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老板朋友圈里最多的就是去哪儿和58的上市,两家公司都是开盘大涨,一扫中概股上市的阴霾,也让两家公司非常独特的业务好好的闪耀了一把。
作为曾经去哪儿的一员,在这里也为老东家潜心多年得来今日的成功表示祝贺,也同样曾经的老板,CC和Dennis, 还有一起战斗过的周强,杨淼,很高兴看到去哪儿取得今天的成绩。
也由于这些天关于两家公司上市的火热讨论,让我们其实对这个时代之下究竟如何评价一个公司产生了一些困惑,当然其实也有一些启发,所以今天我们就聊聊一个新话题,也是老板刚刚想到的一个新词,笨公司。
58和去哪儿在老板看来就是两家典型的笨公司。
先说58,这几乎就是一个靠大量地面人员战争硬挺过来的互联网人海公司,通过向大量的中小商户售卖其网站上的信息展示位置来进行获利,这种方式非常的传统,当年百度竞价排名也是这么做起来,但是百度好歹面对的还是中小企业。
58面对的可能连企业都称不上,绝对的是更小更微型的商业组织,这个领域里百度深入不下去,其他巨头也完全瞧不上这个市场,这个模式说起来一点都不复杂,但是绝对够辛苦,够累,再说恨一点,也够土。
估计很多人去创业的时候都有过类似58的想法,但是一定会觉得挑战巨大,因为这种做法是在太笨了。虽然笨,但是它现在是市值20亿美金的公司,而且今天再仔细想想,按照本届政府准备大规模的进行经济改革的预期,以及不断释放的对小微企业进行更广泛支持的政策之下(比如刚刚颁布的公司注册条例的法规放松修改),58所针对的小微企业市场一定还存有更大的活力和潜力,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58所面临的扫街和地面压力应该会逐步减少,随着上市带来的品牌和资金扩充的双充效应,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会“自己找上门来”,为这个一看就能看懂模式的“分类信息网站”带来源源不断的新收入。
第二看看去哪儿,7年前老板从百度离开,休息了一段时间之后,偶然一次饭局认识了去哪儿当时的副总裁戴政兄弟,一顿晚饭让我们彼此有很多共识点,随后第二天老板就单独和去哪儿的老板CC在中关村的一个饭馆见了面,讨论加入去哪儿的可能性。CC特别爱笑,当时老板其实很受这个笑容打动,其实当时对于去哪儿并不太了解,那个时候也没有很大的名声。
当时对于一个不太了解去哪儿的我,CC介绍去哪儿的时候几乎简单到只有几个字,机票比较,要是再长一点,就是旅游产品搜索引擎。当时因为百度的工作经历,对这个概念接受比较容易,但是当时也确实对其模式还是看不明白。
一来搜索市场百度一家独大,这个垂直领域的搜索,就算百度现在不动手,鉴于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巨大,百度这个大鳄一定迟早会进入,未来生存不堪忧吗?
二来当时携程仍然是在线旅游市场的绝对老大,它提供了一条龙的服务,但是去哪儿当时仅仅是提供页面跳转,把消费者跳过去之后就不管了,如果哪个网站或代理商服务不到位,这不是属于误导消费者?鉴于以上两个显而易见的挑战,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件事?当然这是局外人的想法,从局内去看就不一样了。
去哪儿的创始团队并不是第一次合作,也不是第一次成功创业(有兴趣的大家可以去自己搜索),所以他们在做去哪儿之前就对这个市场空间有过明确的判断,前文所提到的两个挑战自然他们也是心里非常清楚的,老板加入之时,公司就在一个正方的大办公室内,三大排长桌子,作为用户体验总监的老板还好能分到一个独立的桌子,但是就在这里,一个笨公司的传奇开始了。
去哪儿解决两个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第一既然大家都去百度搜索,那我就去百度把关于机票、酒店、旅游的搜索结果,通过竞价排名和各种优化措施将流量导过来,你去百度搜索,搜索完了大部分相关的搜索结果都指向了去哪儿,去哪儿在百度搜索结果的广告投放当时是主要的一项战略投资。
这样投着投着,时间长了,自然会引起百度的注意,是谁在我这投放这么大,而且等于劫走了一个核心类别的关键词广告指向,一旦引起百度注意,百度能采取的措施自然显而易见了,如果看到在线旅游搜索市场,再建一个去哪儿就不现实了,一来这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去哪儿团队显然已经抢在了前面,
二来既然去哪儿已经这么好,而且百度又是它重要的流量入口,那么一切合作的基础也就出现,自然我们看到了百度在一年中对去哪儿的控股,但保持独立发展,再提供大量资源支持,直至今天的上市,使得百度自己成为去哪儿上市的最大赢家。去哪儿的第一个挑战漂亮的迎刃而解。
第二个挑战就是如何控制搜索结果的质量,也就是第三方服务的质量,这个在老板在去哪儿工作期间还没有解决,但已经初现端倪并在计划当中,这个就是众所周知的TTS,这套系统需要前期巨量的投入,包括服务商的端口接入,用户数据的累计,支付系统的构建以及后台海量的数据挖掘等等,这还不算上市场推广和运营服务上需要耗费的成本。
相信对于一家搜索引擎公司来说,这些接近和类似携程的“一条龙”服务的方法应该是不会考虑去做的,因为成本巨大,风险也很大,既要保持搜索引擎自身的平台特性,又要使得已经是既得利益的大量合作伙伴接受这种去哪儿”代理服务”的模式当中去,其中的挑战可想而知。
所以这个系统在上线之初,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冲突和诉讼事件,但正是由于去哪儿自身的坚持,系统不但行之有效,而且成了去哪儿的必杀利器。这样,第二个挑战也完全解决。
说到这里,我们总结一下去哪儿的两个挑战是如何解决的。
第一,哪里流量多我就去哪劫流量,这个方法够简单直接,够笨吧?但是有效,最后劫的百度不得不来买我,虽然我之前投资巨大,但是通过百度投资一次性全部收回。
第二, 供应商的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那我就来做裁判,所有的钱我来收,服务保证到位之后,我再给你,你总是出问题我就给你降级,你只有保证服务质量才能从我这拿到订单。这个方法新鲜吗?一点都不,这就是淘宝的皇冠和支付宝的汤药啊,投资和风险都很巨大,不守着原来光靠搜索就能赚的钱,非的去自己革自己的命,笨不笨?
