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什么创业者都开始讲情怀?

Managershare:情怀讲好了是文化战略,但大部分企业都没卖好。

通常而言,情怀与商业都关系不大。甚至,当罗永浩卖手机大谈工匠精神和情怀时,舆论的反应大多是嘲笑和反感。

但这种风气并没以此为终,反而这两年在创业圈很吃得开。

最新的例子就是,高调创业公司乐视的高调创业者贾跃亭,将其内部信以“主宰自己蒙眼狂奔你就会成为最亮那颗星”命名,以此公布其融资信息。

前几天的例子是小米。雷布斯在发布今年的第N场发布会上发布全金属Note 3时,抛出了“我所有的向往”金句,大谈王者卫冕的反思与伤感。

连一直很冷峻打专业牌的华为,在此之前也念出了“执念是一种信仰”。自从做手机,华为的手机广告永远如汽车文案,文绉绉,虚飘飘,让人琢磨不透。这反倒与小米等拼配置、比跑分的手段形成了一定区分。

……

这似乎变成了一种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贩卖情怀”的创业公司?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命中目标消费群体的高招

这里主要以To C的产品为主。

当然不是说卖情怀是不好的,基于扎实的市场调研,基于对产品深刻地定位和理解,或者还有营销公司的协助,通过情感认同,打动目标消费者,这是市场营销上的高阶打法。这个角度看,苹果当然是榜样,“苹果的中国学生”小米前期也打得不错,后来就慢慢有点“做作”;罗永浩呢,痕迹太重,商业手法暴露无遗,让人厌烦;华为为什么会误入歧途?完全不是那个气质啊!

有人问,那To B的创业者怎么样?他们倒是很少会用这种方式,一般而言都会直接打具体的功能点或价值点。

模仿大神乔布斯

让人听不懂的广告词式的金句模式:必然会提炼一个“让人听不太懂”的句子,有点虚,但显得有文化、有逼格。

看看iphone那些广告词就知道了,有点让人越来越琢磨不透,什么是“比更大还更大”?什么又是“我所有的向往”?

但凡这些效仿者的发布会,也无一不是大背景屏、带个耳麦、简单的ppt语言,加上煽动性的讲述。情怀油然而生的样子。

迎合90后消费者

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消费者是崇尚个性,及寻求归属感的一代,他们对产品的认知,在价格和性能之外,还增加了认同感的要素。你是不是我的菜,这很重要。而“金句+情怀”其实就是在表达这种分类——通过语言划分疆界,通过情怀获取共鸣。

于是乎,这些企业的创始人们都开始讲故事:我做这个产品,不是那么简单的,不是为了卖钱,我是怀揣使命为你们这一部分人做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也会坚持下去。是不是听起来就很感动?

用情怀弥补产品的匮乏

看了看手中的产品,和同类相比其实没什么本质的或太大的区别:比如小米手机,比同类型的华为、魅族要好?比如电动车、自行车,除了设计外,与其他传统大牌产品有本质区别?哦,不对,可能还有“互联网+”的区别。

“互联网+”不就是“改变世界”的情怀吗?加上去贩卖,听起来似乎就很高大上。就好比现在送外卖的都叫“骑士”,发传单的都叫“地推”,一下子情怀改变了世界。

这个尤其在一些新型创业企业身上,比较明显。产品还没具备情怀基础呢,就被赋予了太多的责任和意义。结果是别人笑话,自己也连正道都不会走了。

情怀应该是产品附加值的体现,而不是一顶“欺骗”消费者的帽子。情怀应该是创业者活下来的内在驱动力,而不是让消费者买单的武器。如果把情怀作为消耗品,那么很快情怀用完了,而产品也没有什么进步。

所以,还是建议创业企业、创业家们,还是少谈些情怀、少拽点文字,先花更多精力做好产品、倾听客户去吧。好的东西会说话,打动人的永远是词语背后的行动,包装里面的实物。有了口碑,自然就会有金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什么创业者都开始讲情怀?  创业者  创业者词条  情怀  情怀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开始  开始词条  
营销管理整合

 百度的账号困局

腾讯市值突破5000亿美元,阿里距离5000亿也只是一步之遥,而百度却只剩“All in AI”的豪赌。纵观近几年互联网领域的风起云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曾经的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