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反腐”之风刮过,据贝恩咨询预计,2014年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只增长了2%-4%,低于4%-6%的全球平均增幅——毫无疑问,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好日子已经结束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零售商和投资者开始试图通过笼络中国消费者的胃来吸引他们消费。相比奢侈品市场的缓慢增长,餐饮业的销售额仍在以每年约10%的速度增长。
之前,国内的高档购物中心似乎不大愿意接纳餐馆——餐馆支付的租金肯定要少于奢侈品店。而现在,餐馆似乎更受购物中心经营者的欢迎了。但是,在中国市场,是否奢侈品店和餐馆之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答案是未必。
国际美食让人耳目一新
随着消费者开始寻求更多的生活方式和全球化的体验,国外连锁或者具有异国风味的咖啡馆、甜品店和酒吧在中国市场里迅速扩张。由于中国消费者出国旅行机会增加,收入上涨和口味变得更加国际化,主流消费人群对日本菜、沙拉、奶酪、牛排、米其林星级餐厅、西式甜品比如马卡龙这样的异国食品开始越来越感兴趣了。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亚洲零售合伙人(Asia Retail Partners)的管理合伙人Nicolas Van de Casteele认为,“中国的下一轮商业浪潮是餐饮,因为中国人渴望感受新的生活方式”。亚洲零售合伙人原本代理法国时尚品牌,现在转投餐饮,打算在上海新开两家巴黎风格的咖啡馆之外引入高档法式汉堡概念餐厅。与之类似举措的是,LVMH集团也在2013年收购了米兰咖啡馆Cova。LVMH集团的亚洲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还花1亿美元收购了新加坡翡翠餐饮集团90%的股份。
但从卖奢侈品转向餐饮这种方式,能否持续刺激国人的更多消费?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是的,人们早已意识到购物中心不仅是一个消费场所,也被视为是某种生活方式的寄托。百货业结构早在中国反腐之前就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本上变成了零售占50%、餐饮占30%、娱乐占20%的“五三二”结构——目的就是增强顾客体验。在中国,新建购物中心都在主推餐饮区。在上海的阳光新业广场(iShine City),餐饮区将占去近一半的空间,北京的老牌高档购物中心新光天地也在扩充餐饮面积,力求将人们留在商场中的时间越多越好。
但因为反腐、租金高、竞争激烈等原因,餐饮企业和奢侈品企业一样,目前在中国的处境也极为艰难。
卖饭不比卖奢侈品容易
首先,由于网络购物等新交易模式的冲击,购物中心这一营业模式一直处于震荡中。据美国一家地产分析公司CoStar Group的调查报告,在今后5年内,美国境内15%的购物中心将停业关闭。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中国。2014年5月,百胜集团位于山东济南和江苏常州的两家大型百货店先后关门,至此近两年来百盛已在中国关闭6家门店。另一零售巨头沃尔玛今年3月以来也关闭了重庆、杭州等地的7家门店——以往大型零售商“只开不关”的美好时代一去不返。
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重点大型零售业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9.1%,增速较上年放缓1.1个百分点,创1999年以来最低。大盘跌成这样,与之配套的餐饮就算增长,也好不到哪里去。
同样是由于反腐和成本上涨,中国烹饪协会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餐饮百强企业分析报告》以及2014中国餐饮产业发展报告显示,餐饮百强榜单,北京市场无一家企业进入前10名。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正餐则出现1991年以来的首次下挫,收入不增反降,降幅高达10%,其中,中高端餐饮降幅高达20%。
2013年可能是中国餐饮触底的一年,餐饮百强营业收入增速首次低于全国餐饮收入平均增速,净利润下降的企业高达42家,比上年增加了30多家。2013年,高端餐饮收入近10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1.8%。增幅水平同比下降14.7个百分点。
这边是餐饮行业行情不好,另外一边是房租和人工上涨。2013年,星巴克不得不关掉在1999年开的内地首家门店——这个店位于国贸,是星巴克内部的幸运门店(它的销售额一直居高不下,很多星巴克如今的高层是从这里做店长起开始升职的)。星巴克关店的理由是付不起房租——据估算,星巴克国贸店一年的租金和人工成本超过700万元。国贸商城一期店铺租金平均每月每平方米超过了1000元。而根据星巴克2012年的财报,星巴克亚洲地区平均单店营业额为8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9万元。
2008年以来,北京的写字楼租金年均增长将近40%,增速达到世界第一。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怒波都说,一些高端餐饮业现在交不起租金,传统的商业面临极大的问题——就连百胜餐饮集团这样善于控制成本和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公司2013年第二季度总利润也下降了15%;中国区同店销售额下降20%,营业利润下降63%。
Managershare+观点: 即使全球的奢侈品品牌和他们的代理商去开高端餐馆和连锁咖啡店,即使人们都喜欢这些异国风味的食品和体验,高端餐饮的利润率和奢侈品也没法比。虽然高端餐饮在2009年以前被看成是“暴利”行业,中国餐饮百强企业的净利润率也一般是保持在11%—12%之间,到了2010年,这一数字已经跌10%以下。
何况,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始终有着很强的实用性和本地化“烙印”——2013年餐饮百强中,火锅是唯一平均单店收入、平均每平劳效、净利润率都正增长的业态,其营业收入占百强总营收的比重超过1/4。
LVMH集团总不能在中国开连锁火锅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