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突然被在西雅图亚马逊总部工作的朋友刷屏了,这位朋友透露亚马逊线下食品便利店Amazon Go在总部开店内测了,亚马逊公布的Amazon Go视频一时间也引爆网络。
去年11月开始,亚马逊在美国接连开业数个线下书店(Amazon Books)。任何一家成功的零售公司都是基于两点,要么成本效率大幅提升,要么用户体验提升。亚马逊4年来一直酝酿开设线下零售店,在今年美国实体零售遭遇前所未有寒冬市场下,Amazon Go凭什么逆势入市?是炒概念,还是真颠覆?
这间占地1800平方英尺,相当于大约167平方米的线下便利店,开设在西雅图第七大街2131号。预计在2017年初对所有亚马逊用户开放。
不排队,不结账,让传统零售瞬间弱爆了
Amazon Go的线下购物刷新人们的脑洞。不用排队,不用结账,直接拿东西走人,是的,好像不是买,拿着就走好了。根据Amazon官网介绍,亚马逊的免结账购物体验利用了与无人驾驶汽车同样类型的技术:计算机视觉、传感器和深度学习。Just Walk Our技术能自动监测商品从货架上取下或放回,并在虚拟购物车中进行追踪。在消费者完成购物时,直接离开商店即可。随后,亚马逊将通过亚马逊帐号与用户结账,并提供发票。
Amazon Go店中除了日用杂货,还有厨师现场制作快餐和面包店烘焙的零食和点心,奶酪和巧克力。烹饪原料套餐“Amazon Meal Kit”,里包含食材和原料,只需要30分钟就可以做一顿两人份美食。忙碌上班族和学生族,直接到店里选购食物,不用排队结账和等待,大大节省时间。
几年前,我曾关注过RFID技术,当时德国的一些未来超市,手推车提供小屏幕显示车中物品价格,结账时,只需把RFID标签商品放到感测平台,就可自己结账。但,Amazon Go连结账都省了。
“Just Walk Out”,拿东西就走。Amazon Go出手,一定会让两家公司比较晕菜。一个是,主打“一小时送达”的美国杂货投递创业公司Instacart,还有就是硅谷初创企业Selfcart,帮助人们在超市购物自助结账免排队。
零售的根本在于成本效率和用户体验
不管传统零售,还是电子商务。不管是炒过头的O2O,还是马云说的“新零售”。所有新零售业态的产生、发展壮大,都基于两点,一个是成本效率,给用户带来更大价格实惠,比如沃尔玛;一个是用户体验提升,一站式购物体验,比如家得宝、巴诺书店垂直品类杀手,还有靠近社区的711便利店等。当然,一个成功零售业态,往往二者兼顾。
德国零售巨头阿尔迪之所以能在本土打败沃尔玛,依托核心则是低价,成本效率更高。据毕马威统计,阿尔迪的物品单价要比一般超市低20%~30%。1975年创始人卡尔在一次少见的公开露面中称:“我们的业务发展基础只有一个——最低的价格。”这个原则一直延用至今。一切经营活动都是为了这条原则服务。所以,当我们很多电商,很多O2O电商创业者在谈各种创新时,扪心自问,能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商品价格,而不是靠风险资本补贴低价。互联网不会改变商业的本质。
阿尔迪比沃尔玛成本更低,是体现在多个方面的,比如人力成本。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相对于沃尔玛一家店至少40名以上的员工,阿尔迪店内一般只有4至5名员工。这意味着阿尔迪可以支付员工很高薪水,聘请精干和年轻化的员工,但是从整体上又做到了节约劳动力成本。
2006年7月,沃尔玛宣布全面撤出德国市场,在德经营八年,累计亏损过亿美元。在德国重创沃尔玛的正是本土老牌连锁超市阿尔迪。低价,质优,看似是悖论的成功哲学,成了连锁超市阿尔迪的生存秘诀。
阿尔迪的人力成本支出在3-5%之间,欧美商超一般的人力成本占到了8-13%,而传统零售的毛利率也就18-25%之间。这一次Amazon Go无人店铺,将大幅减少门店人力成本,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零售的一种颠覆。
线下零售哀鸿遍野,亚马逊凭什么逆势入市
Amazon Go,让竞争对手们没高科技在手,都不好意思开食杂店了。事实上,当我第一时间将Amazon Go发给如今最热门的生鲜电商超市盒马生鲜创始人侯毅时,我猜他也有点吃惊。
对于业内人士,最终评价一种零售模式好不好,绕不开两个标准:一个是成本效率,一个是购物体验,同时满足用户体验和企业效率就是一个好模式。
