续投资进行技术和产品创新的前提。
分析师:你们提到现在用户每天平均打开淘宝应用七次,淘宝日活跃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数的比例达到了40%,那么能否介绍以前的时间里这方面的数据以作比较?
张勇:现在日活跃用户占月活跃用户数的比例达到了40%,这个数据是过去几个季度不断增长的结果,要增长确实需要时间。
不过,在这份光鲜的财报背后,依然能够看出一丝隐忧:基石业务电商活跃用户增长速度正在放缓、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业务仍处投入区且业内好手众多。更要引起阿里巴巴注意的是,一些攻击者正试图在阿里巴巴的关联业务上找到突破口,对它提出挑战。
电商业务的天花板
从阿里巴巴集团成立开始,电商业务就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坚固基石。
数据显示2015年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额(GMV)达到2.95万亿,而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零售平台贡献的商品交易总额(GMV)达到了8370亿元,同比增长24%。即便在京东强势崛起的今天(根据财报显示,线上交易额为947亿元),阿里巴巴电商的老大地位依然十分稳固。
不过,它正在受到外部环境(用户数量)不如意的困扰。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显著放缓,但得益于中国电商整体渗透率不高,阿里上市后始终维持用户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中国零售平台全年净增加7300万活跃用户,每个季度都能获得超过1500万用户左右的增长。
而根据最新财报显示,目前中国零售平台的年活跃买家达到4.34亿人,较前一季度的年活跃买家数量净增仅有1100万人。对于商家而言,所在平台用户规模庞大,对商品的销售自然有利。而对于阿里而言,用户数是一切的基础,依靠庞大用户数,才能保持电商业务的高速增长。
目前阿里巴巴用户增长的四大来源为:
一、移动用户
得益于智能手机的高速增长与普及,阿里巴巴可以迅速向三四五线城市和乡村进行普及,因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首先触网的工具往往是智能手机而不是PC;
二、跨境电商
一二线城市消费者生活质量上升,以及国内某些行业发展不均,让国内消费者对海外商品的需求打打增加,和出境购买以及一般外贸相比,跨境电商吸引消费者能力很大;
三、农村电商
物流能力提升以及农村智能手机普及,村淘是阿里巴巴近两年发力重点;
四、商超品类
快消品、生鲜、商超类这些高粘性的商品。
在这些领域,阿里巴巴在争夺用户方面都遇到了强有力的挑战:移动方面的红利也所剩不多,目前阿里来自移动的用户已经超过七成;跨境电商方面遇到多个垂直电商、京东、网易考拉的强势挑战,同时还要面临政策摇摆;农村电商、商超品类仍处于投入期,物流成本高,以京东为代表的自建物流电商更容易触达。
不过至少到目前为止,活跃用户增长势头的下降仍未对阿里巴巴造成致命影响,这是因为单个用户的购买正在上升: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第二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平台的每用户平均年营收为人民币202元,高于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71元;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集团第二季度来自中国零售平台移动用户的每用户平均年营收为人民币140元,高于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76元。
文娱集团和创新业务拖累阿里运营利润数据
财报显示,阿里第二季度来自核心电商业务收入为272.41亿元,占营收比例84.7%。来自阿里云收入为12.43亿元,来自阿里文娱集团的收入为31.35亿元,创新业务(阿里钉钉等)收入5.35亿元。
阿里第二季度来自核心电商业务的运营利润为146.82亿,来自阿里云的运营亏损为-4.39亿,来自阿里文娱集团的运营亏损为18.53亿元,来自创新业务的运营亏损达15.72亿元。
阿里第二季度核心电商业务的Adjusted EBITA为166.24亿元,阿里云Adjusted EBITA为-1.58亿元,来自阿里文娱集团的Adjusted EBITA为9.96亿元,
阿里巴巴在2015年底宣布收购优酷土豆,并在2016年初对优酷土豆私有化,优酷土豆随后进入阿里巴巴的财务报表。此后,阿里影业、合一集团、阿里音乐、阿里体育进入文娱集团。
2016年4月,阿里巴巴收购Lazada的控股股份。在这笔交易中,阿里巴巴购买Lazada的5亿美元新发行股份,并收购该公司部分股东所持股份,投资总额约为10亿美元。
阿里巴巴第二季度Adjusted EBITDA为149.63亿元(22.5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05.85亿元增长41%,Adjusted EBITDA 利润率增长47%,排除优酷土豆和Lazada,则增长达53%。
来自菜鸟和口碑亏损达4.7亿
截至2016年6月30日,阿里巴巴来自分享股权投资公司的损失(Share of losses of equity investees)为14.68亿元(2.21亿美元),较上一季度损失7.12亿元增长了106%。
这其中,来自口碑的投资亏损为2.45亿元(3700万美元),较上一季度亏损7.62亿元有大幅收窄。由于口碑是阿里和蚂蚁金服共同投资,各占股50%,这意味着口碑亏损4.9亿元。
来自菜鸟网络的投资亏损为2.27亿元,较上一季度的1.02亿元有所扩大,由于阿里持有菜鸟网络47%的股权,这意味着菜鸟网络的亏损约为4.5亿元。
此外,阿里来自其他的亏损为4.93亿元。其他主要包括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公司,股票补偿费用和减损费用的摊销。
阿里在股权投资方面的亏损主要有几个方面:1,阿里在新浪微博所有者权益稀释会计损失;2,阿里在菜鸟网络和口碑这块的投资亏损幅度加大。
阿里巴巴第二季度净利润为71.42亿元(10.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8.43亿元减少77%。
造成净利同比下降的原因是,2015年第二季度阿里影业完成融资后,阿里影业剥离出报表,大幅推高阿里巴巴集团持有阿里影业股权的估值,带来高达247.34亿元的处理收益计入。
阿里巴巴第二季度净利为71.42亿元(约合10.7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308.16亿元下滑77%。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为121.87亿元,同比增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