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SocialBeta内容贡献者@过境之风,编译自The Age Of Relevance,请尊重译者的劳动成果,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社会化网络之后,下一个互联网大事将是什么?
这个话题在科技界已经讨论多年。我认为我们正在见证一次模式的转变——从简单分享转向个性化、相关化内容推送。
不远的将来,兴趣图谱(Interest Graph)对社交图谱(Social Graph)的补充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Facebook、Twitter和Google已经着手研究如何进行 “相关性”(Relevance)内容推送。而不久之后,致力于该领域的创业公司肯定会越来越多。
“相关性”将是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唯一方法。
上图展示了在线信息获取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搜索主导
GOOGLE称霸互联网二十年就凭于此。它通过测算向某一个网站指向链接的数量,判断该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并通过搜索结果排名显示出来。
第二阶段:有社会化书签功能的Web2.0
在Web2.0时代,社会化书签服务获得长足发展,因为它能显示出最受欢迎的内容,比如 Reddit 和StumbleUpon这样的站点。即便现在,它们都已颇受欢迎,并拥有数以百万计的流量。
第三阶段:个性化信息推送
诸如Hunch、GetGlue这类网站,它们的服务重点放在为用户建立“兴趣图谱”(Interest Graph)。它借助一个“口味引擎”向用户推送用户感兴趣的信息。
第四阶段:“个性化的意外收获”
最后一类的创业公司将同时借助“兴趣图谱”和“社会化图谱”提供个性化服务。“个性化的意外收获”就是Jeff Jarvis说的“意外相关性”。例子包括Gravity、my6sense、Genieo和TrapIt。
“相关性”究竟是什么?
对抗信息过载的战役常常可以描述成“相关性”(Relevance)和“流行性”(Popularity)之间的选择。这里的“相关性”等同于“个性化”,与“流行性”相反。
然而,“相关性”并非永远等同于“个性化”。“相关性”是动态的——它由一个人在某个特定时间的需求决定。也许有时用户想要知道最流行的事件,但有时又想获得个性化信息。
有多种途径可实现信息过滤从而产生“相关性”内容。Google、 Paper.li和PostRank利用算法过滤;Reddit、Hacker News采用众包(Crowdsourcing)的方法;Klout通过对Twitter信息流内容的影响力进行筛选;Facebook借助社交关系网进行新闻推送,并用新评论插件获得社会化信息;而地理位置服务,尤其在移动通讯领域,是另一个有巨大影响力的相关性信息推送手段。
总结
“相关性”主导的网络将会对多个领域带来了深远影响。在服务中更好地利用“兴趣图谱”将带来更精准的广告投放,并将减少对传统的以CPM/CPC为基础广告的依赖。正如Dave McClure曾经说过的那样,盈利的关注点将向对更高层面的转移,如交易和订阅服务。在线媒体将重视“相关性”因素,并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站点本身,而不像原来一样将重点放在流量上。
未来,社会化媒体会因为粉丝数量和流量的减少逐渐失去魅力。它们将逐渐进化为凭内容获得影响力的系统(context-driven reputation systems),或变成算法工具(algorithms)。
“兴趣图谱”将有助于建立更好的“社会化图谱”。而如今这种单一化的“兴趣图谱”将进一步细分为“口味图谱”、“经济状况图谱”、“地区性社交图谱”等等,以更有效地满足不同种类的需求。
【译者小评】
按照本文的预测,在未来,可能我们今天为之喝彩的社会化媒体,会因为存在太多噪音,不再是信息获取的首选渠道。而精准的“相关性”信息推送服务将为用户的首选。想象一下,假如我打开电脑,想了解某条新闻,突然发现与这条新闻有关的所有信息已经推送到我的桌面上,是不是非常方便?“相关性”技术,让过去科幻故事里的桥段变成了可能。
译者认为,“相关性”的出现是对个性化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的进一步强化,将网络世界从现在原始的“群居”模式向现代的“独居”模式转变。但另一方面,正如现代社会一样,尽管人类不再是彻底的“群居”动物,但也不可能完全“独居”。如何发现未来的人在“群居”和“独居”模式中的平衡点,以及由此能创造出怎样的相关产品,将是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
从这样的角度说,尽管我们仍然处于Web2.0时代,但我们需要随时为几年之后互联网的进化做好准备。欢迎大家就互联网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本文链接:http://www.socialbeta.cn/articles/the-age-of-relevance.html
编译:@过境之风
原文链接:http://techcrunch.com/2011/03/03/the-age-of-relev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