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这种模仿职场里很常见,过去国企的师徒制就是模仿的制度化。
我们会被各种流行观点所左右,比如“做自己”。
你会从各种对名人的采访中看到、听到关于他们“做自己”的故事:张导为何能拍出名片,因为自己独到的眼光;索罗斯为何能在各种金融市场中屡屡得手,因为他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莫言为何能写出震撼人心的故事,因为他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我们为此心向往之。于是乎,当从事一份职业、着手一个兴趣、开始一段学习时,把“做自己”当信仰的人就会不顾一切地找自己的魅力:这就是我自己的风格,这就是我的性格,我就这样。
但是,聪明的你会发现,这样很难行得通。
当一个客户跟我谈起他刚进入新企业而不知所措的焦虑时,我问了他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
“王菲在微博里秀了一张模仿邓丽君的照片,你看到了吗?”
“这跟我的工作有什么关系?”他的提问在我的意料之中。
“那张照片太像了,以至于网友们叫她王丽君。你知道我上中学的一段时间特爱听王菲的歌,她还专门出过一盘磁带,全是模仿邓丽君的歌。”我继续展开自己意识流的咨询。
“……”他已经完全蒙掉了。
“我想说的是,当你觉得不知所措,或者觉得不再成长时,你需要找个人模仿。”
这个诀窍非我发明,而是人类天生就有。回顾一下各位曾经的模仿对象:刚出生时叫的第一声“妈妈”是在模仿妈妈;这种对母亲的模仿一直持续到上小学,小学时开始模仿你喜欢的那个老师;进入青春期之后有了偶像,开始模仿追的那个明星。你会去学他带颤音的风格唱歌,你也会模仿电影里他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一些人在第一份工作中之所以能迅速成长,是因为他找到了一个比他强,又经常在他身边人作导师来模仿。这让我想到了我第一份干了十几年的工作,工作的第一年我就“相中了”一个负责人,把他当作职业导师,这让我的很多处事能力迅速提升。
人类的学习从模仿中来。而当我们进入工作或转换工作时,外界过多的干扰导致我们遗忘了儿时沿袭下来的才干。
当我们来到了一家新公司、一个陌生的组织,两眼一抹黑,面临各种新问题:开会流程、邮件风格、PPT要求、工作内容……全都是新内容,在他们看来驾轻就熟,在你看来又面临新的磨合。此时,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迷茫期和成长期,不妨把模仿的绝技开启,先去相中一个职业导师做模仿对象。
这个模仿对象,首先得有魅力。你看中的那个人要么自信干练,要么学富五车,要么智慧深刻,反正无论怎样,他在这个组织里气场够足。
其次得跟你臭味相投。假如某天,你看到他在茶水间跟人聊天提到了某个民国大家,而你竟然也曾经深入研究过该大家的野史。你就会对这个职业导师有惺惺相惜之感,从而你跟他有了那么一点共同语言。
再次,最佳的方案是,他还会跟你经常在一起工作,如果是你的顶头上司或项目合作伙伴,那就是天赐的机会,吃定他。即便不能经常在一起工作,那你也可以尽量创造出在一起工作的机会,抓住每一个会议、每一次邮件、每一个可能的项目。
如何模仿?拜托,如果你还是一个中国人的话,就不需要问我这个问题。我们可是“山寨”的老祖宗啊。周星驰的《九品芝麻官》里详细描述了如何模仿的方法,那小子利用在妓院工作的大好时机,通过模仿老鸨骂仗,从而练就了一身的好嘴皮子,终于咸鱼翻身,荣归故里。
如何模仿?只需要做到:
观察。观察是模仿的第一方法。你要观察你导师的一举手一投足、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通过观察你就明白:当遇到多个利益纠纷的邮件时,他是如何回复的,他写PPT的思路是什么样的,他在会议中是如何发起提问的,他是如何安排自己和团队工作的,他跟团队谈具体事情的语气如何、眼神如何、手势如何……
附体。当观察一段时间之后,当面对类似场合,你就会有“在这一刻灵魂附体”的感觉,写邮件时很像他的口吻,写PPT时比肩他的思路,会议沟通时调用他的语气、他的手势……整个过程是完全下意识的,以至于你会在一段时间里说的口头禅都跟你的职业导师一模一样。
继续观察,附体……这两个动作多次循环。之后,你就会成为×××第二。这时候,你就长成他的样子。
这不光适用于职场。
我的一个朋友奔奔,她已经连续300天抽出1个小时练习书法。即便到了今天,她依然还是在临摹,从柳公权到赵孟頫。假如你是“做自己”的信仰者,你一定会为之抓狂而问:“那你自己的书法风格在哪里?”但是,这就是学习书法的过程,她得把每个字、每张帖、自己喜欢的名家的笔法临摹多遍之后,才能灌注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变化。
还是回到王菲。王菲能成为天后级明星,大家似乎都认为是因为她能“做自己”的风格。但是,如果真的关注王菲之前演唱风格的变化时,你会发现一些不同的线索。
王菲1985年出道,曾经换过一个更“香港”的名字王靖雯。出道到1994年,一直唱香港风格的歌曲,也确实在香港艺人中斩获颇丰,当年《容易受伤的女人》和《执迷不悔》也是在top榜上停落多个星期的歌曲。这个状态的王菲,主要模仿的是港台流行唱腔,只能算是一线明星,比之后能达到“天后”级别却总是缺少点什么。于是,在1994年,她改回王菲的名字,并因一曲《梦中人》奠定了日后的风格。这里,我们可以从其访谈中发现,她使用了更适合自己的咽音技术,从而一举突破港台唱腔,达到别人无法企及的位置。
而这首《梦中人》是翻唱的瑞典小红莓乐队(cranberry)的歌曲dreams,如果你同时听这两首歌,会发现很清晰的模仿痕迹。这一次模仿,使得王菲找回了独特的自我,从而在后续的作品中产生出空灵的通透、光泽和缥缈。
模仿是进入陌生世界的通道,也是成为自己的契机。
摘自选自《现在的泪,都是当年脑子进的水》,马华兴著,黑天鹅图书出品