成本领先策略是零售行业最常用战略。无论亚马逊,还是沃尔玛,精髓都是通过成本优势,谋取领先者地位。为了保持低价和利润最大化,总是让人力成本开支尽可能降低。但迫于政策压力以及低薪带来的员工流失和客户体验下降,也会捉襟见肘。
如果大规模推广无人化店铺,单在员工薪水和福利上,就会使零售企业受益良多。在智慧物流和机器人仓储上尝到甜头的亚马逊,出手线下零售,用科技降低人力成本是一定的,甚至会改变零售业的工作性质。
事实上,美国线下零售业2016年遭遇前所未有寒冬,大量零售商申请破产。瑞士信贷分析师认为,美国零售行业预计2016年累计裁员2.4万人,是2010年以来最高水平。而彭博社数据显示,2016年零售业裁员或超过37000人。美国百货业巨头梅西百货宣布考虑裁撤上万名员工。连锁超市巨无霸沃尔玛也表示将关闭更多门店,诺德斯特龙百货将裁员多达400人,以配合运营模式转变。
这些裁员显然是为了应对线下生产力的下降,电商兴起,实体销售受到损失,工资增加也让成本提高。在美国,劳动力成本高,而且在不断上涨。根据美国劳工部统计数据,目前美国有350万收银员。今年初,沃尔玛就是为了给占比86%的员工涨薪,增加了15亿美元的成本。
这些公司的总开销与劳动力密切有关,所以,零售商将使用一切手段来减少他们的成本应对颓势。也正因如此,逆势入市的Amazon Go无人收银店铺模式会引起业内的吃惊。
当然,除了人力成本外,评价一个便利店效率一个重要指标是坪效,一个便利店160平米上下,3000+SKU,如果,减掉一个收银台的位置,就可增加更多展示位置,提升坪效。
更重要的是,免排队免结账科技的运用,极大地提升了用户购物体验。毕竟在线下超市排队结账相当普遍。挑选商品只需要几分钟,但结账可能需更长时间。再有耐心的客户,也会因厌烦而不愿意再次去消费。很显然,我和身边很多朋友在近年来就减少了很多去线下超市的次数。
已有消费心理学证实,排队时,绝大多数人在等待8分钟后出现厌烦情绪,收银员心理压力也会加大,影响效率。最终,会导致一些客户放弃购买商品离去。这些都是线下零售有改善空间的隐形成本。这种体验良好的小型食杂店一旦布局适度,那么更多人会前往店内体验消费。这些因素都应该是亚马逊精密计算过的。
亚马逊的线下食杂便利店计划不止是Amazon Go,其马上要在西雅图西北部一个工业区开设——汽车穿梭超市,很像麦当劳的得来速汽车餐厅。顾客只需提前网上下单,开车过来,装上包裹即停即走。不过,这就是一个线下自提点。在国内电商应用不新鲜。
所谓食品日杂店,英文是Grocery Store。据称,亚马逊酝酿4年的线下零售店计划中,有至少三个线下实体超市概念,包括便利店和大型超市。亚马逊未来的计划是在全美开设“超过 2000 家规模不等的超市和便利店”,
亚马逊为什么要关注Grocery Store?
电商巨头亚马逊的线下入侵计划,有一个重要特色即是围绕关注食品日杂做文章。不是3C电器,也不是服装,而是重点解决生鲜食品日杂这个品类落地线下。
无外乎几个原因:亚马逊几乎卖所有东西,比如服装,亚马逊已成为服装消费者的主要购物去处。明年亚马逊将取代梅西百货,成为美国顶尖时尚零售商。此外,图书、大小家电、化妆个护、家居等品类,亚马逊都纷纷成为市场份额领先的零售商。
唯独在生鲜食品零售上,根据Cowen and Company 估计,亚马逊仅控制了总值8000亿美元的美国食品杂货市场1%的份额。市场潜力巨大,亚马逊上生鲜业务(Amazon Fresh)从2007年开始发展,探索多年,今年业务覆盖了包括伦敦在内的17个区域市场。但是,成效相比其它品类还是有很大差距,传统零售业在这块儿根深蒂固,无法撼动。
此外,即食食品和生鲜特色是,需求希望即时满足,而这些商品需冷藏,冷链运输成本高,客单价低。但是,这类商品购物频率高的特色非常重要,所以,要培养客户粘性带动其它商品消费。同时,又能有效利用亚马逊多年以来搭建的仓储系统,规避最后一公里物流的复杂。线上电商整合线下零售店是一个非常有效解决方式。生鲜日杂利润微薄,完全可以跟规模要效益,这是亚马逊的擅长。
从传统零售,到电商,到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每一次业态变革都不会一蹉而就。亚马逊这次抛出的Amazon Go还在测试,缺乏细节,整套机制如何工作,能否真正落地,是否涉及法律争议都有可能? 但这个线下零售门口的野蛮人,有可能真会改变线下零售的游戏规则。
至少,这个消息的披露,开了很多人的脑洞,也让亚马逊在美国的这个假日购物季成功吸引了更多的眼球。
本文作者Nicole,东哥投后管理业务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