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商:可怜的快递员
中国电商市场大发展,但是利润在哪儿呢?
这是“中国经济奇迹之一”,曾明说。他正在谈论电子商务,作为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首席战略官,他预测今年他所在公司平台上的电子商务交易量将达到1万亿元(1590亿美元),超过了亚马逊和eBay的总和。这个预测很大胆,但是想想光棍节发生了什么吧。
几年前由学生们发明,被电子商务从业者利用起来的光棍节,每年的11月11号为光棍们降临了(因为1是最孤单的数字)。这有点像情人节,只是更上一层楼。单身汉(女)们互赠礼物:大量的首饰和糖果。
今年的11月11号,他们在阿里巴巴的电商平台上消费了令人吃惊的190亿元,比去年增长了四倍,比去年美国的星期一网购日(感恩节后的星期一,此时商家大肆鼓励美国人在线购物)的两倍还要多。网上交易量超过1000万,占了当天快递量的80%。快递员都被包裹埋起来了。
那么中国电商的日子很好过吗?不尽然。电商从业人数和在线交易量都大幅增长(见图表)。消费者享受到了低廉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和更多样化的选择。问题呢?中国电商的利润压力大过美国,里昂证券分析师埃里诺·梁认为,“几乎没有哪家在赢利。”
在线零售商和他们的实体店对手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当当网(类似于亚马逊的一家公司)以及京东商城(另一家在线零售商),已经大规模降价。腾讯,一家以即时通讯软件闻名、资金丰富的在线巨头,正在大规模撒钱来赢取市场份额。京东商城也从投资者那里募集了4亿美元做同样的事情。但是不清楚它们的钱还能烧多久。
尤其是现在实体零售商正在反击。沃尔玛提高了它在本地电商一号店的份额。波士顿咨询公司的Jeff Walters认为,像沃尔玛这样的零售商每年也就是能开四五十家实体店,而这仅仅是中国市场需求的零头,“这就是在中国电商如此重要的原因”。中国西方竞争者涌入中国市场,它们采用的是大卖场模式,包括最近进入的百思买(电子电器连锁集团)和家得宝(一家DIY商店)。
苏宁和国美,中国的大型电器连锁超市,正在扩展其网上产品的规模。麦肯锡咨询公司的Alan Lau说,他们正在阻止生产商给电商提供太大的折扣。他估计2001年电脑和手机的网上价格比实体店便宜了12%,而今年则只有7%。随着差价的缩小,企业间利润的差距也在缩小。
突出的例外是阿里巴巴,它几乎占了中国电商市场3/4的份额。因为它的淘宝平台(消费者对消费者)和天猫平台(商家对消费者)连接了众多的卖家和买家,阿里巴巴并没有物流和库存成本。它本身并不生产产品。(美国官方给它贴上假冒伪劣的标签,这种指责并不公平。)它主要是通过广告而不是用户缴费来赚钱,这种模式能成功源于其在市场上的统治地位。
私人控股的阿里巴巴公司并没有提供它的详细财务资料,但是雅虎公司拥有它的股份(正在减少)。本月雅虎披露阿里巴巴的总收入,和上年同期相比几乎翻番,在今年6月之前的三个季度达到了29亿美元。利润则是同期的三倍,达到7.3亿美元。
阿里巴巴牛气冲天。电商大约占据了中国全部零售额的5%,和美国大体相当。但是它坚持认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在美国,实体零售商店遍地开花,高效运作。在中国,大城市外则是零星、低效、很难见到。所以电商可以越过它们大幅度发展。
邓先生强调还有大量中国人没上过网。当他们上网的时候,阿里巴巴会观察、记录、分析他们的购买习惯。阿里巴巴公司有“大数据”战略。它希望能帮助供应商快速处理客服信息,共享数据分析结果。这会让他们加速产品设计周期。
公司的伟大抱负是帮助中国转向“大规模订制”和“用户创新”——将这种趋势变为现实。“整个供应链将会基于电子商务,”邓先生认为,“它不仅是工具,更是整个经济的核心。”
译者 陈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