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领域出现了很多戏剧性变化。但有一样已持续了至少一个世纪未曾改变:银行分行制。在欧洲大部分地区,屈指可数的几家大银行把持着各自的国内市场,他们每一家都拥有数千分行。在美国大萧条时期,法律强制发展大型国家银行,但在州一级,银行的基本结构仍非常相似。在该行业其他领域不断创新、扩张或衰落的同时,银行小额业务却始终一成不变。
如今在技术变革的推动下剧变来临 – 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大数据”计算机处理方兴未艾,另外客户也越来越愿意使用网络处理复杂的事务。这些发展早就决定了银行要转变自己的业务处理及组织方式。正如我们本周的特别报道所言,他们已开始着手改变。
真正的智能手机
最容易看到这场革命的地方将是商业街。在那里,银行分行的重要性会降低,数量会大幅减少。保留下来的那些分行也会改头换面。大多数人存款或领取结算单不会再专门走进银行而是在百忙中通过自己的手机进行操作。在商店购物时他们也不会再打开钱包犹豫付现金还是刷卡,而是掏出手机。手机上会带着一个由Google, PayPal,
Square或其他还没被想到的公司提供的虚拟钱包。如果忘了带手机,你可以键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外加一串密码(或者直接报出你的姓名)然后继续购物。
如果这只是一种更便捷的支付方式,银行很可能会不屑一顾。但这也预示了现有的金融关系即将被颠覆。在买一杯两美金的咖啡时,你不用再随便从钱包里掏出一张卡来付账(并冒着超出透支限额、被银行罚款35美金的风险),你的手机将帮你选则最佳支付方式。利率最高的信用卡或者回报最低的奖励计划将被智能钱包排到末尾。还款时会自动先还最贵的贷款。因不小心透支而被罚款将成为历史。
这些改变将使银行客户拥有更多影响力,能让人们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最佳交易选项,主要是以银行利润为代价。需要经常寄钱回家接济家人的移民将是获利最多的族群之一,一直以来银行系统收取的手续费最高达到汇款总额的20%,让他们很是郁闷。信用记录差的人当然也不必再为发薪日贷款支付一年1000%的利息。不过实际上,所有客户都应该能从中受益。
这将削弱小额银行业务的旧有模式。价格会变得更透明。如果银行实际把客户的存款当成无息贷款,那就很难再假装银行是免费的;另外银行以后也很难再从一些缺乏计划或懒散的客户身上获利,目前他们会不慎突破透支额度或者一边把现金放在收益低的储蓄账户,一边又欠着高息信用卡的钱。银行可能不得不接受信用卡、个人贷款以及抵押贷款的利润率会变得较低。
然而银行也拥有大好机会。他们的开支会因大量分行的关闭而减少。银行也可以从巨大的客户数据宝库中挖掘新的收入来源。知道你刚买了什么商品或者你订了去哪儿的度假产品,银行就可以提供相关产品的实时折扣(就像谷歌根据用户的搜索内容有的放矢的刊登广告)。小额银行业务的变革还将为最优秀的银行提供通过IT平台赢得新的规模经济的机会。
在大多零售业革命中,政治家也需要有所作为。但银行却有所不同:他们在经济中的核心地位意味着政府必须确保他们既方便又安全。就方便性而言,有人担心银行提供更多网上服务后,老人、穷人以及电脑盲将被排除在金融体系以外。但肯尼亚、印度以及巴西等国使用的简单便宜的手机银行系统告诉人们事实并非如此。
安全性是个更棘手的问题。事实上,能创造丰厚利润率并稍稍鼓励银行冒险的寡头适合监管者。他们有内置安全防护垫;如果会造成客户的损失,那就损失吧。
当银行真正电子化以后,这个舒适的世界将会消失,银行与客户之间会产生新的中介。由于害怕改变和竞争会带来更大风险,很多监管机构会想要对这种创新进行一定程度的扼杀,例如压制新公司或阻止外国竞争对手进入本国市场。
他们应该抵制这种倾向。稳定的金融基础能保证银行在困难时期仍有足够的资本和流动资金继续运行。只要金融基础稳定,就应该让银行尽可能的激烈竞争。
译者 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