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企业,谁还需要管理呢?已经不止一次听到这样的抱怨了。为什么会有如此抱怨呢?国进民 退,眼见着那么多的国有企业凭借着良好的资源和垄断优势,规模和实力越来越大;而在民营企业的阵营里,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竞争愈发惨烈,大家觉得做 生意没了什么前景和希望,也就没心思来谈什么管理了。
的确,企业界的这种不平等竞争的现象导致很多企业家心灰意冷。不过,心态平和一些来 看,竞争什么时候是平等的呢?早些年,中国的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跑得比较快,很大程度上是国家的政策使然。国有企业因为体制性约束,始终没有在竞争中取得 足够快的速度。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自身的体制和经营的效率,的确比原来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也是事实。
回到企业管 理的问题。是不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既然人家有着超强的垄断能力,我们就干脆撤了呢?我看也未必。管理是企业的必修课,其最终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效率, 所以不管企业大小,只要效率足够高,方向正确,那么肯定是一个有很强竞争力的企业,虽不做大,也可以做强。
再换一个角度来考虑,这些年来,中国企业整体上的竞争能力有哪些方面呢?低成本,这也许是很多人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 答案。从国际竞争力来看,中国企业的确是把低成本的能力发挥到了相当的层次。但是,这种低成本是怎样的能力呢?人力成本低,这是毋庸置疑的,农民工的工 资,保持了20多年没有增长,这是多么奇怪的现象!今年一开春,众多的工厂开始着急,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有单无工,多年的人口红利看来已经到了用尽的时 候。低成本还不仅仅体现在人力成本上,土地成本低,环境成本低,技术研发成本低,从宏观到微观,在中国这样的一个追赶型经济中,企业的价值链变得非常短。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大的工厂加上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
这样的模式,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加上我们多年来的汇率偏低,的确有其难以匹敌的威 力,众多的跨国公司在竞争中纷纷被淘汰,中国制造似乎真的已经无往不胜到了在国际市场上遭到歧视和打压的地步。一根筋跑到头,早晚有撞南墙的时候,靠这种 单一的竞争力,的确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中国企业这些年中是否发展出另外的能力呢?目前来看,似乎还没有。我们的研发怎么样?有新的产品吗? 这几年非常活跃的手机产业,在中国市场上,因为政府管制环境的问题,最终出现了一个让大家又爱又恨的山寨机。爱的是“价格便宜量又足”,恨的是处处有侵 权、盗版和仿制的嫌疑。虽然对全球手机产业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力,但始终不是一个可以拿的上台面的东西。
更关键的问题是,如火如荼的山寨手机 是在联发科的“保姆式销售”方式中发展起来的。联发科解决了从芯片到软件应用的整体方案,中国的山寨手机企业解决的是外观设计、批量生产和大规模销货的环 节,这里面技术含量依旧不高,品牌效应差强人意。相反,我们看苹果和谷歌,在手机领域却风生水起,凭借这创新的产业思路,不管是品牌、技术和商业模式,都 占据着这个产业的高端。
由此看来,不是我们不需要管理了,而是管理水平实在是非常不好,还需要做很多方面的提升。此前的低成本之道,谁都明 白不是长久之计,但是因为多年来的路径依赖,转变起来非常难。创新模式的生成,将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但却是不得不做的一个事情。
阿里巴 巴的创始人马云在最近的中国企业家论坛上说,中国的民营企业学习能力不够,这些年没有国有企业学习能力强,没有人家学得快,所以才有“国进民退”的抱怨。 这个说法,可能很多企业家听了都会不舒服,实际情况也不能仅仅归结到学习能力这一点上。但是,仅就商业模式和企业竞争力来看,中国的民营企业的确需要新的 产业变革思路。
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如今有很多企业主干脆关掉公司,将手头的资金投资楼市,随着中国房地产价格的畸形上涨,他们轻松地获 得了比经营企业更多的利润。
也许我们没有理由责怪这些投机楼市的企业主,对于在市场竞争中受到种种因素排挤的民营企业来说,这样的“快钱” 却有着别样的快感。但是必须要认真对待这样的商业环境,且不说如此严重的投机氛围中积累起来的房地产和金融风险到底多大,如果一个社会在机制上更多地鼓励 投机而不是投资和创业,那么还去哪里寻找所谓的创业和创新意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