笨,但是富有勇气的远见,结果现在确实所有供应商的生死大权都掌握在去哪儿手中,虽然携程有巨大的呼叫中心自己承担服务,“水泥”的部分远远重过“鼠标”,但是今天去哪儿却是做了一样的服务,却轻装上阵,而且已经在流量上超越携程,成为中国第一大流量的旅游网站。
真的了解这两家公司的历程,你真心看不出什么超人的智慧和惊叹的手法,其实更像一个“一根筋”,坚决的按照既定道路走下去,本来没有路,硬是走出了路,然后再回首,曾经的不屑今天全部回报为鲜花掌声。
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创业工厂的麦刚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强需求胜过好产品”,这句简单的话确是当下商业时代的一句真理,也许你能想出非常多天才的想法,非常多很酷的东西,但是你不一定能成功,更不一定能做到今天去哪儿,58这个荣耀的时刻。
如果你不相信这句话,你还幻想着可以成就一家百度、腾讯、阿里那样的公司,在今天这个时势之下已经是不可能的任务了,但是这并不妨碍你可以发现某些强需求,并通过将这个强需求来成就自己的商业梦想。
强需求,是他们已经明确看到并坚信存在的,所以他们并没有用什么“好产品”去撬开这个市场,而是用笨的方法,谁都能想到的方法,但是他们坚持住了,并不断在这个过程中精进,最后成就了“笨公司也是高富帅的神话”。
这两家公司的“笨”是一种褒义的笨,是一种赞美,代表坚毅和执着。这是“精笨”。
但是关于“笨公司”的故事并没有结束,因为这个世界上也是不乏“愚笨”的公司的。我们就举几个简答的例子吧。
首当其冲的是柯达,这个在影像市场曾经无可撼动的行业霸主今天是破产关门的下场。柯达的破产也许有形形色色的原因,但究其核心,就是一条:柯达不相信大家拍照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照片。
所以它在数码影像时代来临的时候后知后觉,一再错过转型良机,将曾经辉煌一时的市场丢失殆尽,今天连曾经不是一个行当的苹果凭借iPhone的辉煌将这个市场的大部分收入囊中。
柯达笨不笨,很笨,简直是愚蠢。拍照的目的是为了分享,如果仅仅是照片,肯定是照片的位置是死的,人是活的,这显然不利于分享,更不要说胶卷的耗材浪费以及在拍照时候不能“即拍即得也即删”的更好体验,以及数码储存带来的相片可储存数量的大幅增长。
要说柯达没看到这些趋势,我不相信,但是它的所有行动都向着相反的方向,想想以前满大街都是的柯达黄房子吧,现在你还能看见任何一家吗?
一个公司如何看到了一个明确趋势,但是由于当时所取得的成绩,选择守成而不是顺势而为,那就是愚笨,直到被用户抛弃,被商业规律清场。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诺基亚了,它的例子更好解释。iPhone为什么好?你可以找出一百个理由,但是其中一个理由最关键,因为它是半成品。你可能很奇怪,为什么是半成品,这个理由是《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先生说的,你想啊,你拿到一部iPhone的时候,里面大部分能满足你的需求的APP都是不在的,你得自己去下载,有的还得花钱,也就是这个手机的大部分功能要靠你自己来完成,按需定制,那iPhone可不就是个半成品吗?
诺基亚的手机虽然很早就有塞班智能手机系统,还有大规模投资的应用商店,但是它的骨子里仍然认为手机是一个独立的整体,要做一个“全成品”,而苹果认为iPhone和用户相加才是一个整体。思维出发点的不同,导致了诺基亚很快在智能手机的竞争之下败下阵来。
诺基亚不可能预测不到智能手机发展的趋势,但是它觉得自己应该还有时间,革命的就没有那么彻底,最后让自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愚笨”公司。
说白了,其实笨公司就是在某一个领域一根筋的坚持下去的公司。但是如果市场是空白,你坚持住了,就是精笨,那是好的。如果市场已经变化,但是你在现在的成绩下不舍得放弃,最后坚持了一个错误的方向,那就是愚笨。在今天的商场上,每天都在上演着笨公司的成功与失败。
中国人总讲愚公移山,大智若愚,说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前些天读《走进藏传佛教》,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文革的时候,西藏的寺庙都被封锁起来,藏民无处可以礼佛祈祷,最终几十年后解封的时候,发现寺庙的墙壁的坚石都被信徒的叩拜给磨平了,用额头磨平石头,看到这个故事,真的感到震撼不已,信仰竟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一个人具有信念的时候最具有力量,一个公司也是一样。
也许今天大家看我笨,其实我笑大家看不穿,因为我自己相信。
唯有相信,才有未来。相信我们正在做的,也将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笨公司。
2013/11/2
——黄太吉老板于上海回京飞机上
本文来自黄太吉创始人赫畅的微信公号文章。
相关推荐:
《黄太吉创始人赫畅:煎饼营销十诫》
《庄辰超:去哪儿的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