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百度转舵学腾讯的业务模式

百度CTO李一男和COO叶鹏同时离职了。再加上之前陆续离职的联合创始人和若干CTO和COO,李彦宏的高管团队保持着业内最快的“新陈代谢”频率。业内有人评论,Robin(李彦宏)同学需要反省高管引入机制,但远水不救近火。

所谓近火,就是传说中百度高层一段时间来所进行的争论:百度是继续专注于搜索,还是尽快赚钱壮大势力。若是前者,就要继续紧盯“整合全球中文信息”这个目标、以Google为参照系、对比如去年李一男空降伊始重推的阿拉丁计划做主力投入。若是后者,就要废弃Robin本人“不做游戏,不做短信,不做弹出广告,这样才能把搜索做好”的早年论断,什么最有钱景就做什么,不管是游戏、短信、还是弹出广告。

听说这场争论被Robin一锤定音:赚钱最紧要。于是一帮百度高层离去了,他们觉得赚钱没意义,像Google那样骄傲的探索才对得起自己的青春。离职的不止CXO这个级别,还跟着一些中高层,相应的人事变动接踵而来,比如创新发展部的主管VP就由就由任旭阳换成了SVP沈浩瑜。

再接下来,一些本来进行中的项目也被断然废弃,比如跟178游戏网达成的合作:178承建百度游戏频道,百度推广并卖广告,双方分成。这个套路是百度作为一个信息整合者这个传统定位所能涵盖的,也是百度之前探索过的路子。但据说新思路是:百度不赚此类拉广告的小钱,而要自己研发和运营游戏,直接赚大钱。看起来,Robin真的要率领百度“转向”了。这在百度历史和互联网格局上,都是大事。

为什么要转型?

2009年Q3,百度收入1.9亿美金,运营利润近8千万。在中国互联网公司里大致排第三,仅次于腾讯和盛大。同时,百度收入还保持40%的同比增长,手里有6亿美金闲钱。就这么一个看起来很豪华的家底,但Robin并不满足,还是要“转型”,去挣更多的钱。

这个压力当然来自腾讯。同样的2009年Q3,腾讯收入5亿美金,运营利润2.5亿。分别是百度的2.6倍和3倍。腾讯收入和利润的同比增长率分别是66%和107%,远高于百度的40%。现金储备是16亿美金,是百度2.7倍。按照这个发展趋势下去,腾讯和百度的距离会很快会是5倍,甚至10倍。那个时候,大家就不在一个量级了。

腾讯这么赚钱,是因为腾讯就是“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而百度一直仅仅依靠竞价排名一个核心业务。目前腾讯每季度5亿收入里,有广告、大型网游、休闲游戏、虚拟物品、无线四块,其中比例最大、利润最高的是游戏,同时游戏也是互联网所有业务线里市场规模最大、利润最厚、仍然江山未定波起云涌的一个。很自然,百度要赚钱,第一个冲刺的也是游戏。

如果单说赚钱,百度没必要怕腾讯。中移动和地产商也很赚钱,百度肯定不怕它们。不一样的关键是:腾讯赚钱的方式迟早要抽掉百度的老底。

腾讯有一个黏性巨大的QQ用户群,其赚钱战略是:当有什么商业模式成熟了,就把这个模式导入我的用户群,然后迅速获得收入。比如早先是模仿韩国人做虚拟物品买卖,跟着中移动捞SP的钱,后来跟着新浪们做门户拉广告,再后来跟着盛大们做大型网游。现在大家都看清楚了,电子商务又尤其是B2C要井喷了,于是QQ也开始大做商城项目了,QQ用户也可以通过财付通定机票和酒店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问题是:当黄雀腾讯并不承担摸索一个新商业模式以及教育市场的成本,也并不承担推广的成本(向其QQ用户直接推广新产品,市场费用几乎为0),并且,各项业务共同分担管理费用等等成本,那么它做每一个业务的利润空间都要更大,综合起来的利润率都要高很多。结果是:腾讯季度有5亿美金收入,排老二的盛大也才2亿左右,至于利润,更不是一个量级了。腾讯利润这么大,确实要感谢那些辛劳勤奋、为整个行业创新预付成本的先驱。

接下来,当针对于每一个业务的直接对手时,腾讯就可以在某一个特定时间内用其它业务的利润来补贴这一个业务,“耗”掉这个业务主要对手的利润,进而逼迫它压缩投入,逐步削弱对手而自己成为这个细分市场老大。比如门户的广告业务,利润率一直都很薄,腾讯就可以用自己的游戏利润来补贴门户业务,逐步追赶,现在已经非常接近老二搜狐,并有望在3年内取代老大新浪。比如在线支付工具,一直处于烧钱抢市场的阶段,腾讯的财付通就通过9折充值Q币的“强行输血”的方式来不断壮大自己,蚕食掉支付宝的市场份额。附带说一声,腾讯已经是网游业的老大,据说QQ邮箱也几乎把网易拿下,占有率第一。

于是我们就明白了马云看似怪异的行为:淘宝盈利如果高于某个指标,高管就有罪,而不是有功。因为第一,如果你盈利了,表明商业模式成熟了,腾讯们就会更加凶猛的扑进来。第二,如果你眼睛盯住利润而不是市场份额,那么就正好契合了腾讯的套路:我用其它业务的利润来“耗”你,我不要利润,要份额。

跨平台的价值

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接二连三的跨界运作,多元化,什么有钱做什么,混战,布局。追根溯源,是腾讯的收入模式间接决定的,富户马化腾就是很大程度上制定中国互联网竞争和发展规则的人。要命的是,腾讯的收入模式又决定于其业务模式,即先有一个牢不可破的QQ用户群,才能不断导入商业模式。收入模式可以模仿,但业务模式仅此一家。

不过不少业内人士认定:就算没有腾讯的业务模式,也必须尽早模仿其收入模式,只有体积够大,才有持久力,也才有跟腾讯“对耗”的资本,才能争取时间寻找突破或者等待奇迹。这恐怕要被很多互联网人所惋惜:混这个江湖,最重要的是势力,而不是创新。可能,这也是百度那些出走高管们的痛,也是Google粉丝们的痛。

现在学习腾讯的不止百度,而基本成了主流。比如号称拥有第二大客户端安装量(仅次于QQ)的迅雷,就在这条路上撒腿狂奔,先是卖广告,后是联合运营游戏,再到开商场、自己研发游戏,不断把被证明为成熟的商业模式往自己的用户群里嫁接。不过终归到一点:这样学,只是形似而不是神似。用户群黏性大、牢不可破,才是神。

目前来看,百度和迅雷都缺乏“神”。哪天用户不再需要下载电影到本地,而直接在网上看了,迅雷的价值也就釜底抽薪了。哪天搜索引擎有了一次技术革命,或者社会性搜索的比重逐渐超过一般信息的搜索,百度的价值也就日渐萎缩。它们没有一个网,在这个网上,用户根本跑不出去。

值得一看的是,阿里和盛大两个集团似乎开始有那么一点“神”了。这个神不是人际之间的网,而是不同业务线之间的网。

阿里巴巴、淘宝、支付宝、阿里软件、阿里妈妈、口碑,就是相互嵌套起来的网,并且马云还为之苦心炮制出C2B2B2S的概念。你用我一个业务容易跑掉,但用我5个业务就很难跑掉,而且你用我一个业务感觉“及格”,但用我5个互相关联的业务就会感到“爽”。现在阿里要织更大的网,比如和电视台一起做购物平台和购物节目,和媒体一起做杂志。越来越多的业务线共享信息流,多次复用,不仅分摊成本,整体抗风险能力提高。

盛大游戏、华友世纪、盛世影业、起点中文,也是相互嵌套起来的网。起点的创意可以给盛世的电影和华友的音乐用,盛世的电影可以在酷6和华友的渠道上推广,华友的音乐人也可以给盛世的电影和盛大的游戏作曲,盛世的导演可以为盛大的游戏策划。当各块资源互动起来,达到多次复用,成本降低,收入和利润空间就很大,并且复制难度就会越来越大。

期望看到更多的类似的尝试,期望有更多战略级而不是产品级的高难度创新,以打破既定的发展规则和行业格局。诚挚祝愿百度和Robin走好。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百度转舵学腾讯的业务模式  腾讯  腾讯词条  模式  模式词条  业务  业务词条  百度  百度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